缘在商城|商城县论坛——河南省商城县人的网络家园(商城县门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落叶飘零

培养圆满身、心,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十善业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26 10: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佛说十善业道经 (20)    
淨空法师讲述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恆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杀生是恶业裡最严重,果报也是最苦的。本经只说不杀生的利益、好处,而杀生的果报,就是将这十种离恼法反过来。过去蕅益大师讲过杀生十种恶报、不杀生十种善报,我将之附在本经末后,用来弥补经文之不足。实在讲,经文已具足了,我们读经的人往往不能体会,所以祖师帮助我们。

  前面经文说:「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若在行为上做到了不杀生,可是念头还不清淨,就是夹杂。一定要从心裡将杀生的念头拔除,才是真清淨。小乘戒论事不论心,与世间法律判案一样,讲究事实证据。你确实杀了众生,才有罪;若起心动念要杀,但是没有杀成,就不犯罪。而大乘法是论心不论事,你心裡起个念头要杀害众生,这个罪就成立。由此可知,小乘的善有夹杂不善,大乘的善法决定不容许夹杂不善,念头就是不善。念头尚且没有,哪裡会有现行?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培养自己真正的善心。

  可是这个事情很难,难在什麽地方?我们烦恼习气太重,见到不如意的事,尤其是对自己不利的众生,杀害的念头就生起来。另外一个是贪心,见到自己喜欢吃的,就起了贪心。所以,恨牠也杀牠,爱牠也杀牠,这是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你没有办法断杀害众生的念头,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是教育问题。儒家没有佛法讲得严格,但儒书也说,「君子远庖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换言之,儒家赞成吃三淨肉:没有看到杀、没有听到杀声、不是专为我而杀,这是世间的圣贤。宗教也注意这个问题,《古兰经》说:宰杀畜生,要有传教师祷告祝福,如果没有经过阿訇祝福的畜生肉不能吃,这都是有爱心、仁慈在其中。

  佛法讲得究竟,不食众生肉。佛教导大家吃三淨肉是不得已,为什麽?佛当年在世的生活方式是托钵,佛法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决不给信徒添麻烦,他们吃什麽就供养什麽,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这才吃三淨肉。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托钵制度就行不通了,印度一些高僧大德都是由国家供养。时间久了,国王大臣、普通百姓都知道供养三宝,但在早期还是吃三淨肉,素食运动是梁武帝开始提倡。梁武帝读《楞伽经》时,看到经上说:菩萨慈悲,不忍心吃众生肉,很受感动,于是自己就断除肉食。他是佛门的大护法,他提倡素食,出家二众立刻响应。所以,全世界只有中国佛教吃素,其他国家的佛教不吃素。素食可以「永离杀生」。屠夫会杀害众生,是因为有人要吃肉,若没有人吃,就不会有人去杀害。纵然吃三淨肉,心不清淨,业不清淨。所以,素食决定有好处。

  「十离恼法」,『恼』是烦恼,十种永离烦恼的方法。第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佛教导众生的,彻始彻终就是一个布施。能行布施,就是菩萨;不能行布施,就是凡夫。菩萨法六波罗蜜,第一是布施,布施有三类: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后面的五条: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都可以归纳到布施之中。持戒、忍辱是无畏布施;无畏是令一切众生身心安稳,没有恐惧。一个持戒的人,众生遇到他心裡安定,纵然有财宝被他看到不要紧,他持戒,不会侵害我。忍辱的人,你得罪他没有关係,他不会报复,不会怀恨,这都是属于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属于法布施。所以,六度总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布施波罗蜜。

  对于一切众生,没有杀害的念头,还能够爱护牠、帮助牠,牠也会亲近你。在中国,鸟兽看到人都吓跑了,为什麽?有杀害众生的心。在国外,山野、公园裡,许多野生动物,一招手牠就来了,不怕人,因为没有人会伤害牠。有一年我住在旧金山,附近有个公园,我们每天都到公园散步,裡面有很多野生的鸭子、鸽子。有一次,一隻鸽子的脚被人用绳子绑起来,我们帮牠把带子鬆开,牠懂得了。到第二天,牠又引来两、三隻,都是脚上被绑着,来找我们帮助。所以,牠有灵性,牠知道我们会帮助牠,这是无畏布施。只要我们永远断除肉食,没有伤害众生的意念,身上的杀气就完全没有了,就转变成慈光,慈悲的光明,小动物看到都欢喜接近。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果报得健康长寿。

  第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你不忍心伤害众生,于一切众生决定有爱心。不但对动物、植物,以及所有一切生物都会起真诚的爱心。戒经中说:「清淨比丘,不踏生草」。除非没有路,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可以踏过生草,这是开缘。这是离恼法,长养自己的慈悲心,修学自己的忍辱、耐心。

  第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瞋恚』果报在地狱。人在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麽会有这麽多不如意事?过去今生造种种不善业。我们一生的际遇都是果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作自受。真正明瞭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的念头就没有了,怨天尤人都是瞋恚。纵然自己心善、行善,还遇到许多不如意事,修行人知道,这是过去生中无始劫来的业报,能够逆来顺受,不生烦恼。

  第四、「身常无病」,第五、「寿命长远」,这两条是世间人所希求的,不论中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无不求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不是佛菩萨赐予的,更不是神明给的,向神明祷告没有用,这是自己的业报。诸佛菩萨、神明保佑我们,用什麽方法?教诲,我们肯接受教诲,依教奉行,才能转自己的业报。命中短命,多灾难、多疾病,这是能转变的。怎麽转法?认真努力修十善业就转过来了,如果继续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造作种种不善,命运、业报就转不过来,不但转不过来,果报愈转愈劣。

  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不但在古圣先贤着述当中,常常读到,历史的记载、古人的笔记小说,这些果报事相的例子太多了。我们读到了,要认真细心观察、思惟,才晓得杀生决定不能做。纵然遇到恶人杀害我们,也没有丝毫报复的念头,更不可能有报复的行为。《金刚经》上讲到,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体。忍辱仙人没有恨意,成就忍辱波罗蜜,成就自己真实的德行,虽然被人杀害,立刻生天享天福。如果有恨意,有报复的念头,被人杀害了,果报到三途。

  如果一生没有重大的罪业,但有恨意,多半投生到毒蛇猛兽。如果能保持清淨、慈悲,至少也能作天王。人间很苦,天上很快乐,他把我杀害了,立刻送我到天上,感谢都还来不及,怎麽会恨他?吉凶祸福就在一念之间。这要在平常去培养;否则,境界现前,习气敌不过,恨意生起来,就往下坠落了。因此,平常要修养,养成一个习惯,遇到逆缘,遇到恶人,不生瞋恚,还是慈爱待之。

  第六、「恆为非人之所守护」,『非人』是指人道之外,多半指鬼神。谚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纵然是饿鬼,他也尊敬善心的人,不会去伤害他。纵然是过去的冤家债主,遇到慈心的人,也一样恭敬;不但不找麻烦,也会拥护。因为你的善心善行,他也沾光,他也得福,所以心善、念善、行善比什麽都重要。

  一切病痛不外乎三方面:第一,饮食起居不调所招致的,医药能帮忙。第二,冤亲债主缠身,譬如悟达国师得人面疮这一类的,佛法讲的「非人」,世间人讲冤鬼附身。凡是遇到这一类的,看医生吃药有一点帮助,但决定治不好,最要紧的是诵经拜忏来调解。像《梁皇忏》、《慈悲三昧水忏》都是属于调解的,对方接受调解离开了,病就好了。第三,业障病,这不是冤家对头,是自己造的罪业太多了,属于业报。这个病,医药不能治,调解也不行,佛教导我们要忏悔,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讲的「忏除业障」。从哪裡忏?从心地上忏,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病就有转机,转危为安。后面这两种病,断恶修善,非常有效果。尤其一个人真的回头,知道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错了,彻底改过自新,不但是业障病消除了,就是冤家债主也不会再找麻烦。

  善人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所以「非人」也得福,他们不但不害你,反而会守护你。譬如,有人念佛、诵经时,感觉旁边有非人,甚至于自己毛骨悚然。有这种感觉不要害怕,这时真诚念佛诵经给他们迴向,就是在超度他们。鬼神当中有很多喜欢听经的,你念经给他们听,他们听了会觉悟。就像过去禅宗惠能大师,偶然从人家窗户外面经过,裡面有人念《金刚经》,他一听就觉悟。所以,你常常会得到天地鬼神的守护,护法神的保佑。

