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在商城|商城县论坛——河南省商城县人的网络家园(商城县门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商城又刮食盐紧缺谣言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1-8-2 17:3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3-17 15: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国家发改委也辟谣了,希望看到奸商受罚的消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今天中午商城电视台已经开始辟谣,让人才感到些安慰!我们将继续回帖和网友们一起关注全国各地反应和普及相关知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17 17: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回复 42# 锦绣商城我的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0: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县里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1: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昨天下午开始,市区内部分超市开始出现小包装碘盐抢购苗头。目前已形成一定范围内的抢购风。
      经了解和分析,引起此次食盐抢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近期媒体宣传及民间盛传补碘可防止核辐射;二是认为海水质量将受到核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
      为此,我市盐业部门积极做好食盐供应和宣传解释工作。
      一是目前我市各类小包装碘盐库存充足,常规情况下可满足全市2个月的供应量。同时,当前全国盐产大于销,不存在食盐短缺的问题。且全市供应的食盐品种以井矿盐为主,不存在海水污染的问题。而市区内设有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连续生产,能够保障全市各类盐产品正常供应。
      二是食盐是国家定价产品,目前我市盐产品价格稳定,不会涨价。对于少数零售网点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盐价的行为,我们将配合物价部门严厉打击。
      三是由于部分居民听信传言,集中采购,导致在盐的配送运输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可能导致部分零售网点无法正常及时送达。呼吁广大群众不要听信传言,根据实际需要理性采购食盐。
                                    河南省盐务管理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中国盐业总公司称淘宝售盐违法 淘宝已主动下架
    新浪科技讯 3月17日晚间消息,淘宝今日通过其新浪微博表示,由于食盐是专卖商品,经与盐业管理部门紧急沟通,目前正对食盐进行下架处理。

    近期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中国部分地开始发生食盐抢购现象。为确保食盐市场稳定供应,中国盐业总公司发出紧急通知称,加强销区市场管理,加大成品盐调拨力度,抢购期间,盐业公司将实行24小时配送服务,保证市场供应。

    17日下午,有网友指出,淘宝等网络购物网站高价出售盐,违反有关规定。中国盐业总公司立即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淘宝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总公司将立即做出反应。

    半小时后淘宝正式宣布:”针对近期出现的食盐抢购,经与盐业管理部门紧急沟通,食盐是专卖商品,目前正对食盐进行下架处理。请广大网友不要参加抢购、囤购食盐,并积极维护食盐市场秩序,对有乘机贩销私盐、劣质盐及不合格食盐的商贩进行举报。“(爱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本帖最后由 锦绣商城我的家 于 2011-3-17 22:36 编辑

    食盐遭抢购 政府如何过关“抢盐潮”
       2011年3月17日 19:29

    [世华财讯]日本核泄漏引发的全球性恐慌,如今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近两天网络盛传食用碘盐可防核辐射、我国食盐将受到辐射污染等,引发长三角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盐、酱油甚至榨菜等情况。媒体报道称,全国各地超市出现食盐抢购潮而纷至脱销,京沪部分超市、便利店也出现食盐遭遇抢购后的暂时“短缺时段”。

    网络时代的舆论传播速度再次得到印证,网络疯传海水污染在居民缺乏真相辨别能力的情况下彻底转化为“抢盐潮”,各地正常的销售渠道纷纷告急,销售短缺进一步增加了民众的恐慌心理,抢盐迅速演化为所有带咸味的食品如酱油、咸菜等。食盐等供应系统收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盐危机”引人关注,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再次接受考验。

    网络谣言究竟是如何出来的无从得知,海水污染说也好,抗辐射说也好,乃至是游资炒作说也好,本质上都是利用民众对相关问题缺乏辨别能力的弱点,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传播速度而达到其内在目的:囤盐获利或者股市投机。互联网的特点也加大了查找源头的难度,可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恐慌的心态是具有传染性的,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则事情的演化将难以预知。面对此种情况,政府当务之急是平息民慌,避免因社会心态进一步恶化而导致衍生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从舆论和供给两方面入手。

    首先,在引导舆论导向上,要多管齐下。目前,我国产盐总量中,食盐占15%左右,且大部分是井矿盐。其中,井矿盐区及湖盐区已探明的盐储藏量达10万亿吨以上。假设食盐全部来自非海盐的话,足够消费113万年。另一方面,核电站事故中泄漏的核物质被人体吸收并沉积到甲状腺,人体可以通过摄入稳定性的碘来预防吸收放射性碘。但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含碘食盐,每500克碘含量仅为10至25毫克,而稳定碘片每片需含碘100毫克,人体不可能通过摄入如此大量的盐来达到防辐射的碘摄入量,所以说,单纯靠食用含碘食盐对防辐射基本没有意义。另外根据目前的观测和分析,发生核泄漏的福岛核电站地区海域海流是自西向东流动的,而中国位于日本西方,因此飘落到日本相关海域的核物质不会通过海流进入中国沿海海域,不会对我国海域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尽管大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的热情无可厚非,但对于抢盐这种事情还是不能盲从,也大可不必恐慌至极。

