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在商城|商城县论坛——河南省商城县人的网络家园(商城县门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2079|回复: 3

曹雁雁:《大清相国周祖培》( 三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0-22 07: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否 于 2022-10-22 07:53 编辑

   从本书第一章开始,改发扫描版
          曹雁雁:《大清相国周祖培》( 三 )


                        第一卷 家业根基


           1.知己与文峰书院

       乾隆三十三年春,一辆马车吱呀着从直隶州光州府向商城县去的官道上行驶。
     起伏的青山座座相连在天际支起一座碧色的屏风。阳光从这座屏风中悄悄转过身来,回报给万事万物一个灿烂笑脸,山间的花树获得生长的力量色彩愈加鲜艳。桃花粉红,梨花洁白,火红的杜鹃与金黄的迎春花相映,布谷鸟欢快地啼叫,唤醒了一个活力四射的世界。

     “好春光莫忍辜负。”马车上的老者掀开帘子,对山间春色大为激赏。这位老者年逾花甲,精神头十足,正是商城本地的乡绅周作哲。刚结束了三十余年的仕宦之途,周作哲一身轻松。

     “周祥,你听听,这是什么人在唱歌哩?”
     管家周祥放慢了车速,回道:“老爷,现在是插秧的季节啊,俗话说乡村三月无闲人,惊蛰雷一响,农人们就得开始忙啦。”
     周作哲道:“可不是,‘今日插秧,明日稻香’,希望今年风调雨顺,让百姓们少吃些苦头。停车,我想听听他们唱些啥子。”
     周祥停了马车,忙道:“老爷,您就在车上歇着吧,这道上到处是泥,怪脏的。再说,不过是些民歌,没有啥好听的。”
     周作哲不依,嗔道:“民歌怎么啦,你哪里晓得乡音亲切的道理哟。也就你许多穷讲究,我们老周家不过普通人家,祖上避祸不朝时也是苦日子里趟过来的。想当初赶考为了少费些银钱,我提前一个月就出了门,还不是一步步从这条路走到京城去的,这你都忘啦?哎呀,你就别拦我让我下车罢。你瞧瞧,他们好像是在对歌哩。”
     周作哲下了马车,站在泥头地上遥遥看着山间梯田里正在忙碌的山民。灌满水的稻田像是一面面镜子,成群白鹭和麻雀不时掠过水面,田埂上的稻草人假模假式地兼任保镖,插秧的人们零星散落在水晶般的梯田里。不远处的一块大田里有几位青壮年正忙着拔秧,将翠绿的秧苗扯起来迅速地扎成垛子,稳稳当当抛到另一块田里。那一块田里是俯身插秧的妇女和儿童。她们的双手又巧又快,十指将秧垛子分开,捻成一撮小苗笔直栽到泥水下,又快又稳,身后泛白的水光里浓墨渐渐分化成了淡彩。
     即便是在这样忙碌的情形下,青年们高亢的歌声也没有停歇。拔秧的男子边甩秧边唱道:“锣鼓一打响铃铃,我唱歌儿你来听,什么子天上云又云,什么子地下打冷噤?什么子上下八个眼,什么子两眼一条绳子,什么子两头两眼睛?”
     插秧的妇女们听罢这个,嘻嘻哈哈笑起来。其中一个壮实些的农妇打趣道:“哟,兔崽子,哪里学来这么刁的歌儿来耍泼?婶子们听歌唱歌几十年了,这些老调子早就不爱听啦。”说完又哈哈笑起来。
     站在路边听歌的周作哲和管家也跟着笑起来。周祥道:“嗨,这家的婆娘倒也嘴快。老爷,我听这歌问得刁钻,那些女的不见得能对得出。”
     周作哲笑道:“那不一定呀,瞧那妇女镇定自若的模样,说不定真是有经验。咱们再听听。”
     果然,拔秧的青年们不依,纷纷起哄笑道:“莫非是婶娘们听着耳生,对不上啦?哟呵,我唱歌儿你来对,响鼓不怕有人锤,响声震醒海龙王,多下春露来助兴,就怕鼓闷敲不响,敲断鼓槌也无声。”
     插秧的妇女们受到挑衅,极为不屑。矮胖的农妇对着其中一个年轻高挑的农妇说道:“幺妹,这群愣头青瞧不上咱,你也教他们试试咱们的厉害。”
     叫幺妹的农妇推辞了几下也不再羞怯,甩开嗓子唱起来:“哟呵,锣鼓一打响铃铃,唱歌不要放高声,老鸹高声有人骂,画眉小声有人听。对歌不怕来得晚,只要句句唱得真。”
     幺妹的歌声婉转清脆如黄莺出谷,一开口惊艳众人。她依旧忙着分秧,有条不紊地唱道:“老鹰天上云又云,小鸡地下打冷噤,秧马上下八个眼,牛梭头两眼一条绳,石磙子两头两眼睛。”
     “怎么样,二柱,服不服?”矮胖的妇女边鼓掌边得意地示威。
     拔秧的青年笑道:“服,彻底服,幺婶子出了名的会对歌,我们不是对手呀!幺婶子是天上的老鹰云又云,我们是地下的小鸡打冷噤咧。”
     众人听罢,都笑得直不起腰来。闹过一阵子后,田里又恢复了忙碌。
     周作哲捋了捋胡须,心情十分的畅快,道:“难怪古人云:月是故乡明。踏上了咱们商城的地儿,听了咱们商城的民歌,我这心啊也就算是踏实了。周祥,咱们赶路吧,我只恨不得快点回家,从此后品茶、赏花、抚琴、临帖,逍遥度余生。”
     “好嘞,老爷,您坐好。”周祥甩开了马鞭,向家的方向驶去,身后的青山隐隐水迢迢,都敌不了归心似箭的故乡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2 07: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否 于 2022-10-22 07:57 编辑

