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在商城|商城县论坛——河南省商城县人的网络家园(商城县门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4289|回复: 5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5 16: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观后
  
  春节假期,除了必要的家务和亲朋应酬外,我只做了一件事——从电脑上观看八级电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并将片中的大部分解说词敲打成文档,整理保存起来。你能想象这是一件细致的工作,不断的暂停视频,每集都要用掉两三小时的时间,是正常观看的几倍。直到正月初三,全部完成。
  你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梁思成林徽因》,这部2010年10月才开始播放的纪录片好评如潮。有人说,是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我也那么认为。它让我增加了对上个世纪一代知识分子品行的了解,特别是体现在梁思成和林徽因身上的敏锐、执着、使命、沉重,令人动容。
  尤其喜欢林徽因。中学时,从一本大概叫《名家抒情诗选》的集子里,第一次读到林徽因的《笑》:“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那时候是不怎么懂得诗歌的,却也觉得分外清新,记住了林徽因这个名字。
  近两年,或许是林徽因的美貌和才气,或许是她与三个男人的情感故事,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影视作品中,重新出现了一股林徽因热。我去年从书店买了一本《林徽因诗文集》,手不释卷的读完,也正式成为林徽因粉丝团的一员。
  看了胡劲草编导的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知道以前对林徽因的了解是不完整的。体现在她文字中的真诚和灵动,体现在她身上的精气神韵,经了这样一部声情并重、图文并茂的纪录片的诠释,才真正系统起来、丰满起来、高尚起来。它使林徽因走出了历史的迷雾,走下了虚幻的云端,走在了今天的大地上。
  观看纪录片,整理解说词的过程中,我得以精炼一些与林徽因有关的内容:
  
  天资聪颖的徽因,从小深得父亲的喜爱。十六岁时,与父亲林长民同游欧陆,增长见识、开阔胸怀、扩大眼光。伦敦结识徐志摩,引领进入文学殿堂。1924年至1928年留学美国,打下了建筑学、美术、舞台布景等多方面的根基。1928年与梁思成结婚,成为终身伴侣。此时的林徽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等我回到中国,我要带回什么是东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应该有一场运动,去向中国人展示,西方人在艺术、文学、音乐、戏剧上的成就。但是,绝不是要以此去取代我们自己的东西。”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情感,人们有多种猜测。编导在片中没有做任何结论,只是将两人间大家共知的一些文字和事件云淡风轻地讲述出来,保存了一份不可复制的美好。
  “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那一晚》——林徽因
  两人间的情感纠葛,泰戈尔用一句诗来描述:“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1931年至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居住在北平东城区北总部胡同三号院。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马缨花树,和开白色或紫色小花的几棵丁香树。“年轻人来这里倾听一位女子的妙语连珠,人所共知她的爽直和前卫,拥有天赋天分和聪明,她激情无限,创造力无限,她的诗意(不仅仅是他能写诗歌),她敏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总之,人所渴求的她应有尽有,除却学究气。”
  就是在这段时间,林徽因写下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深笑》《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等诗歌、散文、小说名篇。亲情,友谊,思索,创作。一切都在她的笔下盛开。
  她在写给沈从文的信中说:“我认为最愉快的事都是一闪亮的,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迸出神奇的,如同两个人透彻的了解。一句话打到你心里,使得你理智和情感全觉到一万万分满足。如同相爱,在一个时候里,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个人互相以彼此存在为极端的幸福。如同恋爱,在那时那刻,眼所见,耳所听,心所触,无所不是美丽。情感如诗歌自然的流动,如花香那样不知其所以。”
  林徽因的成就不仅在文学方面,她所做的大量工作是和丈夫梁思成一道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考察整理,以期唤醒整个民族的建筑历史意识。在她眼里,古建筑不仅是技术与美的结合,而且是历史和人情的凝聚。
  如果不是战争,林徽因还能给我们大家带来多少美妙的篇章?没人知道。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山河破碎,国土沦陷,人民流亡。在这样的大悲剧里,个人的渺小如草芥、如浮尘。“曾经宁静富足的生活,转瞬间变成几件随身颠簸的行李。”林徽因人生中最绚烂的篇章悄悄合上。
  每每看到这里,禁不住一声长叹。此后9年,林徽因颠沛流离、贫病交加。而即便如此,她仍然执着地寻找生活的片刻阳光。
  “今天来到沅凌,景色越来越妙,有时颇疑心有翠翠这种的人物在。天气好到不能更好,我说,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心里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这旅行真是不知几世修来。”
  “今天十二个钟头,是我十二个客人,每一个来了,又走了,最后夕阳拖着影子也走了!我没有时间盘问我自己胸怀,黄昏却蹑着脚,好奇地偷着进来!我说:朋友,这次我可不能对你诉说啊,每次说了,伤我一点骄傲。”
  “什么时候再能有那一片静,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心才真能懂得,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
  1946年6月,梁家结束9年流亡生涯回到北平。1947年,林徽因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当我去了,还有没说完的话,好像客人去后杯里留下的茶,说的时候,同喝的机会,都已错过。主客黯然,可不必再去惋惜它。如果有点感伤,你把脸掉向窗外,落日将尽时,西天上总还留有晚霞”——《写给我的大姐》林徽因
  解放后,林徽因的病情稍有好转,她迫不及待的穿上制服,参加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参与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筹建,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并在《新观察》开设“我们的首都”专栏,向新中国详细介绍北京——这个千年古都的价值。
  但是,历史的悲剧再次降临到林徽因的头上,1954年开始的建筑界的大批判彻底否定了梁思成和她为之奋斗一生的建筑思想,摧毁了她的学术,她的精神,她感到无能为力了。1955年4月1日凌晨,林徽因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离开了她的亲人。
  “个个连环,永打不开。生是个结,又是个结,死的实在,一朵云彩。长条旅程,永在中途,生是串脚步,泥般沉重———死是尽头,不再辛苦。一曲溪涧,日夜流水,生是种奔逝,永在离别!死只一回,它是安慰。”——《死是安慰》林徽因
  