    其次,要建立应急供应体系,无论是暂时限购还是调用储备,让大多数人知道中国的食盐尤其是矿盐足以应付国民所需。纵观这几年的过往现象,好似每逢遭遇此类事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这种“抢购潮”,“非典时期”是囤米囤油囤方便面;绿豆大蒜疯

    (71)(5)评论此篇文章其它评论发起话题相关资讯财讯论坛请输入验证码涨之时,是囤杂粮;到最后随着菜价的一路狂奔,连大白菜都成了囤积的对象。有人笑称,中国人最拿手的除了在银行“囤钱”,再就是“囤东西”了。当然短期内出现的抢购也可理解,但是如何形成更为市场化的供给更为重要。目前食盐在生产、销售和运输环节实施专营的体制缺乏灵活应对。垄断企业既负责监管又负责生产。产业利益分配基于行政权力,三级批发一级零售的流通体系加大了流通成本。十二五提出要推进盐业体制改革,能否避免之前改革一再停滞的局面,此次食盐抢购或许为此提供了时机。

    (程曦 撰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1.5元/包食用盐竟卖5元 海口一商贩被罚1000元

    2011年03月17日 18:55
    来源:南海网作者:李晓梅
       
    南海网海口3月17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李晓梅)17日,海口市青年路一食盐销售点因将每包1.5元的食盐以5元价格销售,被物价部门现场开罚单,罚款1000元。另外,发现1例个人提价销售粗盐的现象,检查组当场没收了其在销的粗盐。
    针对突如其来的盐价异动,海口市物价局3月17日立即启动价格应急监测系统,加强对食盐价格监测和市场巡查力度,密切关注市场食盐价格和供应情况,实行日报制度。海口市物价局派出12个检查组检查全市28家主要农贸市场、超市及31家食盐经销点。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各大超市按规定价格销售,但因群众抢购而出现暂时断货情况,个别农贸市场存在高价出售食盐现象。目前,执法人员已对海口青年路1家擅自提价销售食盐的经营者进行现场处罚,向业主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给予最高处罚金额1000元的罚款。另外,发现1例个人提价销售粗盐的现象,检查组当场没收了其在销的粗盐。
    据悉,食盐是国家定价产品,根据《海南省物价局关于纸塑小包装食盐零售价格的批复》(琼发改价格[2006]1295号)的明确规定:“一级纸塑小包装食盐(含碘,下同)零售价格每包为:300克1.20元,500克1.50元,1000克2.70元。二级纸塑小包装食盐零售价格每包为:300克1.10元,500克1.40元,1000克2.50元。”
    海南是产盐大省之一,据盐业部门介绍,本省盐库存充裕,全省原料盐库存2.2万吨,成品盐2600吨,全年原盐生产能力14.8万吨,加工能力6万吨,能保证食盐正常供应,不会出现缺盐的情况。海口市物价局方面建议,由海口市政府出面进行防核辐射的正面引导,消除市民的疑虑。盐业部门增加市场食盐供应,满足市民的食用需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不抢购“谣盐”才是关爱家人2011-03-17 18:20   来源:新民网   作者:新民网评论员   新民网编辑:刘景