  第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就是睡眠非常安稳,没有恶梦。我们自己修行功夫得不得力,可以从这个地方来勘验。没有学佛时常常做恶梦,学佛之后恶梦少了,就是功夫得力。再往上提升,恶梦没有了,一年当中难得有一次恶梦,说明你的功夫不错。功夫更纯,常梦到圣贤、佛菩萨,梦到经典上讲的殊胜的境界,这是好相。如果一个星期当中,还会有二、三次恶梦,要特别警觉,这是功夫不够。要从哪裡修起?断恶修善,一定要很认真的改过自新。这是最容易、最平常测验修行功夫的一个方法。

  第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怨结』就是与人有过节,有不愉快的事,一般常讲的「得罪人」。得罪人的事情很多,而且容易触犯,特别是在言语上,有意无意与人结怨。一个聪明人常常碰壁,逐渐就学乖了,知道谨慎,在社会上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会成功。为什麽?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处处得罪人,得不到别人帮助,孤立无援,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是失败。出家也不例外,得罪的人多了,护法就没有了,内护外护都没有,就相当艰难困苦。所以,佛法常说结善缘、结法缘,这个重要。决定不要结恶缘,恶缘要化解,化解的方法是自己真正断恶修善。所以『灭除怨结,众怨自解』,只要你真的回头,真的是善人,为社会大众所肯定,你的冤家债主看到、听到,心也平了,报复的念头息了,这是解冤释结的方法。

  第九、「无恶道怖」,自己有信心,肯定将来不会堕三恶道。三恶道的业因纵然有,这是无量劫前造的恶业,不能避免,可是因要起现行,必须有缘,才会结果。犹如一粒种子,放在玻璃杯裡,没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等缘,不会长成瓜,所以虽有因不会结果。每个众生的阿赖耶识裡,都具足十法界的业因,所以想有什麽成就,就要懂得缘。譬如我想作佛,就要把佛的缘念念增长,其他九法界的缘控制远离,这一生就作佛。

  作佛最重要的缘,就是念佛,念念与佛相应,决定作佛。因此,不要怀疑自己没有善根、没有佛种,一切众生皆有佛种,自己要有信心。「淨业三福」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定要相信念佛就作佛,念菩萨就作菩萨。真正明白人,一天到晚只念阿弥陀佛,他不会去念经,也不会去念咒,也不会去修其他法门,因为一夹杂,功夫就不纯;功夫纯,决定有把握往生。

  我们听经、读经,是为了断疑生信。如果你相信了,没有丝毫怀疑,经教也不要了,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印光大师的念佛堂,就是一句佛号,决定不掺杂其他。起香时念一遍《弥陀经》,是为了摄心,因为进念佛堂之前,心是散乱的,一卷《弥陀经》念下来可以收心。如果心清淨,心不散乱,这一卷《弥陀经》是多餘的,然后才知道最上乘的功夫是怎麽用法。我们今天念佛,又想念《地藏经》,又想念《行愿品》,还想修密宗,掺杂许多法门,这是薄福之人,不是佛法裡讲的最上乘人,最上乘就是一句佛号。

  道场每天讲经,是为接引初机,帮助社会消除灾难,所以讲经很有必要。世间多一个人学佛,多一个人明瞭佛法,就多一个善人,少一个恶人。善人多,「恆为非人之所守护」,这个社会、世界,就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是为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而对自己决定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要懂这个道理。信心不具足,还有疑惑,遇到境界还会动心,就要听经、读经。读经最好也是一部,专念《无量寿经》,专听《无量寿经》。若信心不足,疑惑不能解除,还要多听。这是古圣先贤、历代祖师帮助上上根人的方法。你要是发菩提心,普度一切众生,就要多学。为什麽?众生根性不相同。「广学多闻」是为别人,不是为自己。所以,学是为别人,念佛是为自己,自利跟利他要清楚。利他绝不妨害自利,自利也能帮助利他。

  第十、「命终生天。」若没有发心念佛求生淨土,也决定生天享天福。何以故?天人是慈悲的,你能一生持不杀生的善法,你的德行水平与天道等齐,生天是这个道理。不是说天天供养天神,就能生天。天天巴结他也不行,你的德行水平跟得上他们,你不拜天,也会生天。

这十种果报都是善的果报,所以永离杀生就能离这些苦恼法。

 「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不杀生是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所以将这个功德迴向无上菩提,将来成佛就得无量寿,「随心自在」的无量寿。我们晓得果报这麽殊胜圆满,就应当认真学习,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伤害之心。不但不能伤害,使众生生烦恼的事也不能做。使众生因我而生烦恼,自己就有烦恼,也就不能断烦恼,一定要明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26 10: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佛说十善业道经 (21)    
淨空法师讲述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讚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淨大菩提智。

  这一段是世尊为我们开示不偷盗的十种殊胜果报。『保』,是保持而不丧失。

  「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王』,古代犯罪了,家产被国家没收,称作抄家;『贼』是盗贼;『水』,被大水所漂;『火』,被火所烧;『非爱子』是败家子,这就是所谓「财为五家共有」。因此,若能远离偷盗,就能免除这些灾难。

  财富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真正有道之人安贫乐道,不爱财富,这种人是极少数。财富能否追求得到?如果我们有能力追求到财富,圣贤的教诲就可以放弃,因果定律就可以推翻。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定律,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亦复如是。清凉大师判《华严经》是「五周因果」,智者大师判《法华经》是「一乘因果」,佛法也不离因果。种善因一定得善果,因不善要想求得善果,无有是处!

  圣贤人的教育,总结起来无非是教我们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这是因;帮助我们认识吉凶祸福,这是果。何谓邪?何谓正?果报是灾祸、是凶,就是「邪」,就是「非」;果报是吉祥、是福,就是「是」,就是「正」。吉凶祸福的定义、标准,一定要在果报上看。果报通三世,现前得福报,将来没有福,这个福报是假的,不是真的。现前社会,有很多人少壮时发达,真的是「资财盈积」,有亿万财产,但经营十年、二十年,公司亏债倒闭、破产了,这种情形很多。他所得的财富,不是真的,在眼前看几天而已,时间不长;如果他的财富能绵延到子孙后代,代代都能保持,这是真的。中国古人所谓「富不过三代」,这一句话意味深长。三代就衰败了,哪裡是真的!三代尚且不是真的,自己在这一生都保不住,可见得更是虚幻。

  佛法讲的福报,今生有福,来生有福,后世有福,生生世世都有福,这是真的。现在人眼光短浅,只看眼前,这是没有智慧,这是愚痴。古圣先贤的教诲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怎麽能绵延几千年?古人教诲当中决定不掺杂私人利害,不求任何报酬,不但在物质上的供养不希求,后世对他的礼敬讚歎也不求,真正到无所求。「无所求」,所讲的话是真话,凡是有所求、有条件的,话未必是真的。诸佛菩萨、古圣先贤对一切众生是无条件、无所求的态度,所以讲的都是真话。他们对事情看得透彻,对因果的理论与事实,因果的转变、相续与循环,看得太清楚了,所以指导我们一个总原则: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不善因决定有不善的果报。

  财富怎麽来的?财布施来的,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你这一生得财富,是过去生中修善因,今天得果报。果报现前,是福、是祸很难讲,问题在你有没有智慧。用钱是智慧,要是没有智慧,钱用得不恰当就造罪业,就变成祸,不是福。由此可知,真正会用钱要靠大智慧,大智慧是从教学中得来的,归结到最后,吉凶祸福的关键在教育。人有智慧自然能趋吉避凶,趋吉避凶的手段决定在断恶修善,因果才相应;再破迷开悟,这真正能够离开凶灾、趋向吉祥,这是圣贤教诲。

  『王贼水火及败家子』,这都是过去、今生与一切众生结不善的缘造成的。由此可知,我们生活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言行举止不能不谨慎。菩萨绝不与一个众生结怨,结怨总会冤冤相报,这五家是冤冤相报,与人结好缘就不会有这些事情。所以,真正的福报是财富与社会大众共享,而不是一人独享。你发财肯散财,别人讚歎、欢喜,因为他也沾光。

  中国古代会用钱的是范蠡,他真有智慧。勾践复国之后,他就离开了,去经商做生意,没有几年发达了。发了大财之后,他散财,到处布施。把钱统统布施尽了,再从小生意做起,过几年又发了,发了之后再散,三聚三散。所以,命裡有的,丢都丢不掉。因此,中国供的财神是范蠡,他是修积财富的一个典型人物,真正是财富人的模范,肯帮忙救济苦难众生。所以,财儘管去散,愈散愈多。