  在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的拍摄过程中,制作团队搜集整理了梁林的文字作品、他们与费正清夫妇等好友的通信手稿,穷尽与梁林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在海内外遍访两人亲友,并考察了梁林为之倾注心血的中国各式古建筑。正是他们认真细致的工作,使我们得以看到这部难忘的片子。
  难忘徽因!
  作家陈韵琳在一篇关于林徽因的文章中写到:“我有时会慨叹在我们这没有战乱、物质充裕的一代,很容易掉入肤浅或生命失衡的危险。或者在物质追逐、社会地位中自我满足(呈现着上班族的危机);或者在为赋新诗强说愁中自我说服着生命的凄美(呈现着年轻人的危机);或者在脑袋装满书本思想、生活经历却极其匮乏中,幻想着自己内在的丰富(呈现着一路走向学术研究的现代知识份子的危机);其实真正的心灵是空虚无一物的。于是一旦最琐碎平凡的生活、逼迫人的苦难、人生无法回避的婚姻亲子关系一不小心侵入单向度的生活,立刻这边那边一点点的破败了。”
  “而在近百年後的时代,回顾林徽因,让我有著这麼多的感慨。她让她的生命走出一首赋格曲,其美,绝不亚於贝多芬的赋格曲。她的生命成为一个艺术,这才是她鉴识文学的、诗的、建筑的艺术的根源。”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2-11-24 07:42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4-5 17: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9 21: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5 09: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西城区
    你好。我一直在找那个梁思成和林徽因纪录片的解说词。
    找了好久都没有。。
    您能把整理出来的文档帮我发一份过来么?半成品也可以~~~
    万分感激。。。。。137369721@qq.com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25 23: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您好,收到了么?
    我真的很想要那个解说词,我知道您整理的很辛苦。。
    不好意思啊。
    谢谢了~~万分感激。。。。。137369721@qq.com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 03: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商城县论坛 ( 豫ICP备1903966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2402000165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hwxwb@126.com 举报电话:037161530168

    GMT+8, 2024-6-16 15:59 , Processed in 0.193109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