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在商城|商城县论坛——河南省商城县人的网络家园(商城县门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玉米

[原创] “迎国庆,抒锦绣”网络作品大赛的启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9 18: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
本帖最后由 天蓝蓝 于 2009-10-20 11:01 编辑

俺也贴一篇


《在河之南》



曾经的苦难,化作滔滔洪流

在你千万年的浪波里起伏,翻腾,漂远

我们紧紧依偎的大河,母亲

领着我们,在一个称作中原的地方

种谷,养花,喂牛羊,生儿育女

流血的日子,淬火的岁月

写在云上,流进风里,烛照千里沃野

在泪水中走过,在针尖上走过

在明月清风里走过,在载歌载舞中走过

一代又一代,在生活之树上

滋生勤劳的枝干,朴实的花叶

在河之南,圈定并占有自己的历史与版图


今天,眼含热泪,我们高举双手

奉上稻麦、大豆、高粱,奉上炊烟

奉上米酒果蔬,奉上社戏和含香的诗卷

把牛羊赶上山。把收割机开进秋天

收割满仓的热爱,激情的果实

把生活安排妥帖,再相约星星月亮

把豫剧和山歌一一唱响,把幸福

传颂每一寸山地平原,传颂给云朵

传送给阳光雨露和每一个静谧的夜晚

当走进工厂和企业、社区与乡村

请用摄像机和我们的眼睛

将每刻的新鲜、辉煌和感动录制下来

以现代视频和和豫北豫南的方言

告诉世界,告诉明天

这就是咱的家,这就是咱的河南


.


2009.9.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20 09: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回复 3# 雪月枫火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7 08:32
  • 签到天数: 416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10-20 13: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浦东新区
                           小时候的那点事
         有些发生在昨天的事情已经忘记了,但有些发生在多年以前的事情却永远也不会忘记,它就像一面镜子越擦越亮,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我非常在意,不想忘记,也不愿意忘记。
         我的家在龙桥村二队,是一个四面环山但又没有山的地方。整个二队数数看也不过五六个山包,都被开成了一块块的黄沙坡地,坡地边稀稀拉拉的长着高矮不一的桐梓树,家家缺材烧,一到做饭家家都头疼。地里的麦草、芝麻杆也烧不了多久。所以打材成了头等大事。
         从上五年级开始,我就跟父亲跑到二十里开外的曹家洼去砍材。
         每次打材,我们一般在早上四五点钟的样子出发,下午三四点钟返回。只要天气好,每到星期五的晚上,我都会找出砍材刀在磨刀石上学着父亲的样子“吭哧吭哧”的把刀磨得飞快,再打两条草绳穿在尖担上,做好砍柴的准备工作。家里没有钟,父亲听到鸡叫三遍就会喊我起床,我常常是带着睡梦起床,为此我一直抱怨鸡叫的太早。起床后穿上最破的衣裳和草鞋,草草吃上一口昨晚上准备的剩饭,再每人揣上两个生红薯留作饿的时候好充饥,然后头顶星斗跟随父亲上大山,踏上砍材之路。
         到了大山,天大亮。鸟儿欢快的唱个不停,我却无心欣赏鸟语花香,马上钻丛林,爬山坡,专心寻找枯枝,再由父亲帮我打捆扎好。每次父亲的材担像座山,而我的只有父亲的十分之一,但我总是很高兴,毕竟这是我从大山上砍回来的,也可派上几天用场。
         每次从山上回来,手上脸上总有一道道血痕,那都是在山上被荆棘“亲”过的痕迹。
         我家中兄妹五个,那时小妹只有四岁多,我是老大。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整天只知道干农活,挣工分,养家糊口。任凭父亲再勤劳,我的家永远是村里有名的“缺粮户”。每年分粮食的这一天是俺家最开心的一天,也是我心中最迷茫的一天。村里其它人家分的粮食往家挑八九趟还没挑完,俺家最多挑两趟就完事了。我搞不懂:父母也一直踏实的上工挣工分为什么只分这么一点粮食呢?问父亲,父亲叹口气说,你们姊妹伙的多,劳力少,没办法。哎,点点的粮食家里来年的“春荒”咋过?父母的叹息常常让我不能入睡,缺粮就像一把利剑悬在我的心头。
         看来挣工分很重要,于是经常在清晨,会有一个瘦小的身影挑着笎子满山坡拣猪粪、牛粪上交生产队换工分,那就是我。母亲常年心口疼,也不知道是何毛病,总舍不得到医院去看病,说看病需要钱,拖一拖就好了,还说省下来的钱好给我们买衣服,好给我们交学费。一来二去,母亲身体越来越差,日子也越来越难。
         小学毕业后,我要上初中了。拿着余集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我犯愁了,学费要交五块钱,对我家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平常吃盐都要用鸡蛋换,哪里来这么多的钱供我上学。父母说,再穷也要送我去上学。于是母亲卖掉了积攒了多日舍不得吃的鸡蛋,父亲又接连上山打材上街买,加上奶奶每天防线赚的辛苦钱,七拼八凑终于我能上学了。到了学校,大部分同学都穿着新衣服,而我一直到初二还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买不起牙膏,每次刷牙仅用卷了毛的牙刷草草了事。
         上高三那年,小队分田到户了,父亲又承包了两亩鱼塘,母亲养了几头老母猪,卖了几十头小猪崽,有钱啦,终于看见了父母亲久违了的开心笑容!
          每每想起此事,我就感叹不已。如果没有现在党的好政策,说不定我还要穿上打着补丁的“百衲衣”,说不定还要挣扎在食不果腹的贫困线上,说不定还要拿着砍材刀继续上大山砍柴烧。
         现在,父母亲早已开始用液化气做饭,上山打材已经成为历史。改革开发带来了现在的富裕,他们再也不为区区的五块钱而犯愁了。原来的坡地现在已退耕还林,鸟儿又有了新的乐园,二队又多了一片绿色。
         现在的农村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孩子们读书不用交学费,减轻了家庭负担。国家又取消了农业税,种田国家还给农民补贴。村村建起了现代化的标准医疗室,看病有农村医疗保险,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实惠。日子越过越红火,父母亲笑了,二队的邻居笑了,现在的老百姓都笑了。农村变了,楼房遍地拔地而起,道路越修越宽阔,慢慢的农村变得我不认识了。
         不过日子过的再好,小时候的这点往事、心酸事而我一直记在心上,不想忘记,也不愿忘记。我会永远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想想过去的苦日子,也就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迎国庆,抒锦绣,网络作品征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20: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曹树德