  这几年东南亚遭受金融风暴,经济普遍衰退,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收入月月增长,因为懂得散财,不积财。佛家讲的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居士林」天天积极在做,所以财富源源不断。「居士林」从上到下,人人都有智慧、健康长寿,这都是果报。

  马来西亚李金友居士做得也很如法,经营私人企业。他把古晋的一片荒山买下来,许多人都说这决定赔本,不会有前途。而他经营六年没有赚一分钱,都在赔钱。附近十几个村庄的人,原本都是打猎的,这不是好事情。他将他们的猎具统统收买过来,让这些人到山上来工作,给他们很好的待遇,可以养家,不用靠打猎,所以这个地区的人不杀生。不但不杀生,而且吃长素,山上员工三百多人,终年吃长素。最初这些人吃素不习惯,半年之后,因为皮肤改变了,脸上皱纹没有了,所以现在欢喜吃长素。他布施这麽多人,这麽多人感激他,都做他的护法,所以这个山庄非常安全,不会有坏人进去。因此,一个人有福,整个地方人都得福报、都享受。对整个社会、对一切众生,做出全心全力的奉献,后面的福报不可思议,这是出自内心的,他做得心安理得,非常欢喜。人必须要有大菩提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但如果有丝毫要佔众生便宜,就犯了偷盗戒,偷盗叫「不与取」。

  今天我们在新加坡,团结不同的宗教、族群,得到全世界人的讚歎。我们不是为了希求这些讚歎而做的,你讚歎也好,毁谤也好,与我不相干。我仔细衡量这个事情该不该做,衡量的标准是与社会、世界的安定、和平、繁荣、幸福相不相应;相应应当要做,不相应决定不可做。我们今天看到世界要遭大灾难,灾难的徵兆,全世界有智慧的人,政治家、科学家、各个行业裡都能深深感觉到,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原因在哪裡?教育的彻底失败,中国把圣贤教育丢弃了,西方把宗教教育丢弃了,不再相信《圣经》,宣布上帝已经死亡,所以这个世间有灾难。现在家庭教育没有了,学校教育没有了,社会教育也没有了,宗教教育也没有了,因此我们今天联合、团结一切宗教,是帮助、提醒他们,一定要重视宗教教育,不能一味着重在宗教仪式上,有仪式没有教育,人家说这是迷信。必须恢复宗教教育来团结族群,弥补圣贤教育,唯有真正恢复圣贤教育,世间灾难才能避免。

  心量一定要大,不能只为自己。我们今天帮助别的宗教、族群、国家,有人不高兴,这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那世界要同归于尽。为什麽?这个世界就好像我们的身体,我们是头部,如果全身都烂了,这个头能活吗?佛跟我们讲得更广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法身,所以经典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道理在此地。我们决不能只顾自己,要顾全大局。大局是全世界,起心动念为整个世界着想,整个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大家都得福。哪个地方有灾难,与我们都有密切关联,我们想逃避,不是容易事情,无论在理论、现实上都不能成立。所以,全世界是一体,我们要有宏观,要有真实的智慧。

  「二、多人爱念。」不偷盗与不杀生一样,属于无畏布施;换言之,令一切众生离开恐怖忧虑。世间人常说「财不露白」,你的财物被别人知道,别人会起恶念来偷盗,或者抢劫。如果这个人是持戒的人,你有再多的财富,被他看到了,他不会动心,不会起恶念,你可以很放心,这是无畏布施。不偷盗,必定得『多人爱念』,在这个世间会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与关怀,这是很殊胜的果报。

  「三、人不欺负」,业因果报我们一定要清楚,我不欺负人,就不会有人欺负我。如果我不欺负人,还有人欺负我,那是过去生中造的恶业。决定不可以埋怨:我行善,为什麽还有这麽不好的遭遇?这是消业障,业障消了之后,善果一定现前。所以,对这十种可保信法,要有信心,对于圣教决定没有疑惑。

  一个人心善、思想善、行为善,决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纵然遇到苦难,也不必害怕,遇到灾难现前,自己深信有佛菩萨照顾,这只是消业障而已,过去今生所造的业障都报掉了,决不能有丝毫怨天尤人的念头。如果有这种念头现前,不但业障消不了,还增长。

  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学佛的机缘「百千万劫难遭遇」,这是实话。遇到之后要珍惜,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知道这个机会不是轻易能遇到的,如同彭际清居士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什麽样的烦恼、习气也要克服,知道不克服,后头又要无量劫在六道轮迴受苦,这不是一个聪明人,不是一个觉悟的人,这就是佛经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没有善根,不会觉悟。

  遇到佛法了,偶然之间像石火电光闪一下,立刻就灭了,又退转了。这种人非常多,我们现前念佛人,一万个人裡面就有九千九百个属于这样的人。所以,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两、三个。」那两、三个是真的明白了,不想再搞生死轮迴,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贪瞋痴慢,这一生成就了。我们一定要明瞭,如果不能克服烦恼、习气,还堕落在贪瞋痴慢裡,将来一定无量劫的生死轮迴,要晓得这桩事情可怕。知道可怕,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距离愈远愈好,不要靠近,因为自己没有功夫,没有定力,没有智慧,一靠近,烦恼就起现行。所以,古大德建道场,都建在深山人迹罕至之处,让你远离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而现代交通便捷,只有自己真正发心照顾自己,自己懂得远离,别人想帮助也帮不上。远离的方法:没有必要就不接近,没有必要就少交谈,多念佛,多读诵经典。《西方确指》中,觉明妙行菩萨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我们要不是这样真干,有什麽能力在境界裡不染污?在五欲六尘境界裡,确实身心不染,这是淨业功夫成就的人。

  在十大宗派裡,淨土宗与密宗都是修清淨心的,密宗是上上乘清淨心,淨土宗则是上中下都有。密宗是不离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在裡头得清淨心,决定不染污,这是真功夫!一般人学密,如果没有这种真功夫,必堕地狱。修学密宗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成佛,一是堕地狱。淨土宗对于凡夫、没有功夫的人来说,它的殊胜是远离五欲六尘,不接触,这才能保住自己。我们能远离,诸佛欢喜,善神拥护,多人爱念,人不欺负。

  「四、十方讚美」,十方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讚美你,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真功夫。

  「五、不忧损害」,纵然别人来损害,也不忧虑。就像最近往生的「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副林长李秀琴居士,她开一个小店,有些小学生到她店裡去偷东西,她看到了,把他叫回来,问他:「够不够?还要不要?随便拿。」她不忧损害,感动了邻里乡党。她一往生,街坊的人都来送她。所以,不但不偷盗,而且欢喜布施,这是末法修行的好榜样。我们损害无几,可是那些需要的人没有钱,应该要帮助他,不责备他,以好心对待他,感化他,这是菩萨教化众生。

  「六、善名流布」,社会大众都讚歎你是好人、善人。而且连恶人都不会去侵犯,都会爱护,这是德行感召。

  「七、处众无畏」,众是团体,无论在什麽团体裡,你都很从容、很自在。哪些人处众身心不安?造作不善业的人,所谓是内心有愧疚,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祖师大德,对不起护法,所以在团体裡才表现神情不安。如果真正做到仰不负于天,俯不愧于地,做人聪明正直,决定没有丝毫害人的念头。

  不但人不能害,连小动物都不害。我们家裡或许有一些蚊虫、苍蝇、蚂蚁,也绝不伤害,知道牠是来觅食的,跟我们每天工作讨生活一样,有什麽罪过?我们看到绝不杀害,要能体谅。祖师大德教我们,道场要保持整齐清洁,这些小动物自然就少了。晚上,如果有蚊子来骚扰,可以把房间的灯熄灭,因为牠们都是往有光的地方去,门窗打开,牠就往外去了,不必去捕杀。你有慈悲心,有善意,小动物也通情达理,不会来骚扰。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以前他居住的房间,也有蚊虫、跳蚤,侍者想帮他清理,印祖告诉他:「不必,就让牠们留在这裡,警惕我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化牠们,生惭愧心。」把牠们当作老师看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认真去反省,改过自新。印祖到了七十岁之后,无论住在何处,这些小动物都搬家了。德行能感动这些小动物,怎麽不能感动人?人为万物之灵,不能感动是自己没有德行。所以,进德修业是做人的一桩大事,不能不知道。