     周作哲深谙官场的来往应酬的规矩,为了躲避地方上官僚之间的应酬,特意叫家眷先回家,自己则半年之后再独自上路。
     周作哲归家后,嘱咐内外不可张扬,每日只在花园赏花、书斋读书以消除旅途劳顿,享受这不易得的悠闲。转眼就过了半月,这一天,他仍旧自己煮上一壶春茶,在院中摆开一方案桌,细细地画起假山上的兰花来。
     管家周祥进院子,远远瞧见他们老爷正满面微笑地凝视着画纸,似乎对笔下的作品很是满意。周祥张了半天的嘴,踌躇了一会儿,还是转身退出院外,径自来到了会客的花厅。

     花厅里端坐着两位安静的年轻客人。一个略摸三十的年纪,身材清瘦,面容俊秀,眉眼不出挑,但一袭简单素雅的青色长衫衬出一种淡然的气派。另一个十几岁模样,柔面丹唇,脸颊饱满圆润,穿一身暗色大襟马褂常服,利落清爽,衣裳的颜色不鲜亮却显得少年越发温润青葱。他们不是外人,是周作哲的两位侄子。
     其实老周家在商城并不是周作哲自谦的平凡之家,说钟鸣鼎食太过夸张,但也是本土人丁兴旺的宗族大家。老周家的祖宅一直就在周作哲现在居住的牛食畈。由于各房子孙积极开枝散叶,自周作哲的曾祖起不得不三房分家,在商城城内城外各自安置。周作哲这一辈,堂兄弟众多,仅是长房“作”字辈的堂兄弟就有七个,侄孙们算起来不下二三十人。而老二房有些兄弟散居在千家山、石家冲各乡里,也是后辈众多。由于老周家的老祠堂忠义祠就在牛食畈,到了秋季祭祀的时候,各房子孙云集,堪称当地盛会。
     “给赓大爷、景二爷请安,二位爷久等了。颇不凑巧,赶上我们老爷正在作画。他老人家作画的时候最忌讳人叫他,要是兴致被打断,回头准得把没画完的画儿撕碎了。二位爷可怜小的一回,烦请再吃一盏茶吧。”周祥又是斟茶又是作揖表示歉意。
     他口中的赓大爷和景二爷正是周家老长房下的五老爷周作渊的大公子周廷赓和二少爷周廷景。周作渊此时正外放广东惠州同知,家里大小事宜都交给长子周廷赓料理。周廷赓自幼沉静好学,年少时便做了廪生,只是天生对做官没有兴趣,便自得其乐在儒学担任教谕(相当于校长),是商城四里八乡生员人人称道的恩师。

     周廷赓接过茶壶,忙道:“祥叔不必客气,伯父好兴致,本不该打扰。府中事情忙,您不妨先去料理,稍后得空叫小幺们知会我们兄弟一声便是。”
     周祥忙道:“二位爷是斯文人,那些不知轻重的小崽子们哪里配伺候。”
     一盏茶的工夫过去后,周祥估摸着周作哲的兰草也该画完了,便进去禀告:“老爷,东门后巷五老爷家的赓大爷和景二爷来拜访您了。”
     周作哲听罢高兴地放下笔,笑问道:“哦?两位贤侄在哪?”
     “回老爷,两位爷正在厅里候着呢。”
     “自家人何必在花厅等呀,快领他们到院里来。大少奶奶知道不知道?叫她安排饭,我要留侄子们吃饭。”
     “哎,我这就去安排。”