    【新民网论】近日部分市民担心日本核泄漏对本市造成影响,纷纷抢购、囤积食盐等物品,新民网今日报道,市商委负责人已就此正式表态:目前上海市食盐等商品库存储备十分充足,调运也有充分保障,完全有能力确保市场供应,广大市民无须恐慌抢购。
      和曾经发生过的历次食盐抢购不同,马大嫂们本次抢购食盐行为,并非简单的担心涨价,而是源自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一方面她们担心海水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可能被制成含污染物的食盐。另一方面则听信碘能抗辐射,想为家人多准备些碘盐。
      谣言的设计者正是准确捕捉到这层微妙的担心,将碘盐与预防核辐射这样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用貌似逻辑化的推理包装起来,推销给公众。
      一方面,他们用日本福岛地区海水可能受污染这一具体事实加以无限扩大,暗示所有太平洋的海水都可能受污染,以扩大公众对未来海盐供应的恐慌。却隐瞒了中国拥有极丰富的盐矿储量这一事实。事实上,仅青海一个察尔汗盐湖就有超过600亿吨盐,可供全世界吃1000年,如果分给国人,每人就会有几十吨盐没处放。
      另一方面,谣言又将高浓度碘片可以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这一具体事实放大为所有含碘物都有防辐射作用。然后形成碘盐含碘,含碘物防辐射,碘盐就防辐射这种貌似正确的推论,却忽视了碘盐含碘量过低,难以阻断放射性碘吸收这一基本事实。
      这几天,日本特大地震后的核泄漏事件正通过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工具迅速在中国普通市民中传播,由于这是中国居民第一次如此接近核泄漏事件发生地,出于对自己和家人的担心,许多普通家庭正感受到相当程度的心理压力。也正处于最容易听信谣言、传播谣言的敏感时期。
      此前不久,就已发生过假冒BBC发布核污染即将波及中国的谣言传播事件。幸亏BBC及时辟谣,才没有造成进一步的谣言扩散。
      在谣言横行时,如果没有对谣言可怕后果的清醒认识,我们就可能不自觉成为谣言的传播者,从而为虎作伥,成为谣言家的帮凶,甚至伤及家人。
      在食盐抢购潮中,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造成的断货同样可能使自己的亲友面临买不到生活必需品的窘境呢?而因此引发的社会秩序混乱,即使是疯抢货物时十几分钟的拥挤和踩踏,都可能危及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呢?
      因此,主动终止谣言和非理性的抢购行为,是对家人更大的关爱,因为这样的关爱才能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在更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免遭各种意外突发事件的伤害。
      当然,制止谣言也不仅需要普通民众的自觉。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尽早采取有力措施,尽快阻断谣言和抢购行为的这种“核裂变”。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不妨提供更多的及时信息披露服务。
      既然公众显现出对海洋核污染和空气核污染的担心,相关气象部门、海洋监测部门是否能及时披露每天的风向、洋流流向信息,沿海城市空气核辐射监测值、海水核辐射监测值这些基础数据,让公众自己去得出日本核污染会不会影响自己的结论呢?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也不妨借机普及必要的核污染防范知识。
      相关知识的空白会增加公众的恐慌,及时提供权威、科学的核污染防范知识本身就能起到为公众减压的作用,同时,象碘盐防辐射能力等正确知识的普及也能让谣言不攻自破。中国在汶川地震后就曾通过迅速普及地震相关知识,极大缓解了震后各地民众的恐慌。本次核污染虽然发生在日本,但既然其已产生对中国公众的心理压力,就同样需要通过知识普及来为公众减压和阻断谣言。
      此外,尽快动员各路志愿者参与到对抢购者的说服教育中来,也能起到缓解恐慌作用。
      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谣言一旦转变为抢购等群体行为,就容易受群体认同心理、群体促进心理等的左右。前者会导致马大嫂们更倾向和其他消费者采取一致行动,你买我也买。后者则会进一步导致其在看到身边消费者整箱购入食盐时也采取类似的“大胆”行为。
      当消费者听到熟悉的社区居委干部、邻居的劝说时,对熟人的信任就能帮助他们重新评估自己是否该跟从其他抢购者继续排队。而只要离队的人一多,新的群体认同就会发生,更多人会离队而去。
      而众多现场志愿者的坚定立场同样会让其摆脱只有在群体行为时才出现的“大胆”决断状态,至少恢复到按平日采购量购物的常态。
      最后,尽快加大货物供应,并同时发送到各社区应急点,也能大大缓解抢购风。
      除了听信谣言的少部分公众外,还有大量群众是出于担心家中日用盐会因抢购断档而被动加入抢购者行列的。只要使其对今后的食盐供应恢复信心,这一人群就会最先离开抢购者队伍回家,从而带动更多公众恢复理性。
      除了给各商店补货外,准备一定量的食盐给各社区居委会,方便一时急需的市民取用,也能大大缓解那些买不到食盐家庭的焦虑,给商场恢复供求平衡争取时间。
      近邻日本正遭遇天灾,我们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各种伴生“人祸”的危害,尽快加入到制止谣言和非理性抢购的行列中来,是每一位普通公民和政府公务员的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中国为何突发抢盐事件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汪雷 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
    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各地盐业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应。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盐了吗”。
