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米 发表于 2014-12-31 16:00:53

阿森尼的喜悦

一位愁容满面的中年男人来到心理医生的办公室,他向医生诉说道:“我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工作,希望能够挣到足够的钱,让我和家人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然而,每当我下班路过繁华闹市,望着一家紧挨一家的商店,看着琳琅满目、新颖精致的件件商品,一种莫名其妙的挫败感就会向我袭来。我知道,任凭我怎样勤奋努力,那么多的美妙商品我也只能望而兴叹。”

心理医生微笑着对男人说:“你先听我讲一个故事。在公元五世纪,有一个叫阿森尼的埃及人,决心要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他抛弃了当时埃及人普遍拥有的各种生活物品,只携带几样生活必需品,只身来到了沙漠中,开始了他理想中的简朴生活。”

“阿森尼在沙漠中平静地生活着。每当生活必需品快要用完的时候,他便返回城里的家中,补充所需物品。家人们留意到,每一次阿森尼回家时,他都要到城里唯一的集市逛上大半天。尽管每次他都空手而归,但脸上却布满了喜悦。家人好奇地问他这其中的缘由,他微笑着回答道:‘集市上的物品可真是够丰富的,少说也有上百样吧。每当我看到这世上居然还有这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时,我的心中就不由得充满了喜悦。’”

故事讲完后,心理医生注意到中年男人的脸色渐渐有些好转,便接着对男人说:“相对于商品匮乏的五世纪,我们今天可谓处在商品泛滥的时代。我这里有一份资料:20年前,一家标准超市所拥有的商品项目大约为9000项,而现在却达到了3万项!倘若阿森尼能够活到现在,真不知道他该是何等喜悦!我们当然不必像阿森尼那样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但这林林总总的3万种物品又有多少是真正属于我们正常生活所必需的呢?

“你即使无法像阿森尼那样因为世上有那么多自己根本不需要的物品而心怀喜悦,但也完全没必要因为无力购买那么多不需要的物品而自寻烦恼!”心理医生最后说。




老步升文具 发表于 2014-12-31 16:15:41

心态要好:victory::victory:

西往东来 发表于 2014-12-31 16:52:32

:victory:

回到最初 发表于 2014-12-31 21:31:25

心态决定心情!

回到最初 发表于 2014-12-31 21:31:47

微信采编

偶卖糕的 发表于 2015-1-2 02:08:49

本帖最后由 偶卖糕的 于 2015-1-2 02:38 编辑

先贤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十二个字话题太大,因为没有身体力行的经历六度万行,空口白牙的谈什么近道,只能是嘴炮。
客套话说了,然后好嘴炮一下“本末“俩字。本末换个说法也可以说叫“体用”,“主次”。主,主义、主意、主心骨的主。主无处不在,也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有了这个才能谈的上取舍行为,才能谈的上“适志”。那如何知道自己的“主”在哪里?
儒家给出了“知止”然后有定、有安、有虑、有得。道家给出了“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佛门给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引出止观法门。三教同心同理。
到此能明白事物永远是周流不息的,从宏观上看,时刻都是否定叠加否定,肯定是否定的片段累积而成。则明白“终始,先后”。然后能明白点万物有“规律”。只是人生几十年,眼睛都盯着那点针鼻片段不放,过去不可追,当下不可留,未来不可知,茫然是必然的结果,如何能磅礴万物以为一,拈花一笑?知道了万物是对待而存,说弱就先存了个强,说贫就先存了个富,说舍就是先存了个取,就明白“取舍”不是蒙着眼睛自我精神按摩,我不需要那些,如果停留在这个阶段,那就仅仅精神鸦片而已。而且是自弱心志。
老外有句话说的很好,选择意味着承担,背后深层意思是,事物都有其规律,选择一面就有另外N面后果在等着我们去接受担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这是事物的规律。
内与外的统一,从思维上说就此并行不悖了,自由的前提是懂了“事物本身具有约束力”,而且这种约束是自发自觉的,是融于血液的,觉者由心生律。然后有“自在”。这时候也就不存在什么“求之不得”的困惑。用现代教育的说法,教育的一切目的是在唤醒人自己的自主性。表现是学会了归纳和演绎,能自发自觉的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事情。“法依止然后自依止”,陆九渊说“六经注我”。
然后再进一步增益其所不能,反复磨炼体验、把握住事物的规律,进而去顺应事物发展,则风雷助之,根据当时当下的需要,有舍我其谁的心志立业了,明象位,立德业,胜义菩提、圣证之路的话题,不是我嘴炮能吹的了。而且自认心量小了,只想当个闲人。

2015新年,算是对自己思维心的征于色。

花生米 发表于 2015-1-2 17:32:35

万物都只是个意象,何必纠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森尼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