     周廷赓两兄弟从花厅拐进了北屋的花园。说是花园,其实就是一个四方小院子,因为周作哲喜欢兰花,所以院子又叫芷兰苑。院子里一棵红桐有些年头,繁茂的枝叶在空中撑起一把绿伞。树下养着几缸锦鲤,新种的碗莲冒出了一点点绿色逗引春末的蜻蜓,一只小狸花猫窝在石凳上打盹。
     “给伯父请安。”周廷赓兄弟自小受父管教颇严,对待长辈的礼数从不敢马虎。他们父亲周作渊虽然常年外放,在偏僻的地方为官,但是对子女教育之严有目共睹,容不下自己的子女浮躁轻佻,在管辖的地域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都坐吧,自家人不用这么拘谨的。廷赓身为教谕,学馆教务繁忙,廷景要进取求功名肯定也常常苦读,叫你们抽空来看我,我这个老头子很是不过意。既然来了,就都别急着走,在这儿一块儿吃个饭。周祥,把我带回的两幅字画拿来给两位少爷。”
     周廷景年纪小,性格也略微活跃一些,见到案桌上的兰草画很是恬淡清雅,欣喜道:“伯父,此画妙极,简直不输八大山人。”
     周作哲听廷景这样说马上变得一脸严肃:“廷景,八大山人是明王孙,素来不服本朝,兰草虽堪称一绝,但其人并不为朝廷所喜,八大山人的画儿私下欣赏便是,不要以伯父作比,更不要在外随便议论。你如今入了儒学,功名在望,要慎言慎行,不然会授人以柄啊。”
     周廷景听完这话,喜悦的心情扫了大半,但是长辈在前也不敢多嘴,便随口应付道:“伯父见教得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2 07: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否 于 2022-10-22 08:01 编辑

       周作哲见廷景不以为然,语重心长解释道:“唉,休怪伯父人老嘴碎,我也差点在这样的事上栽跟头。你们知不知道李雍和?他原本叫李必亨,早年功名不济,把自己弄成穷途末路的潦倒样,一天到晚四处乞怜。那会子我在江陵做知县,代理吉安知府,刚一上任就赶上这个李必亨闹事。他提了一桶糨糊,将满纸的怨言疯语贴满了吉安城,甚至贴到了衙门外。真让人哭笑不得,我可怜他是科场失意的书呆子,差人给他些盘缠让他回了原籍。后来,谁承想他改名李雍和,混进科场居然故伎重施。连累了宗师不说,江西四川两省的大小官员个个被他弄得人仰马翻,多少人被摘了顶子!我只是曾经当面规劝过他几句,还遭人怀疑险些丢官。李雍和固然可恨,但仔细想想也挺可怜的。他一个老童生,功名未成,最后竟锒铛入狱落得个老死囹圄,还不是因为他祸从口出又有白纸黑字为证啊。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祸从口出,不能儿戏呀。”
     周廷景还不知道李雍和案的轰动,听完只觉得惊讶,而周廷赓早已经俯身跪下:“多谢伯父提点教诲,二弟年少无知,以后侄儿一定帮着多教训。廷景,还不跪下多谢伯父劝告,看你以后再敢不过脑子胡乱炫耀。”
     周廷景顿觉事体非小,忙跪下“请罪”:“多谢伯父赐教,侄儿谨记,再不敢妄言。”
     周作哲扶起两兄弟,亲切说道:“你看你们,倒也不至于吓成这样,定是你父亲平时训诫得太过严厉了。”
     几人坐定,周作哲从袖中取出一份拜帖递给周廷赓。
     “伯父,这是?”
     “呵呵,是我请知县老爷的拜帖,想约他过几日去黄柏山踏青。一味窝在屋子里也不像话,是该出去透透气见见光啦。更何况,有事相求总得尽到礼数。你在儒学,常常与知县见面,我想了想,你帮我送去更好。”
     “伯父放心,侄儿一定办妥。”周廷赓小心地把拜帖收好。