  「不杀生」的果报无比殊胜,在许多殊胜果报中,最重要的是健康长寿,这是第一德,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可是这一条许多人很难做到,原因在什麽地方?习气太重,瞋恨的习气、贡高傲慢的习气,对人对事对物,不知不觉就起现行,依旧造恶业。所以,佛教导我们要断烦恼,更要断习气。我们看到佛门造像的艺术,阿罗汉的像各个不相同,但是仔细去观察,他的像还是慈悲的。菩萨的造像就不一样,几乎菩萨的面貌都是相同的,什麽原因?阿罗汉恶业断掉了,恶的习气没有断,菩萨连习气都断了,所以面貌慈祥和蔼,一切众生看到都生欢喜心。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能体会到,知道如何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断习气。

  习气怎麽个断法?必须讲求方法,最有效果的方法,是把我们的生活行为、待人接物,录成录像带,然后自己看看。可是没有人帮我们录,于是想到古人用什麽方法?天天对镜子,当心裡有喜怒哀乐时,用镜子照照自己,看看自己那副德相,就能省悟过来。其实只要自己留意,肯用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别人,别人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看到人家颜色、表情、语气不善时,做何感想?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对待别人是不是这个样子。孔老夫子讲:「三人行,必有吾师」,看看善人、不善人的样子,只要自己肯留意,知道改过,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会很用心的去学习。

  唯独粗心大意的人,难!但是这种人多。特别是在现前时代,这一类的人正是佛经常说的「可怜悯者」。可怜悯者,我们决定不能责怪他,为什麽?他可怜。可怜在哪裡?没有人教,中国古人所讲的,他没有受过教育。中国人讲的教育,跟现在的教育意义不相同,现在人念到大学、博士,在中国古人心目当中,还是没有受过教育,就是没有受过做人的教育。所以,今天学校教学的是科学技术、技能。而孔老夫子教学四科: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现在这两门没有,只有政事与文学。

  古圣先贤教人,不但在中国,外国所有宗教的经典,宗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每个宗教教学都是超越时空,超越国土,超越种族,也超越宗教,这是德行的教育,今天讲是人文教育,教你怎麽做人。只要会做人,人与人才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的根本基础是平等对待,没有平等就决定没有和睦。贡高我慢就是没有平等,总觉得我比人高,人不如我。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何以能成为圣贤?就是他们的心平等。所以,平等心是作佛的第一因素,六度心是菩萨,菩萨还没有做到圆满的平等,所以平等难。平等心现前,又能自卑而尊人,这个人就是佛,我们称为大圣。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真正的原因就是没有接受圣贤教育,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所以前途一片黑暗。

  「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财』是财富,『命』是寿命,『色力』是健康,力还包括能力,这三样都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财富不必多,够用就好了。不仅是佛法,任何宗教,乃至于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教我们知足常乐,知足则富。成佛的条件是什麽?知足,知足才是圆满,圆满就成佛,所以后补佛都住在知足天(兜率天就是知足天)。不知足,再富有也是贫穷;知足,乞丐都圆满了。由此可知,吉凶祸福繫在一念之间,看你怎麽想法。一念觉悟,凡夫作佛;一念迷,就永堕恶道,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瞭的。不仅财命色力安乐,还得『辩才具足无缺』,辩才是处事待人接物必须具备的,不但自己得利益,而且还能帮助别人。

  佛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真相,就是因缘果报的真理,不但世法如是,出世间法也不离此定律。作恶的果报,就是十种保信法的反面。了解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何不断恶修善?人都希求好果报,无论今人、古人,此方、他界,一切众生无不求财富、寿命、智慧。能否求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一定要如理如法,没有求不到的;不合理、不合法,这个求没有感应。

  「九、常怀施意」,『施』是帮助别人,常常存帮助一切众生的意念。常存此心,遇到众生有需要时,自然就欢喜施捨,这是真实的德行。

  「十、命终生天」,这是说明你还没有发愿出离三界,所以果报在天上。在此地我们一定要觉悟,偷盗连生天都办不到,怎麽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要把这桩事情看轻了。偷盗的范围深广无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犯,犯而不能觉察。所以念佛一辈子,临终时不能往生,还怪佛不灵,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心散乱就是心裡还夹杂着许多恶业,这怎麽能往生?

  偷盗,就是习惯佔便宜的念头,这个念头是盗心。佔别人的便宜,佔公家的便宜,在寺院裡佔常住的便宜,这太容易犯了。拿起常住的电话与朋友聊天,都是偷盗;有必要的事情,言语愈简单愈好。我们要多想想,有没有浪费常住物?《地藏经》上讲的果报太可怕了,你破戒,造五逆十恶罪,佛都能救;盗十方常住物,佛不能救,这是真的。《无量寿经》上说,造五逆十恶罪,临终忏悔,佛还能帮助你往生。盗十方常住物的罪,佛不能救,为什麽?不通忏悔,所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往往疏忽了。

  实在讲,偷盗比杀生的罪更重。你杀人、杀众生的身命,你没有断他的慧命,那是一对一的责任,容易忏悔。偷盗,特别是偷盗常住物,比偷盗国家物的罪还重,尽虚空、遍法界的四众弟子都是债主。国家是一国,人口有限;常住是通虚空法界的,虚空法界就没有数量。我们看到大家好像都佔常住的便宜,都佔别人的便宜,成了习惯,觉得理所当然,不知后果严重,障碍生天。所以,常住物要爱惜。

  「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淨大菩提智。」如来果地上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是怎麽证得的,必有因缘;因是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缘是在行菩萨道时积功累德。你有因,没有缘,果报不能现前。十地菩萨、等觉菩萨,『清淨大菩提智』没有圆满,就是缘还欠一分;缘是修功修德。所以,偷盗的意念要断得乾淨,偷盗的行为当然就没有了,这就是从根本修。

  这是世尊在此地为我们讲的十种可保信法。《华严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儒家讲,人要是无信,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如何能保持?现在人讲信用,在佛法更深一步讲,保持信心,自信信他。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裡,讲六种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菩提道上的「信、愿、行」三资粮,信是头一条。盗心不捨,信就没有了;换言之,三资粮头一个都没有,后面两个就不用谈了,怎麽能往生?古大德常讲,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我们读这部经,细细去思惟就明白。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否往生?这对我们的关係非常之大。

  所以,《十善业道经》我们一定要熟读,最好能够背诵,每天受持,做为修淨土的辅助。祖师常讲淨宗法门正助双修,我们依《无量寿经》、依六字洪名,这是正修;用《十善业道经》每天来检点我们的思想、身心,这是助修,正助双修,决定成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26 10: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佛说十善业道经 (22)    
淨空法师讲述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讚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諠掉。三、世所称歎。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邪行」是讲邪淫,如果能永离邪淫,就得四种智慧所讚歎法。「智」是智人,有智慧的人一定会讚歎你。哪四种法?第一、「诸根调顺」,『根』是根身,用现在话说,就是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所有众生的第一希求,人纵然大富大贵,若身体不健康,也是终身遗憾。尤其人在中年以后,健康是真正的福报。过度的淫欲,决定损害健康,年轻时不懂事,中年以后所有毛病都出现了,所以古大德教导年轻人,非常重视这一点。

  第二、「永离諠掉」。『諠』是吵闹,此地是讲家庭夫妻不和,吵吵闹闹;『掉』,是身心不安。一个家庭,夫妻不和,现在人讲有外遇,家庭问题就来了。由于怀疑、嫉妒、瞋恨,口角就决定不能避免,其影响之大,不只两个人,直接受害的是子女。尤其子女在童年时,父母是他心目中的榜样,如果父母做出不善的榜样,就会影响他的一生;他再影响社会,这个影响逐渐扩大。由此可知,邪行造无量无边罪业,很少人能想到这些问题,了解到事实真相。如果你能永离邪行,就能家庭和合、夫妻和睦。

  第三、「世所称歎」,这是显而易见的。夫妇好和,家庭美满,不但你的父母兄弟家人讚歎,亲戚朋友、邻里乡党、社会大众,无不讚歎。

  我们看到新加坡的「回教传道协会」举办母亲节的庆祝会,表扬了十几位贤妻良母。这些模范母亲多半都是年轻时,先生就过世了,或者是离婚了,她们一生守节,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她们将儿女抚养成人,让他们接受很好的教育,为新加坡做出杰出的贡献,所以在子女心目中,母亲是英雄形象,无比伟大!她们是社会的榜样,这个榜样的核心、中坚,就是远离邪行,古人讲的守节。

  如今社会动乱,其根源何在?家庭被破坏,离婚率上升。婚姻是人生大事,中国古礼对此多麽重视!为什麽重视?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因此,我们细心检讨现前社会、整个世界动乱不安,每个地区都埋伏着严重的危机,其基本的因素,就是疏忽了家庭教育,教育全盘失败。世界上虽有很多学校,受教育的机会很普遍,但这是功利的教育,鼓励人贪瞋痴,鼓励人杀盗淫妄,这样的社会焉能不动乱?