    网上抢购食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一是吃盐防辐射,二是核辐射污染海盐。对此,卫生部门第一时间就辟了谣,表示吃盐不防辐射,另外中国食盐中海盐比例不超20%。而海盐也大多产自东南沿海,距离日本较远。
    在当下食盐供应无比充足的情况下,卖盐是个利润很低的生意,现在忽然莫名其妙大赚一笔,这些盐商一定会眼含热泪感谢苍天生在了这样一个疯狂的国度。
    尽管我们不是专家,但看到卫生部门的辟谣,再加上基本的常识判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完全没有必要抢购食盐。
    实际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陷入如此恐慌。2003年SARS时,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比这次更让人记忆犹新。去年的蜱虫咬死人也把中国人吓得够呛。
    这些谣言开始可能只是几个人无意中说起,可能也没什么恶意,但一旦进入网路传播就病毒般发作,如果再有好事者或无良商人借机烧上一把火,一夜之间中国人就癫狂了。
    中国人喜欢抢购,一方面缘于早年物资匮乏造成的阴影,另一方面就缘于对谣言的轻信。
    老百姓为什么容易轻信谣言?是因为对媒体已公开信息的不信任。现今的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报喜不报忧的报道,权威专家在媒体上常以安抚民众情绪的角色出现。地方一些重大恶性事件也经常瞒报。等到事情闹大了,兜不住了,相关方面才被迫承认事态的严重性。这样的事情反复多次后,这些舆论领袖在公众心目中就失去了权威性和可信度。甚至出现反效果,就是媒体说没事,公众觉得有事,媒体说没大事,公众认为问题肯定已经很严重。
    恐慌多起于未知,未知则不可控。当对媒体丧失信任后,一个明显无厘头的谣言就可能把问题无限扩大,直至造成集体性的恐慌。
    让人高兴的是,在面对这次食盐抢购风潮的过程中,不仅卫生、发改委等政府部门高速反应进行辟谣。更重要的是,网络上尤其是微博中迅速形成了理性的对抢购食盐的质疑声。这种网民自发的开放的言论,使谣言瞬间粉碎。到17日下午,网络上已经没有鼓动大家抢盐的信息,很多年轻人也纷纷打电话告诉父母没必要抢盐。相信不用等到明天,抢盐风潮就将过去。
    好莱坞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面对状况专家大声疾呼,民众则不以为然;而在中国则是反之。我们希望中国有一天也能出现这样的局面,政府、专家比百姓自己更关心公众的安危,而公众则能够坚信政府有能力保障民众的安全。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应从逐步推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开始。信息越透明,谣言消弭的就越快,社会就将越稳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不必抢盐,不要惊慌
    2011-3-17 17:27:29 中国食品科技网
       由于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爆炸引起了核辐射剂量升高,消费者担心担心日本的核辐射会对海水造成污染,海水制作的食盐也会有污染,从而在全国各地引发了抢盐潮。
      此前有媒体报道,核爆炸有放射性碘元素放出,对于如何预防该元素的放射性危害,有专家说,碘主要被甲状腺吸收,可以摄入足量非放射性的碘以抑制对放射性碘的吸收。
      今天上午,很少逛超市的笔者在超市发现消费者都在进行抢盐大战,不等超市员工把盐摆上货架,都挤在超市上货通道门口,每推出一车盐都被团团包围的顾客一抢而光,抢到的眉开眼笑,抢不到的垂头丧气,大家见面后的问候也成了你买了多少盐。
      姑且不说到底碘盐有没有防辐射的作用,单说大家这种热情很是应该表扬,因为这说明大家对自身健康的高度重视。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每顿每餐都不可缺少。正是因为食盐有这样的重要性,和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任何关于食盐的谣传都具有非常大的威力,很多消费者都是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更何况这还是所谓专家的建议呢。
      有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热情是好的,但是对于抢盐的这种现象,大家还是没有必要盲从,首先说碘盐对防止核辐射并没有多大的效果。我们食用的碘盐中的碘,是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的,一旦发生核辐射,国际上会针对核能电厂周边住民发放或储备碘片,其主要成份为碘化钾,核电厂因灾害而辐射外泄时,让周边住民服用碘片,可使碘在甲状腺里饱和,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两种含碘物质不同,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吃四斤的盐才能抗辐射,而且也只是阻挡50%的放射碘进入甲状腺。所以通过食用碘盐来防止辐射的效果微乎其微。
      个别商家别有用心的鼓动,也是抢盐潮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不法分子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故意制造食盐稀缺的假象,盐价猛涨几倍甚至几十倍。对此监督部门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对各种不法之徒,奸商及造谣惑众者严加惩处。国家盐业局今天就说,我们的食盐库存充足,库存也是完全有能力保障市场供应,无需跟风抢购,再有就是食盐以内陆产量为主,海盐所占比例不大,即使海洋的确收到辐射污染,对食盐生产影响也不大。
          食盐不必抢购,只要用科学的眼光对待当前的日本核危机,不必恐慌,我们关键要对核辐射造成的污染有正确科学的认识,时刻关注最新的相关报道,用科学的方法防止核辐射,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任超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日本地震,中国抢盐,皇帝不急太监急?