        小时候上学,每天都要淌过一条宽约三丈的河。

        河这边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土埂纵横似层层的波浪。我们一群孩子常常爱走通向河边那棵大柳树的田埂,天长日久,窄窄的田埂便被我们踏成一条大道。
        从堤埂淌到河中,但见河水清澈透底,细细的黄沙随着我们走动的脚印随波逐浪嬉流。刚入学时,爸爸妈妈每天总是当做老黄牛把我从河中背来背去,后来三五个大人一阵吆喝,抬来了十余个大石头隔空落座,每天我们便能在石头上蹦来跳去欢快地去校园读书,可是,冬天的冰霜时常给石头涂上晶莹,为了跳过那石步子,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河里,饱受一天的寒冷。每逢暴雨山洪暴发时,河水蔓延到堤岸,我们这些孩子只能隔河观望,无可奈何。常常有老师和家长组成的接送队伍,冒着艰险让我们去校园读书。

        那年春天,村里人想了个办法,砍来十余棵大松树平排穿扎,搭起了一座小桥,我们称它“独木桥”。一次,80多岁的奶奶要和我一块过河去看对面的街景,我拉着她的手蹒跚走在木桥上,她一步一停留,一步一叹息,望着奶奶那艰难的步子,我总是安慰她:“等建了水泥大桥,我骑车带你看街景。”奶奶叹了口气:“我们这山沟子里,哪里会有那一天啊!”

        如今,那石头步子上的蹦跳,那独木小桥的艰险,都化成了往事的云烟,那棵老柳树也在一场风暴中夭折了,后来人们就在老柳树的根部处筑起了第一个桥墩。望着那车水马龙的水泥大桥,和那河边新建的集镇,我激动地跑上那个山岗,跪倒在奶奶的坟前低声告诉她:“奶奶,您看见了吗?这水泥大桥已经建在我们山沟沟了,我们再也不会蹦跳石步子,过那艰险的独木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27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商城县论坛 ( 豫ICP备1903966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2402000165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hwxwb@126.com 举报电话:037161530168

    GMT+8, 2024-5-30 14:05 , Processed in 0.147719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