  眼前的这些社会现象,就是灾难的预兆,非常可怕。人与人之间没有道义,只有利害,「唯利是图」。古代君主专制时代,有不少好的帝王,以仁义治天下。佛教帝王以十善治国,儒家教导社会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从帝王一直到基层领导,甚至于一家的家长,都要「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轻财利,重仁义。反之,如果社会大众都争名夺利,最后的演变决定是世界大战。

  想要挽救现前的社会,挽救劫难(天灾人祸),政治做不到,武力也不能解决。用武力只是结冤仇,而且因果通三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综观历史,就能体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次比一次残酷。怎麽造成的?大家争名夺利造成的。所以,世出世间的圣贤,无不是教导我们要节俭、忍让,以真诚的善心帮助别人,这才能得到永久的和平。所以,解决当前灾难问题,只有圣贤教育、佛菩萨的教育,才能办得到。

  第四、「妻莫能侵」。『侵』是侵犯,侵犯最严重的就是离婚、分财产。永离邪行,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听说现在中国的离婚率也提高了,西方人的离婚率更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但社会大众认为这是好现象,这是真正民主自由开放,这是西方人的思想,这个社会怎麽能不动乱!离婚的人,他们的子女是直接受害人,这些人从小思想、情绪就不正常,缺乏爱心,充满瞋恨。如此发展下去,后果不难想像。所以,圣贤人的教育,用一个字做总结,就是「爱」的教育,教我们人与人要互相敬爱,互相尊重。

  本经说:「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是什麽法?就是十善业道。「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这样就能永断恶业,恶道就没有了。这一段开示比什麽都重要。一定要落实在家庭夫妇之间,落实在工作上,同事之间,处事待人接物,只记别人的好处、善处,不要想别人的恶念、恶行。纵然别人有恶念、恶行,也不要放在心上,只念他的善,时间久了,恶人会被你感化成善人,你就做了好事。你感化一个人回头,其影响力可使无数的人回头、省思。

  由此可知,十善我们必须认真努力去学习,对自己决定有利益。不但自己不犯邪行,还要劝勉所认识的亲戚朋友,并把此功德利益为他们说清楚。救自己,救社会,救一切众生,就在这一念之间。一念随顺佛陀教诲,走的是佛道、是菩萨道;违背佛陀的教诲,走的是三恶道。

  以上四种是有智慧的人所讚歎,因为他知道当中利害得失。

  「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隐密藏相』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善的果报,儒家讲的「止于至善」。果必有因,因缘虽然很多,有无量无边,但归纳起来总不出这十种,所以十善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善行、善法。我们要带头来做,做出榜样给人看,别人就会相信、模彷,这是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26 10: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佛说十善业道经 (23)    
淨空法师讲述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讚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淨,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淨。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一切众生特别是娑婆世界的众生,「身语意」三业中,口业罪重,所以佛说口业说了四条: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第一、「妄语」,妄语是存心欺骗别人,这个罪很重。其次,有意无意的传播妄语伤害别人,别人包括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而结罪是以妄语的影响程度,影响愈大,受害的人愈多,罪就愈重;如果影响小,受害人少,罪就轻。因此,言语不能不谨慎,在发言之前一定要考虑到以后会产生什麽后果。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佛讲有两位比丘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法缘很殊胜。嫉妒的人以妄语、两舌,使信众对法师丧失信心,破坏弘法道场,这个果报在地狱。堕入地狱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以人间年代来计算,但在地狱实际的感受是无量劫,真是「度日如年」。造业很容易,几分钟的造谣生事,果报如此之惨重!我们知道果报之惨重,就要小心自己的言行。

  不妄语的功德,无比殊胜。佛在此地说:「得八种天所讚法」,『天』是天人,天人、天神讚歎你。哪八种?「一、口常清淨,优钵华香」,『优钵华』翻成中文是青莲花,就是口中常出香气。对修行人来讲,如果口裡出的气味很难闻,这不是坏事,为什麽?警策自己,「我口业不清淨,应当努力修学」。与大众相处,有时说话距离近,就闻到别人很不好的气味,也不要嫌弃,知道这是他口业很重。所以,你能善护口业,一定得口常清淨,青莲花香。

  说话发出的气味难闻,通常自己不觉得。早年「华藏图书馆」成立时,那时我讲经满二十年,有一位老居士,大概六十多岁,常来听经。有一天他告诉我说:「法师,从前你口裡气味很难闻,现在没有了。」二十年了,我自己都不知道,也从未有人讲过。所以,真正依照佛法修行,时间久了,一定会有转变。可是经要天天读、天天讲,若离开经教,就会胡思乱想;离开佛陀教诲,对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的诱惑,决定抵挡不住,肯定堕落。我们等于是大风大浪中的一条破船,还能不沉没,靠的就是佛法天天提醒、勉励,在境界现前时,立刻想到佛陀教诲,才不至于淹没。

  我们知道,虚云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一年洗一次澡,衣服都不换,领子上的油垢很厚,但闻起来很香。我们是三天不洗衣服就有臭味,而他的衣服出清香,清香就是青莲花香,老和尚是三业清淨,感得这个果报。我们无法与他相比,这值得我们警惕、学习。修行要勘验自己的功夫,知道自己的境界,修学就有信心,这样能警策自己,勇勐精进,确实得好处。

  古人讲,我们四十岁以前,果报还受过去业报的影响;四十岁之后,这一生所造的业逐渐现前。过去生中造恶业不怕,只要真正觉悟、回头,断恶修善就好了。像《了凡四训》中,袁了凡先生这样的人,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中国过去乃至现代都很多。佛陀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改造命运。断恶修善是改造命运,破迷开悟是转凡成圣。我们想改造自己的命运,就要好好的跟着佛学,佛对我们是慈悲到了极处,佛完全是义务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教诲。

  因此,心清淨,身就清淨,体质就清淨。能够依教修行,十善业道可以改变体质、容貌,这是「相随心转」。口裡的气味没有了,转变成清香,这是「不妄语」的第一个好处,也是勘验自己不妄语的一个准则。经上讲的「广长舌相」,是三世不妄语的果报,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而释迦牟尼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将脸盖住,这是生生世世不妄语的果报,是三十二相之一。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古人常说:「人无信则不立」,中国古代对信用非常重视。五常:「仁、义、礼、智、信」,「常」是恆常,所以五常也称为「常道」,即做人基本的道理。佛法对「信」也非常重视,淨土宗往生的三个条件「信、愿、行」,这不仅是淨土宗,无论修学哪个宗派、法门,都不可缺少。尤其「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根源,能生功德,所以称为「功德母」;母是能生的意思。可见信之重要!

  现在人都使用信用卡,要是没有信用,你在社会上就很难生存,所以对于如何维护自己的信用,外国人非常重视。他们重视信是为了利,而佛家讲信是为了道。我们与人接触,别人是不是用妄语对待我们,关係不大,我们受一次骗、两次骗,就会学到教训,不会上第三次当。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打妄语,有没有欺骗别人。可是在现前社会,妄语成了一种习惯。为什麽?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能不打妄语。实际上,你的权益非常有限,纵然打妄语可以得到整个地球,还免不了生死轮迴,因为妄语决定不能超越三界,决定不能往生淨土,这个损失多大!这是不了解事实真相,往往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

  现在人不懂得说话,也不能怪他,因为没有人教他,正如《无量寿经》云:「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真正明白人要体谅现前社会一切众生,他们是经上讲的「可怜悯者」。而明理的人虽然不责备他,但是他不能不受果报,自己造的业因一定有果报,因缘果报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纵然你是善心善意,也一定要明瞭,听话的人能否体会到你的善心善意。有时你的善心善意,人家听了之后产生误会,说你是恶心恶意。所以,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谈何容易!我们修学所以不能成就,说实在话是误解、曲解如来真实义。佛的意思我们都会误会、曲解了,日常生活当中,人与人往来,别人的意思我们也可能错解,等到自己知道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学习。