    2011-03-17 17:26   南方报网
       

    文/刘逸明

    3月17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大小超市,所有超市的食用盐供应都出现短缺。超市人员表示:“早上开门不到半小时,盐就被抢光了。”不止是加碘盐,粗盐早上也已经断货。目前,各大超市正在从外地紧急调运,但是到下午超市能不能有供应还不能确定。(3月17日《经济观察网》)

    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令世界震惊,原本美丽的岛国日本因为地震和海啸,瞬间变得满目疮痍,民众家园尽毁。日本民众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难得的淡定和韧劲,让人钦佩和感动。即使在地震后日本的核电站被破坏,整个日本国都面临着核辐射的威胁,但是,日本民众依然没有出现恐慌的迹象。

    中国和日本相去海阔天遥,虽然日本在地震后秩序井然,但是,在中国,民众却炸开了锅,小道消息满天飞,很多人都产生了畏惧心理,担心受到日本的核辐射。听说碘可以防辐射,所以,很多民众都开始抢购碘盐,在3月16日下午,沿海城市就开始了疯狂的抢购潮,到3月17日,抢购潮已经是席卷全国。

    日本民众和中国民众的素质孰高孰低,从日本地震后两国民众的表现便可以一目了然。遭受地震的日本人不慌,中国人却慌了,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民众的这种恐慌心理可以说正中奸商们的下怀,奸商会趁此机会大量囤积食盐和哄抬食盐价格。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严厉打击囤积食盐、哄抬物价现象。虽然发改委的话说得很硬,能不能奏效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世界历史上,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让整个世界心有余悸,当时整个欧洲有700万人受灾,土壤恢复需800年。日本虽然和中国隔着大海,但在现在的交通条件下,距离不算太远,一旦日本的核辐射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国受到牵连几乎是一定的。所以说,中国民众对此保持警惕态度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实在不必过于担心。

    媒体在此前其实已经告知中国民众不必恐慌,无需担心核辐射到来,但是,因为中国媒体以及相关专家的公信力缺失,即使透露的消息千真万确,分析理直气壮,但很多民众依然不信。在这种情况下,谣言自然就有了强大的市场,吸引着民众趋之若鹜,抢购盐的风潮因此而形成。

    要消除民众的恐慌,遏制现在的抢盐潮,当务之急是要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保证信息公开,当然,政府的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却非一日之功。希望日本的核辐射能够快速得到控制,更希望中国民众在面对日本地震的时候,能够有一颗平常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记者手记:一包盐引发的闹剧
    2011-3-17 16:55:26 中国江门网
       各商场排长龙,购盐从未如此疯狂过。日本地震,日本人未乱,国人倒因一包盐乱起来。此时,我们的主管部门在干什么?记者用满腔热血投入到这场“新闻大战”中发现,新会发改部门的人早已现身城区各个卖场,巡查、喊话、规劝……声音都沙哑了,手机都没电了。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对比数年前的“非典抢板蓝根”,“日本核辐射抢盐”来得有些荒唐。非典是看得见的疫情,而“日本核辐射至我国沿海”简直是空穴来风。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连锁超市、商场价格基本维持原价不变,而小店、乡镇农贸市场却趁机“兴风作浪”,纷纷提高盐价:4元、5元、6元……有的人明明嘴巴里说着买盐防辐射毫无根据,却挤进人群里排队抢盐。   看来,这场“抢购风”来不仅来得非常突然,而且也正在考验国人的心态、政府部门的工作能力。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在会城各大卖场巡查至结束,由于事态来得急迫,一位副局长的电话从未间断过。“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根源下手,只要货源充足,城区各大卖场供应充足,价格维持稳定,这个风波自然平息。这个时候,希望你们媒体站出来正面宣传,告诫市民不要疯抢,同时,我们部门监管好各大卖场。”这位副局长告诉记者。   面对复杂而急迫的抢盐风波,记者从工作人员的谈话和实际行动中看到非常清晰的思路:抓根源。   发改局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处罚规定,恶意哄抬物价,经查证,处罚非法收入的5倍以下。工作人员说,按照这个规定,一般小店卖一包算一包,价格不存底,难取证。即使取证了,处罚力度很小,作用不太大。   因此,工作人员一方面集中人力巡查大卖场,一方面派人手去乡镇检查、监管。他们坚信,只要大卖场货源充足,价格稳定,城区的“抢盐”风自然不攻自破,小店的盐价也自然刹车。
      果不其然,事态出现急剧转机,中午时分,发改局工作人接到市民电话,自称买盐太多,请求协助退货……(冯瑶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普及科学常识 应对抢盐谣言
    发布日期:2011-03-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3月17日,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食盐抢购现象,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茆庆国为组长、副总经理董永胜为副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工作机制,要求各地盐业公司确保食盐市场安全供应。加强销区市场管理,加大成品盐调拨力度,充实各级库存。据了解,中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矿盐资源充裕,供应不成问题。即使是海盐,亦远离日本,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官方的这一表态,以及各地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无疑会缓解民众的恐慌情绪,抢盐这一非理性行为也会渐趋降温。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联系到此前也曾发生过的抢口罩、抢水、抢板蓝根等抢购现象,不能不让人深思。