     周作哲啜饮了一口香茗,笑道:“都说不必这么拘谨,来来来,尝尝今年新炒的东河茶。你伯母知道我要回乡,一早就留心了。之前我带了一包到任上,外地人品了赞不绝口,连连问我这个东河是不是淮水的支流,到底有多宽。他们哪里知道谓之东河,其实是大别山上的溪流穿岩破壁而来蜿蜒着汇成的一条溪水。”
     周廷景品完赞道:“嗯,山顶的白雪,山下的春草,一条溪水参差四季,水质好,茶叶稀少,这是真正的高山茶。”
     而周廷赓若有所思,端着茶碗连连呵气,却连嘴唇都没有打湿。
     周作哲看出了侄儿的心思,笑问:“廷赓,你是不是还在想,我到底是有什么事求知县?”
     “伯父,侄儿无意冒犯,只是看您一向不喜交际——”周廷赓醒过神来,连忙致歉。
     “哈哈,是我卖关子啦。这件事其实我琢磨了好几年,一直都想去做,一则银钱总是筹措不够,二则总是身在异乡。如今告老还乡,想趁着老骨头能动两下把心愿了了。”周作哲神色严肃。
     “哦,不知是何事,有什么地方是我们可以帮忙的您尽管开口。”周廷景也好奇起来。
     “我想在县里修建一座书院。”
     “书院?”兄弟二人有些吃惊又有些惊喜。
     “平心而论,你们俩觉得咱们商城学风如何?”
    “往大了不说,在汝南不可不谓翘楚。”周廷赓担任教谕多年,对商城的学风非常自信。
     “可不?但是你们瞧瞧,咱们县里除却儒学就再没有像样的书院了,花潭书院曾经名噪一时这些年早已成了商贾扎堆的地方,其他的义学村馆又不成气候。因此我一直都想新修一所书院,聘请河南、湖湘、桐城等地饱学之士教授讲学,让那些勤学好问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即便不桂榜提名也能使民风更开化。然而要修一座书院可不是简单的事,膏火、田宅、房舍、人工这都得花银子,就是把我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也是不够的。我翻来覆去想了好些天,就此丢手总有些于心不甘,想来想去觉得只能求县老爷出面招募一些乡绅,大家共商义举或许才能促成此事。可是我跟知县素无来往,只能请你帮我先探探底。”
     “伯父,这是大好事呀!如此一来,咱们县里那些贫寒的学子又多了读书的地方。据我所知,知县对于这样的义举是极为赞赏和鼓励的,这事说不定真的能成。我回去之后也给父亲写信,相信他老人家一定会非常赞同,到时咱们兄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定全力协助您。”周廷赓难掩激动。
     “是的伯父,我们都愿意帮忙。”周廷景也积极表态。
     “好好好,有你们这番话我真是十分欣慰。你们既然来了,也带封信回去给你们大伯和父亲。现在兄弟姊妹多居于城内,老家的祠堂有些远,春祭也不便,是不是要修一座新祠为好?你们是老长房子孙,这些事还得听你们叔伯子侄的意见。”
     几日后,知县林斌如约赶赴黄柏山,周作哲早已在山道上候着。二人见面又不免相互恭维寒暄了一番,这才一道登山叙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2 08: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商城的黄柏山,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有巨峰飞瀑,是三省文士游历的必选之地。春季的黄柏山新绿盎然,晴空下的白云宛如玉带漂浮在山头。在新绿鹅黄之中,烂漫野花次第而开。走在林阴道上远眺,可见奇石嶙峋,奇松成海,流水声忽远忽近,让人瞬间放下烦恼,心情变得沉静而淡然。循着流水声搜寻,可见飞瀑如练,从山峰间激跃而下。隔着水帘,石峰中无数奇花异草身姿摇曳,娇艳可人。行至山的深处,忽见山路向下蜿蜒,小心走下去,视野豁然开朗,陡峭山崖不再,面前平地开阔,不远处,竟有一明珠镶嵌在山畔——那是一汪波光粼粼的湖水,果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驻足间,只觉清风徐来,顿生“依依墟里烟”的惬意。
     “老大人,你看这眼前有花,远处有云,山间有飞瀑,山底有湖水,亦静亦动,宜淡宜浓,真叫人心旷神怡呀!”
     周作哲连连称是:“商城可谓天赐福地,美景就在眼前,无需天涯苦觅。老弟你也累了,不如去法眼寺歇歇脚吧。”
     二人转到了半山的法眼寺。法眼寺是由前朝无念禅师修建,近百年来香火旺盛。
     “许久没有来法眼寺,这几棵千年银杏越发高了些,树年年生而人年年老啊。”周作哲摩挲着法眼寺门前的古银杏树,越发有了岁月兴亡之感。
     “可惜我等生得太晚,错过了李贽在此讲学的好时机。亦曾听乡贤们说起过无念禅师,说他是得道高僧,胸有大智慧,而李贽是他的知己。遥想当年,袁宏道、陶望龄等饱学之士或许就在此树下高谈阔论,留下精彩华章吧。”林斌仰头望着层层叠叠的银杏叶,柔和的阳光洒在在他的面庞上。他的脸上多了一丝凝重与踌躇。
     “林老弟所言甚是,这何尝不是吾辈的损失。可惜当年李贽讲学的花潭书院竟不复存在。”周作哲趁机引入正题,“可惜啊可惜。”
     “实在是可惜啊。”林斌喃喃自叹,转头看到周作哲一脸惆怅忧郁,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哈……”