  佛指导我们一个原则「诚实」,非常重要,诚实就是不妄语。说话要有分寸,一定要顾及现实周边的状况,让人听了不至于产生误会。因此,诚实的言语,为世间人所信,为世间人所尊重。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因为别人相信你诚实、不妄语,往往引用你的言语、说法来作证,就像我们引用经典、古大德所说的为证。这是诸天所称讚。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众生因迷惑,而随顺烦恼、习气,造作种种不善,所以得的果报不善,常生活在苦难之中。苦难不分贫富贵贱,有很多人地位很高,财富很多,但是生活非常痛苦。地位高了,朋友远离;财富太多,时时刻刻提防别人,出门要请很多保镖,行动不自由。真正的知心朋友没有了,所遇见的人他都提防,变成孤单的人。所以,富贵人有富贵人的苦难,贫贱人有贫贱人的苦难。

  苦难,唯有菩萨能帮助。菩萨于世间一无所求,「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因此能以爱语安慰他。『爱语』是爱护的言语,不一定是好听的,对他有真实利益,打他、骂他都是爱护他,这是真正的爱心。如今大概只有父母对子女还有爱心、爱语,老师对学生都未必有,朋友之间更难。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伦理道德沦丧的悲惨世界,是一个大乱时代。在这个时代,还能听闻佛法,发心修行,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自己有善根、福德,非常希有,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自己的这一念善心。

  这个世间到底有没有灾难?你们自己看。如果你能通达社会的现象,就是古人所讲的「审而明之」,吉凶祸福就瞭如指掌。人与人之间果然充实「仁、义、礼、智、信」,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就有福,即佛家讲的福地、福城。反之,没有仁慈、道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个社会必定有凶灾。

  综观历史的兴衰,天下大治,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社会所呈现的是一个怎样的现象;天下大乱,社会动荡不安,这时又是怎样的现象。历史是一面镜子,拿这面镜子照照现前社会,就能清楚这个世间到底有没有灾难。社会的治乱、吉凶祸福,根本是家庭,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组织。这个组织破坏了,社会永远得不到安定。而家庭的核心是夫妇,从前夫妇是道义的结合,有「恩、义、情、爱」。如今这四个字没有了,夫妇结合是「利」、「欲」,这是多麽可怕的现象!

  所以,今天社会的结合,从基本家庭的组织到整个国家世界,就是利、欲。有几人能看清其中的业因果报?又有几人能回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一人回头,一人得度;两人回头,两人得度。大家不知道回头,我们自己要晓得回头,才不辜负佛菩萨的教诲。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淨」,『胜意乐』就是法喜充满,儒家所说的「不亦说(悦)乎」,悦是胜意乐,是从内心而生的喜悦,像泉水一样,非从外来。这是法喜,这是乐道,所以「三业清淨」就乐了。《无量寿经》云:「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淨无染」,三业展开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统统做到了,就得胜意乐。经论常讲:「常生欢喜心」,这个果报你真正得到。诸佛菩萨得到,祖师大德也得到,真正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依教奉行的人都能得到,我们只要肯干也能得到。这种喜悦能消除一切烦恼、业习、天灾人祸,这是三业清淨之德,可见言语非常重要。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一个不妄语的人,他的言论不会有过失。为什麽?他有智慧。常妄语是烦恼、习气作主,所以错误不能避免。人诚实,没有妄语,心地真诚清淨,不欺诳众生,这个人常开智慧,言论当然就没有过失。『心常欢喜』,就是佛法常说的「常生欢喜心」。这个喜悦是身心健康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古人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人遇到悲伤、痛苦,身心健康就受很大的伤害。多愁的人决定多病,杂念多的人决定不健康,而健康的人一定是常生欢喜心。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一个人诚实、可靠,他所说的话,大家都相信,不怀疑。不但人不怀疑,诸天听到都欢喜、尊敬,也会奉行。佛法讲,天有二十八层,高级的天人五通(五种神通)的能力很强。六通之中,他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能知他人心中之所思)、宿命通和神足通(变化无碍),唯独没有漏尽通;「漏」是烦恼,因为他的烦恼没有断尽,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乾淨。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太重了,所以根本就不通。妄语是严重的烦恼,因此古来祖师大德劝人修行,「从不妄语始」。其他的烦恼容易断,妄语不断就肯定妄想、习气一条都断不了。不断犹罢,天天还在增长,真的是不进则退,这样修行怎麽会有成就?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这就是讲无碍辩才。无碍辩才不是学来的,它是属于果报,这个果报是从智慧来的。我们一定要明瞭,烦恼轻,智慧增长;烦恼重,智慧就少。因此,我们要想开智慧,就不能不断烦恼。「智慧殊胜」,就辩才无碍,当然「无能制伏」。『无能』是哪些人?烦恼、习气没有断的人,他没有能力跟你辩论。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度外道,就是以佛的智慧能力,无碍的辩才,将之降伏。当时着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种之多,说外道不是毁谤,不是贬低。「外道」的定义,是心外求法。所以,我们要细心检点、反省,自己是不是心外求法?若是心外求法,也是外道,称作「门内外」,佛门裡的外道。虽然学佛、皈依、受戒了,还是心外求法;换言之,对经教的义理没有深入了解,念念还受外境影响,这都叫做外道,所以外道的意思很广。

  与外道相对的是「内学」,佛法从哪裡学起?从内学起,「内」是心性。换言之,内是能现能变,外是所现所变;能现能变是真的,所现所变是假的,你在假的那一面去求,何时才能见道?「见道」就是见到心性,宗门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才入门,「入大乘之门」,但距离登堂入室,还相当遥远。《华严经》讲,入门就是圆教初住菩萨;换言之,圆教十信位的菩萨还没有入门,但是接近了,向着这个大门的方向。佛家讲位次,入门才算拿到学位,所以初住菩萨以上才有位次。

  由此可知,佛法是向内求,内求诸己,不求诸人。实在讲,内证的方法好,直接稳当,不迂迴,这是佛法的殊胜。我们往往不懂佛的意思,不明瞭佛教导方法之所以然,于是有意无意中,思想、言行与佛所教的恰恰相反,这是我们不能证果,不能入门的真正原因。如果我们懂得佛的意思,知道他的善巧方便,如理如法修学,一生当中契入境界,不是难事。

  佛教我们不妄语,我们做到了吗?没有做到。什麽原因?「我」没有忘记,总有个「我」,这个关不能突破。《般若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麽还要坚固执着「我」?诸佛菩萨敢讲真话,因为他「无我」;凡夫起心动念头一个就有利害,所以明知故犯。明知故犯是愚痴、无明,损失太大了,将明心见性损失了。所以,真正知道利害得失,肯定会随顺佛陀教诲。

  「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这是如来果地上得的相好。如来的真实语,是从不妄语这个业因得来的。如果从相上讲,即得如来广长舌相。

  佛教我们的是真实善法,其果报非常殊胜。若违背善法,所招感的必定是灾难。如今我们放眼社会,细心观察,大家都在造作十恶业,甚至是在竞争,谁将十恶业做得广大,便是英雄,被社会所讚歎;反之,修十善业者,则被视之为无能、窝囊。我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与十善相应,还是与十恶相应,一定要认真思量。人生苦短,死了以后,会换到另一个不同维次的空间,这就是常言的来生。可是讲来生,现在人很难相信,要是他相信有来生,起心动念便会谨慎。然而事实如是,你相信有,不相信还是有。美国有些杂志、报纸常常刊登这方面的讯息,有些同修将之蒐集起来,翻成中文给我看。现在这些轮迴的例子更多,应当要多蒐集、多发表、多流通,让大家晓得决定有来生,这是事实。

  若细心观察也不难体会,我们每天晚上会作梦,梦中的空间维次与现实不一样,生命会捨掉,梦境不会捨掉。为什麽?梦境跟我们的身体不相干,它会存在。佛法讲的梦境是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佛所讲的十法界就能体会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26 10: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佛说十善业道经 (24)    
淨空法师讲述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这一段经文,是我们修学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都不能离开的重要开示。「两舌」是挑拨是非、造谣生事。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跟我们说,世间一切诸法,没有善恶、是非、邪正、真妄、利害,要是契入这个境界,就是入不二法门,你就成佛了。佛讲的是事实真相,这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所谓「法尔如是」;法尔就是一般人讲的自然而然,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有的是非、邪正、真妄、利害,都是从人心生出来的,从什麽心生的?从妄想、分别、执着心。换言之,我们凡夫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外面风光,所以变质、变形了。因此,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能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离开,就是造业。

  造的业,实在讲是虚妄的,得的果报也是虚妄的,可是这些虚妄你真有感受。如作梦一般,做恶梦真的受苦,吓了一身大汗;若你晓得这是在作梦、是假的,你就没有恐怖、惊慌。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他们知道自己在作梦,来度不知道在作梦这一类的人。他们是梦中省悟过来的人,我们是梦中迷惑的人。所以,菩萨名号的意义,称做「觉有情」;「有情」就是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他虽有情,他觉悟了,他了解事实真相。凡夫没有觉悟,不了解事实真相,认假作真,因此无量无边的苦难由是而生。

  口业最严重的是「两舌」,两舌之害超过妄语。两舌小则搬弄是非,破坏一个家庭的和睦、夫妻的感情,大则挑拨国家不和,甚至发生战争,伤害许多无辜的人命财产,这个罪重。更大则是挑拨佛法,「破和合僧」,比挑拨两国发生战争的罪还要重,这是五逆罪之一,堕阿鼻地狱。因为两国战争伤亡的是生命,破和合僧是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佛举了一个例子,有两个比丘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法缘殊胜,嫉妒的人来破坏,造谣生事,让信众对法师失去信心,破坏这个弘法道场。他的罪过堕在地狱,时间是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以人间的时间来计算。过去李老师曾跟我们介绍过地狱的状况,他说地狱一天,最短的讲法,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多年。中国号称有五千年历史,在地狱只是两天。经上讲的一千八百万年,在地狱裡的感受,真的是度日如年!