      食盐抢购现象暴露出科学常识普及还不够。此次食盐抢购,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首当其冲,据分析,引起此次食盐抢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近期民间盛传补碘可防止核辐射;二是认为海水质量将受到核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

      对此,相关专家已明确表示,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而且碘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而针对海水受辐射污染这种担忧,从目前监测的情况来看,民众也不用担心,因为海水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此外,我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海盐的量不会超过20%。广东省大概也只有三成左右的食盐是海盐,而且我国矿盐资源充裕,不会供应不上的。还有学者说,退一万步讲,即使抗辐射,你也不能拿盐当饭吃,这充分暴露人们的科学知识还相对匮乏。

      一位哲人说过,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思想的愚昧与无知。当今中国,无论是我们的经济总量乃至民众的受教育程度,都已今非昔比,科学知识更为普及。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一些抢购风潮。

      谣言止于人的自觉。针对谣言,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负起责任,要在第一时间辟谣,通过科学知识粉碎传言,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监管,在加大物资供应的同时,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者严厉惩处。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民众都应负起责任,与政府站在一起,联手应对灾难,不仅要懂科学,更要相信科学,不仅不能信谣,还要做到不传谣,主动抵制谣言传播。毕竟,社会恐慌损害的不是个别人的利益,而是社会整体,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东京不抢盐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勇 国内部分城市出现抢购食盐的场景在日本并没有出现,记者在东京、板桥、新宿、银座、涉谷等地方的超市和便利店探访了解,碘盐的购买情况一切正常,只是一些生活用品被购置一空,多家超市和便利店中的面包、水、电池等生活用品告罄。
    板桥一家便利店工作人员说,自地震以来,店里的一些生活用品一直告急,进货量是平常的2-3倍,但是碘盐并没有出现抢购现象。对于中国疯狂抢盐的现象,他很诧异。
    日本东荣汽船株式会社常务取缔役浅川晋子认为,中国发生抢盐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表示,受到核辐射的日本市民都没有如此恐慌,远隔海洋的中国却发生这样的情况。她觉得,中国民众太不“冷静”,称防核辐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因为每片碘片中含碘100毫克。
    在东京读书陈心也接到家人电话,除要求他撤离回国外,也抱怨说超市买盐和酱油难买,甚至希望他在定完机票后,顺便购买几箱碘盐回国,日本的一包盐是100多日元。
    此外,日本负责食品安全事务的大臣莲舫今天呼吁,民众不要慌乱,不要继续抢购食物和囤积物品,请优先考虑受灾地区的重建状况以及物资供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碘盐能防辐射吗?
    经济观察网 王亦勉/文 据媒体报道,日本地震海啸造成核泄漏,盛传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致使部分居民盲目抢购囤积碘盐。
    那么碘盐到底能不能预防核辐射?
    首先,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吃碘盐并不能防辐射。方舟子在微博称,如果想靠吃碘盐预防放射性碘,一天要吃上2~5公斤盐才能达到所需的剂量。
    即便是服用碘片,对阻断除放射性碘之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质也没有作用。之所以有碘片放辐射之说,是因为在出现核电站事故的情况下,碘化钾药片旨在使甲状腺发生饱和,防止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如果在暴露发生前或者发生后不久即服用,这一措施可以从长远角度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碘化钾并不是“辐射解毒剂”。 对某些人,比如肾功能不良者,还可能引起医学并发症。
    其次,我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海盐量不超过20%。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表示,所谓矿盐,是从江西、湖北等地地下3米处提取的,即使日本真的发生了核污染,对这种矿盐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而且我国矿盐资源充裕,不会出现供不应求情况。
    最后,据新华社报道,盐总公司称,已紧急通知各地盐业公司启动应急机制,确保食盐供给。目前食盐储备充足,完全能够满足群众需求,请消费者不要盲目抢购囤积。
    当年切尔诺贝利事故期间就盛传喝酒能降低核辐射,也有抽烟能防辐射说,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无稽之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2: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人体摄盐的标准是多少?