     周作哲愕然,忙问:“林老弟,因何发笑?”
     林斌道:“老大人,咱们在山里转了这大半天,腿软脚也乏了,您有什么事需要兄弟效劳还请直说。”
     周作哲被拆穿,不仅不觉得尴尬,反倒对书院之事多了些期待,也跟着笑道:“老弟如何知道愚兄有事相求?”
     林斌抹了抹额头的细汗,笑道:“您托贤侄送拜帖,今日又仅仅约我一人登高踏春,如果没有事何必如此周折。”
     周作哲见火候已到,便娓娓道来:“林老弟心思缜密,愚兄自愧弗如。昔年先祖家父,奈何对书香情有独钟,在我幼年时便时常跟我讲他为了学一个字一句诗,日夜苦思,但就是没有老师指点。为了求得一本好书,不惜去富贵人家私塾为他人伴读偷学的事。有一次因一个字不懂忍不住问了先生,被人嗤笑并轰了出来,笑他饭都吃不饱竟然还想读书。后来乡学中了秀才后幸得远亲资助,才进了县学终能明辨四书。可惜因为耽误太多,功名之路吃了不少苦。我年轻时也如此,为了能读好《论语》,不惜走几十里地拜访外地的大儒,连鞋子都走破。所以,我那时便有个心愿,心想若有朝一日我能不愁衣食,一定要为咱们商城的学子修一座书院,让那些有心读书的年轻人有更好的条件。”

     一番话,令林知县对两鬓霜染的周作哲刮目相看。林斌郑重回道:“有您这样的乡绅,商城之幸。老大人既然有此宏愿,本县也不能坐视不理。我这就让下面人去安排,多召集些乡绅出资筹建新学院。”
     周作哲道:“老弟这番话真如春风暖人心。我们老周家虽然不才,但也有几位兄弟愿为朝廷效力。他们都是乐善好施之人,一向以为故乡寒士分忧为己任,是以我想与他们共商此事。学院既然要建就要建好,要拟长久计,否则到时老弟高升,后面的人是否有心,那我就不一定清楚啦。林老弟若是放得了心,这事就交给我们老周家去办吧。”
     林斌忙道:“岂有不放心之理?您放心,县里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定当积极筹措膏火之银。”
     清脆的鸟啼声在林海回响,法眼寺的门匾在这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格外醒目。那匾额上写着:雾嶂风光,烟火境邻湖北北;幢幡峻岭,云山静居汝南南。寺前的石兽静静卧着,似乎也在为刚才两位知己达成的共识感到欣慰。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末,周作哲召集三房的堂兄弟共商筹建书院之事,得到家族的鼎力支持。长房中官场中人多,周作渊等人捐出了几年的年俸;子侄中的周廷赓等人都纷纷出力。林知县最终在商城县城东南置办了约四百亩的田产以租课助学。学院面向南方,可见层峦叠嶂,故名为文峰书院。为了书院后继有力,一向不喜欢应酬的周作哲特意疏通关节,请大中丞复锡嘉亲题匾额。文峰书院建成后,共有房间四十多间,课室宿舍一应俱全。为了鼓励贫寒学子,书院定期考试,前二十名的学子可以获得县里每年九两的膏火银。文峰书院的建成是商城学界继花潭书院之后的又一重举,从文峰书院出来的学子有诸多进士及第,也促使更多有志之士致力于教学育人,成为了商城县义学的主力军。
     此后不久,周作渊也致仕返乡,堂兄弟几人新建乡贤祠,修订宗谱制定家规传世。周家老长房长孙周廷铮定下了“文德维时,百世其思,乃承福庆,孙曾永宜”十六字派,至今仍为商城周氏沿用。直到去世前,周作哲兄弟对学界之事仍念念不忘,不断嘱咐后人“绵世泽莫如积德,振家声莫如读书”。
     数百年来,商城周氏家族起落沉浮。然而,无论繁花似锦还是乱世劫难,清白坦荡的周家人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重教风范,对于商城教育界的贡献永垂青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商城县论坛 ( 豫ICP备1903966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2402000165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hwxwb@126.com 举报电话:037161530168

GMT+8, 2024-4-24 14:43 , Processed in 0.120207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