  这是讲两舌的过失。两舌属于行动,其根本则是三毒烦恼;若没有三毒烦恼,身与口决定不会造恶业。由此可知,三毒是能造,身口七支是所造。古德教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就是要转三毒为戒定慧,三毒是烦恼的根,戒定慧是一切善法的根,这是善、恶之根本。根本的根本就是我执,「我」不破,大小乘佛法都不能入门。小乘断尽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须陀洹果;大乘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初信位也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见惑头一条是身见,身见就是「我执」,破我执是真实智慧。

  学佛多年了,为什麽功夫不得力?没有真干,天天读诵、讲解、研究讨论,只是在信解裡打转,没有真正去行,行才能证,不行如何能证?所以,真正肯行,就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给我们带来两种殊胜的利益,一是开悟,智慧现前,《无量寿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也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佛法讲「捨得」,就是要把身见捨掉,见思烦恼捨掉,才能得真实智慧,得明心见性,这是智慧成就了。第二是得「真实之利」,物质上的享受不缺乏,圆满了。得这两种利益,就是福慧二足尊,这才有一点像佛,虽然距离究竟佛还很远,但你已经有佛的样子了。

  若不断见思烦恼,你还是十足的凡夫,无论怎样修行,都出不了六道轮迴,修得再好,也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我们一定要懂。若不懂、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一生就得不到结果。佛法讲五乘佛法,人天福报勉强说是人天小果,而实际上佛法讲的小果是阿罗汉、辟支佛,超越六道轮迴才算真的有结果,没有离开六道轮迴都不算。所以,真正的佛法是三乘:小乘是声闻、阿罗汉,中乘是缘觉、辟支佛,上乘是菩萨、佛。这是真实的果报,都是由断见思烦恼开始。

  因此,不捨弃自私自利,就是自己的障碍。这是头一关,虽然很难破,但破了之后,往后就顺利多了。只要你证得小乘须陀洹初果,或是大乘圆教初信位菩萨,你就有「位不退」的学位,你决定不会退转作凡夫。虽然须陀洹与初信菩萨都没有离开六道,但他在六道裡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麽?不再造三恶道的业。他只有往上提升,提升有快慢,根利的提升快,根性钝的提升慢,但决定不会下坠。

  我们现在如何做一个回转?佛法是说转业,不是灭业。为什麽?五逆十恶业,业的性是真如本性,如果业性灭了,那善也没有了。所以,佛法讲「断」、「灭」,都是个形容词,不是真的断了,也不是真的灭了,是转变了,转恶为善。善性跟恶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真如本性为什麽会有善恶?悟的时候纯善,迷的时候纯恶,本性没有迷悟、没有善恶,善恶是从迷悟上分的,这才重视「转迷为悟」的教学。

  佛法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大乘、小乘,就是教你如何「转迷为悟」,这是关键。迷悟一转,自自然然转恶为善。在转变功夫上,迷悟是根本,善恶是枝末。从根本上下手,就是转迷为悟。我们执着自己的根身以为是「我」,执着自私自利,这是迷。由于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才造十恶业,而十恶业对自己的伤害,极其严重的是两舌,挑拨是非、斗乱两头,果报非常可怕。造作恶业的影响愈大,罪业愈重,堕落地狱的时间愈长,所受的是极苦。我们要细心观察,时时反省,常记圣人教诲,成人之善,不成就别人造恶。世尊在此地教导我们:「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不坏身』的定义,就是没有人能伤害你,因为你无「我」;有「我」才会受人伤害,无「我」就不受人伤害。《金刚经》上,有一段讲到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在修菩萨道之时。「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残暴、无道。国王到山上打猎,带着许多人,也有一些宫女。这些宫女遇到仙人,围在旁边向他请教,仙人为她们说法。国王看到非常生气,立刻将他凌迟处死。「凌迟」是用刀一片一片的将肉割下来,这是最残酷的刑罚。而菩萨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成就忍辱波罗蜜圆满之相。他不但不恨这个国王,反而感激,还发愿说:「将来我成佛的时候,第一个度你。」所以,释迦牟尼佛成佛时,第一个得度的是憍陈如尊者,他就是从前的歌利王。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受一点侮辱,就生气、怀恨在心,念念不忘,结下冤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多痛苦!这个苦从哪裡来的?自作自受;自己没有智慧,执着这个身是我。为什麽忍辱仙人被割肉时不痛苦?无我相。我们被刺了、被割了有痛苦,是因为有我,执着这个身是我;如果你不执着这个身是我,你也没有痛苦。

  所有烦恼都是从我执来的,佛讲凡夫有五种受:苦、乐、忧、喜、捨。心有忧喜,身有苦乐;当你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的时候,叫捨受。捨受是正常的,可是时间很短暂,保持不住;捨受要是能永远保持,就是禅定、三昧。这五种受都是不正常的受,凡夫有,圣人没有,须陀洹以上就没有了。色界天人没有瞋恚、傲慢,对逆境、恶人能心平气和,所以才能超越欲界,生色界天。愈往上去,烦恼、习气愈澹薄,但是根没有断,所以还出不了三界,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觉悟了,知道这个身不是我。什麽是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

  我们的根身,如同身体上的一个细胞,整个身体就像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觉悟的人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所以不会执着这个细胞是我,他知道全体是我。佛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几时证得十方三世依正庄严原来是自己,你就是法身菩萨。证得法身就是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这才「得不坏身,无能害故」。既使核子弹也不能把虚空法界炸掉,它对虚空法界也无能为力,这是真的「无能害」。你得的这个身,就是佛法讲的「金刚不坏身」,「身如虚空,用周沙界」,身体六根的作用,见闻觉知都周遍法界。我们学习佛法,如果不能在这上做真功夫,就不能得真实利益,岂不是白学了?所以,放弃这个肉身,你就得法身;放不下,就永远证不了法身。能证法身,就是法身菩萨;不能证法身,就是六道凡夫。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不论古今中外,所有一切众生都希求这个果报,可是未必人人都能得到。端看现前社会,夫妻不和,其中有一个重大的因素,就是被第三者挑拨,而自己信以为真,不求深入了解,两人彼此怀疑,彼此不信任,就将整个家庭破坏了。别人离间、挑拨,这是缘,因是自己曾经造不善业,常去破坏别人,因此果报还自受。夫妇、家庭如是,社会、国家亦复如是。因果报应是世出世间的定律、真理,菩萨修行成佛,也无法改变因果。而善恶因果也不能抵销,不能说我过去造了很多恶业,现在我都做善业,可以将功折罪,抵销是不合道理的。

  佛告诉我们,造的不善业是因,因要变成果,一定要有缘;不善的业因遇到不善的缘,不善的果报才会现前。因此,十法界的业因,我们统统都有,五逆十恶的业因有,作佛、作菩萨的善因也有。那我们将来要到哪一法界受生?当然是希望作佛、作菩萨,得大自在,得大智慧。我们有这个业因,关键在缘;换言之,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果随顺佛的缘,这一生决定作佛;如果随顺烦恼的缘,随顺自私自利,随顺贪瞋痴慢,随顺十恶业,将来的果报决定在三途。