       我国对食品中的含盐量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中国营养学会有一些人体摄入盐量的参考数:成人每人每天10克,儿童每人每天5—6克,1岁以内的婴儿食物内不要加盐,养成从小吃淡食的习惯。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6克。盐的摄入过高会直接引起高血压、中风等。因为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纳,氯在人体的储留会引起水分的储留,水分会分布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包括在血液中,造成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增高。常吃腌菜、泥螺、蟹酱、虾酱等含盐高的食物会造成心脑血管的老年病提前到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3: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抢盐风潮,谁在造谣?!
    2011年03月17日 15:10:28    来源: 华龙网
      作者:梁江平
        千里之外,日本福岛核电站接二连三发生爆炸;我们身边,超市里,一些人恨不得自己长了三头六臂,纷纷抢购食盐。其理由大致有三:其一、加碘食盐吃了抗辐射,其二、海水被污染了以后没盐吃,其三、大家都抢,以后要涨价。目前,这波身边的“核爆炸”还在持续,甚至并未加碘的酱油等调味品也借势火了一把。
        对于稍有常识的人来说,这三条理由的荒谬并不需要多深入的思考即可得出结论:防辐射?食盐里加的那点碘,防辐射效果不值一提,何况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核污染降临中国;海水被污染?有没有证据不说,国内众多井盐大可确保供应;涨价?只要食盐专卖制度有效就没有问题,何况食盐有保质期,买来吃不完岂不更亏?可问题是,这些理性的结论咋就被反理性的谣言挤兑成了浮云?
        反理性的谣言能抓住人心,一是缘于人心中潜在的敏感点;二可反衬真相的缺位。这些年来,围绕这吃的东西,从蒜你狠、豆你玩,到棉花掌、糖高宗,诞生了多少哭笑不得的新词?每一个,都在我们内心留下了一丝阴霾,随着福岛的一声声爆炸,阴霾质变而成焦虑。然焦虑或不足以成就行动,只要真相到位,大可化解之。不过,直到抢盐风潮持续数日之后的今天,她才在国内大型门户上姗姗来迟,而迟到的她,却穿上了一身公文的外衣,以告诫的态度要求国民“不必抢购”,并保证供应充足,此时,盐之焦虑已向中国内陆蔓延。如果真相能早在焦虑之初及时发布,如果公众看到的“真相”能以更尊重老百姓感受的方式传递,如果真相的揭示能加入群众的互动,还会有这经口口相传而形成的抢盐风潮吗?这一切,考验的是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尊重国民、尊重科学的态度,随着日本核危机的发展,类似的考验或将持续,政府,你准备好了吗?
        人心过敏和真相缺位毕竟只是谣言传播的助推器,追根溯源,公众有理由找出这场恶作剧的肇事者。公众想知道,如若肇事者有意为之,他的目的是什么?公众更希望看到,这些人为自己煽风点火,继而妄图火中取栗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3: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狂购盐背后“无盐的结局”值得迅速探究2011-03-17 14:51:51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中国部分地区3月16日开始发生食盐抢购现象。全国不少地方盐价突然猛涨,由原价1.5元每包的食盐涨到10元每包。而且很多地方尽然没有食盐出售,商家表示卖空了。为确保食盐市场稳定供应,中国盐业总公司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出紧急通知。 (新华社社北京3月17日电)   此时此刻,我所在的城市长沙正在上演一场疯狂抢购食盐的场面,每个超市门口聚集着大量的市民,并无盐可购。同时,从广东、浙江、江苏、安徽、贵州、湖北、江西等多地现抢购食盐现象,并出现断货的情况。   疯狂购盐的背后,导致“无盐的结局”,不少民众受到日本核设施爆炸的影响,有人散布谣言,认为核污染海水后,导致海盐受到污染,晒出的盐不安全,食用之后人体会受到影响。这样的理论非常荒谬,笔者致电浙江省核学会秘书长夏元初,他说:“日本核污染范围有限,要流到中国近海产盐区可能性极低。”可见,日本的核污染对我国产盐区是不会构成威胁的,请广大民众放心。   随后,笔者致电中国盐业总公司,咨询我国产盐情况。中国食盐储备充足,各省都有国家级食盐储备,足够应付全国食盐供应。中国食盐资源丰富,海盐只是其中一部分,再说目前还没有受到核污染。食盐资源有:海盐、湖盐、岩盐(盐矿);中国是世界上湖盐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岩盐矿床资源方面已查明储量大于100亿吨的岩盐矿床就有10余个。中国每年食盐消耗不过几百万吨。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盐湖之一——察尔汗盐湖,该湖位于青海西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盐湖,距西宁750公里。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800平方公里,海拔2 6 7 0米。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   民众抢购碘盐,受到碘盐能防辐射的影响,尤其是沿海地区不少省市的民众,对此非常担心。日本核设施的污染和影响范围有限,目前并未影响到我国,我国民众不必食用过量的碘盐或碘片。据核专家介绍:碘片可以阻隔甲状腺吸收碘131,但一颗碘片的含量约100MG,相当5公斤盐碘量,短期食用等量盐足以致人脱水而死。请民众引起高度重视,不要大量食用碘盐,还是按照平常食用的标准,放在食物中。   谣言止于智者。相信抢购食盐的民众看了上述的分析,会理性一些,无需惊慌,不要相信谣言。在这样的现象背后,不难看出,不少民众获得的信息不对称,片面理解核辐射的影响,以为空气的传播无影无踪,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在我国沿海不少临近日本的地区早已启动密切监测应急机制,在大连等地的核辐射监测点随时在监测,并做好了应对措施。   民众抢购碘盐风潮,一方面是科学知识的缺乏,另一方面,无疑有不法分子在幕后操作,乘机利用民众的恐慌心理谋取利益,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我国的法律规定。盐价不正常的猛涨,政府必将采取措施,打击不法商家,同时将更多的食盐储备推向市场抑制价格上涨。
      在紧急事态面前,民众的担忧心理如何消除?只有各级政府普及科学知识,迅速掌握民众的心理,果断发布各种有可能引起恐慌的信息,谣言就不攻自破,那些不法商家的伎俩就不会得逞。(娄义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3: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日本地震为何引发中国的盐抢购?

    新浪网 土地低吟

           日本发生的强震,这几天一直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强震真是太强啦,也许现在的媒体太发达啦,看到的一些画面真如世界末日来临一般,而情况确实很严重,又是地震又是海啸还有核泄露。但从报道中看,在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物资供应匮乏面前,日本人的精神强大到让世人尊敬,整个社会秩序依旧,没听说物价哄涨、没听说抢购囤积,倒是一衣带水的咱们发生了这样的事,让人感到哭笑不得。



      看到网上关于杭州食盐遭疯狂抢购的消息,我突然就想到那个著名的“蝴蝶效应”,大意是说在那个洲发生的飓风,产生的原因是另一个什么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造成的。当初看到这个说法,以为是个笑话,细一想,还是挺有道理和可能的。如今发生在日本的强震,可比蝴蝶的翅膀劲大的多,掀掉了多少人命、掀翻了多少房屋,震级大到百年一遇,造成的损失至今也没个准确的评估。可不管怎么说,我们虽然与日本一衣带水,但日本的地震对中国的实际影响有限。这就如蝴蝶效应中逆向的推理,大洋洲发生的飓风,反追到北美洲,也就是几只蝴蝶在扇动着翅膀。

      然而,发生在日本的强震,震力随着时空的阻隔,到中国时已无法影响,倒是日本人的冷静,随着时空的传递,到我们这儿时却演变成心理的慌乱。按说,遇到灾难,最短缺的就是食品和水,食盐虽然重要,可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就是个微量的必需品,虽说从古到今的,都有专人管专人卖,可按照现在国家的能力,总不至于会缺少到抢购的程度,但我们就是把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我无意指责人们的抢购,也无意嘲笑人心的慌乱,可还是想试图了解和追探抢购背后的原因。简单的看,造成抢购的推论也就是:日本地震引起核电泄露——核电泄露引起核污染——核污染引起海水污染——海水污染将引起安全食盐短缺——安全食盐短缺引起抢购。从这条线看起来,是从一个真实的事件推导出的一个虚构的假设,而虚构的假设又引发了真实的抢购,而这背后反映的就是我们心理的脆弱。

      我们的老一辈人,都是从计划经济中走过来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各种票是生活质量和生存条件的保障,即便现在物质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可我们还是不时的要经历一下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更是看着房价在不断调控中一路飙升,许多普通民众,都把自己后半辈的十年、二十年,提前支付了房价,不得不把手中不多的财富握紧,紧张的注视着自己也看不大明白的世界,在各种混杂的信息中理清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决心,而在行动时,往往却成为了一种可悲的跟风,更是在一次次跟风上当不跟风也上当中丢失着我们的信任。

      盐安全再次告诉我们,谣言不可怕,灾难也不可怕,可造成相信的原因、造成心理上脆弱的原因,其实挺可怕的。人能经受住灾难和恐惧,可如果长期生活在紧张之中,失去应有的理性或信任,一旦有只蝴蝶扇动翅膀,便会失去理性的判断,发生又一起不知名的“飓风”,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商城县论坛 ( 豫ICP备1903966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2402000165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hwxwb@126.com 举报电话:037161530168

    GMT+8, 2024-6-20 19:49 , Processed in 0.155679 second(s), 2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