  一切果报不是有人在主宰,佛菩萨不能主宰,阎罗王也没有权力主宰,天神、上帝也主宰不了。何人作主?自己。所以,我们纵然受了不善果报,决定不能怨天尤人;纵然别人欺骗、毁谤我们,也不能怪他,为什麽?他只是缘,这是我过去生中造作不善的因,才有如此之果报。如果我生生世世都行善,这个恶缘就不会遇到。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世出世间至善之人,如今毁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毁谤淨土经论的人有多少。这是什麽原因?他们在没有作佛之前,跟我们一样是凡夫,造了这些恶业,作佛了还要受报,你就晓得因缘果报不可思议。

  大家都知道唐朝百丈禅师度野狐禅的故事,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决不是虚妄的。百丈大师讲经说法,听众当中有一位老人,每天都来听经,百丈大师知道他是个狐狸精。有一天,这个老人向百丈大师请教:「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师说:「明天讲经时,你再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到第二天讲经时,他再提出来这个问题,百丈大师回答:「不昧因果。」这位老人过去生中也是一个讲经说法的法师,有人向他请教:「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回答说:「不落因果。」因为错下一个字转语,堕落在畜牲道,做了五百世的狐狸。后来修得不错,现在能变成人形,但是还无法脱离畜生道,所以求百丈大师帮忙。「不落因果」是没有因果,这个答覆错误了。大修行人是指佛、法身菩萨,他们还有没有因果报应?有。百丈大师说:「不昧因果。」就是因果有,他清清楚楚,一点不迷惑。

  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所累积的善恶业习种子无量无边,即使成佛了,佛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也遇到很多悖逆之事,这就是过去生中的不善业因现行。虽遇到挫折,他对业因果报清楚、明白,所以是「不昧因果」。懂得这个道理,从今之后不再造恶业,这是真回头,转恶修善。顺境,绝不生贪恋之心;逆境,决定没有瞋恚心;顺、逆境缘,以平常心、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挫折、冤枉决定有,连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都有,所以真正觉悟之人对于因果非常慎重。我们能从这个道理省悟过来,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就转变了,正是《法华经》所说的「入佛知见」。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人与事、人与物,再发展到家与家、国与国、族群与族群,不要竞争,也要和睦合作。合作大家都有福,竞争到最后就变成斗争,斗争是非常悽惨的,这是极重的罪业。所以,觉悟之人不仅要化解怨恨,还要与之和睦相处,既使他不与我和睦,我仍然以平等对待,时间久了,必能感化。我们要在起心动念上去改过,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应当和睦相处,互助合作。我们看到一朵花、一棵小草,被别的枝条妨碍了、压抑了,要把它解开,让两面生长都很活泼。对物都应该如此,何况对人?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有冤结要化解,这是智慧,这是善心、善行。学佛就要从这裡学起。

  因此,我们绝不两舌、挑拨是非。两舌有两种人,一种是有意;一种是无意。有意的大概是与自己利害发生冲突,想方法破坏别人,怕别人妨害自己的名利。无意的是喜欢听信谣言,喜欢传播谣言,人云亦云,于自己确实没有任何利害关係,这个习气很多人都有。虽是无意,但造的业,还是要受报。换言之,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一定会如是对待我。所以,圣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深明因果,自己不愿受的,决不能加诸于人。我不愿别人挑拨我的家人,破坏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就决定不破坏别人。

  两舌的果报,是随它的影响,影响的范围程度深远,罪报就严重。特别是佛法,佛法是人天眼目,诱导人断恶修善,帮助人超凡入圣,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善行。如果你轻易的去破坏、阻扰、毁谤、陷害,就是「破和合僧」,果报在阿鼻地狱。经论常讲,杀人罪很重,这是断人生命,但断人慧命的罪业更重。断人慧命就是断了别人学佛的机缘,破坏别人对佛法的信心,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重罪。五逆罪都是堕阿鼻地狱,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堕地狱的时间短,破和合僧堕地狱的时间长。对于业因果报,我们必须要晓得。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本业』是指我们在世间从事的一种行业。意思是说,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都能得到社会大众的信任与随顺,你的事业一帆风顺。这是现在人所谓的人缘好,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协助,成就事业。得到很多善友的帮忙,这是缘;真正的因是离两舌、不妄语。从此地我们看到离两舌的殊胜功德,确实不可思议。就因果道理来说,我们能不破坏别人,自己无论经营什麽事业,也不会遭人破坏,这是果报。

  若自己一生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反而在事业上遭受别人嫉妒破坏、恶言相向,这是什麽原因?这是过去生中所做的不善业因,决不是这一生所修的没有感应。佛法讲:「因果通三世」,我们这一生所受的一切果报,是前世种的业因;前世修的不善,这一世修的虽然很善,还不能免恶报。但是我们心裡明白,来生就不会出现这种恶缘恶报了。所以,这一生当中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一定要随顺佛陀,一定要有信心,决定不怀疑。

  以往我们没有遇到佛法,做错事是肯定的。如果现在积极断恶修善,像了凡居士那样认真努力,过去生中的不善果报也能改善,这就是佛家讲的勇勐精进。我们这一生所修积的,来生得报,如果勇勐精进,这一生就能得花报,果报就更殊胜。如果不是勇勐精进,业很难转。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法行』是讲修行,这是说你学佛不会被人破坏。有些人学佛多年,修得也很好,遇到一位知识劝导他:「还有法门比你这个更殊胜。」他一听心动了,这就是破坏他的法行,这是恶友。在现前社会很多,正如《愣严经》所说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恆河沙」。

  有不少同修跟我说,有些同参道友以前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现在不相信《无量寿经》了,也不念阿弥陀佛了,他忧愁得不得了。我说不必忧愁,各人有各人的业因业缘,佛都奈何不得,我们有什麽能力?我们劝导他是尽到做朋友的责任,信不信是他的事情,我们不能干涉,干涉就把自己的道心扰乱了。我们还是认真努力修学,做个好榜样。他虽然捨弃了淨宗法门,过几年他觉得你修得不错,他可能就回来了。此时你用言语劝他,是起不了什麽效果的,决定要以真正的行持,长时间去感化,才能起作用。

  前面讲了挑拨的人有两类,一是有意,一是无意。无意的就是自己本身认识不清,把邪法当作正法,把正法看作邪法,自己修了邪法,还劝朋友去信邪法。尤其我们今天提倡《无量寿经》会集本,至今反对的声音仍然很多。同学们来问我:「怎麽办?」我说:「随他去,各有因缘。」这就是自己认识不清,道心不坚固,才会受两舌离间动摇了法行。

  佛常教导我们,要深解义趣。对经教的义理,了解得愈深愈广,信心、愿心才坚固,终不动摇。正如夏老居士往生之前所说的,会集本会传遍全世界。世界上明眼人、有智慧的人不少,九种本子摆在面前,自己可以选择。九种本子都好,无论用哪一个本子,只要老实修行,都能往生淨土,见阿弥陀佛。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没有标准,标准在自己。哪个本子你看得很畅通,意思很明显,这个本子对你就契机,就得利益。

  因此,佛讲经说法是缘,能否成就是你的功夫。功夫是什麽?信、愿、行。「信」,不是信这个经本,是信阿弥陀佛。所以,不管是哪本经,其内容介绍的是教你信阿弥陀佛、信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没错。只要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都能往生。「行」,决定要依大势至菩萨教导的纲领:「都摄六根,淨念相继」。「都摄六根」,决定圆圆满满包含了十善业道。为什麽?你若造十恶业,决定无法收摄六根;果然收摄六根,决定是纯善之人。以善心、善行念佛,才得往生淨土。我们通常讲发菩提心,这都是泛泛而言。菩提心怎麽发?需要哪些条件?《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前面的三位善知识,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宝。吉祥云比丘代表佛宝,教导念佛法门。海云比丘代表二住(治地住)菩萨,代表法宝,讲发菩提心;这才明瞭菩萨发菩提心是要真干。妙住比丘代表三住(修行住)菩萨,代表僧宝,如何修六度万行。《华严》虽然讲了许多法门,但是指归淨土,即普贤菩萨末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我们自己要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决定不能妄语、两舌。这个毛病不改,菩提道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逆境、恶缘总是不容易摆脱。这些障难从哪裡来的?是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不懂佛法的人,往往受到灾难,心不平,总是觉得别人陷害他,别人对不起他,社会对不起他,甚至于老天爷对不起他,佛菩萨对不起他,这个造业就重了,这是不解如来所说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商城县论坛 ( 豫ICP备1903966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2402000165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hwxwb@126.com 举报电话:037161530168

GMT+8, 2024-5-21 15:15 , Processed in 0.352401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