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在商城|商城县论坛——河南省商城县人的网络家园(商城县门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3663|回复: 2

太平天国战争后的广德县移民《转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5 10:3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5-1-26 13: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aoxianzhang 于 2015-1-26 13:45 编辑

    太平天国战争后的广德县移民

    (作者高顺艳   浙江大学厉史系)
    一、引言
         地处安徽省东南端的广德县(清代为广德直隶州,19l2年改为广德县)“镁三吴,襟两浙”,控扼苏、皖,浙三省要冲,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由于地处天京外围,又是太平军出入浙江的孔道,因而成为太平军与清军对垒的主战场之一。咸丰十年(1860)二月到同治三年(1864)七月,双方在此地展开了数次大规模的厮杀,州城屡次易主,县境沦为荒域。“四乡一无完善,田亩尽属荒芜” (《广德州志··艺文志》),“尸骸枕籍,道路荆榛,几数十里无人烟,州民户口旧有三十余万,贼去时,遗黎六千有奇”(《广德州志·杂志》)。土地的大量荒芜,人口的大量剧减,为战后大批移民的迁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是太平天国战争以其不能为人称道的方式给广德带来的另一个影响。
    为了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地方官府采取积极措施,除了鼓励那些逃离在外的本地农民尽快返乡外,还大力招徕外地农民,从而掀起了广德县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宏大的移民浪潮。

    二、招垦与移民
          “善后要政,莫急于垦荒”。清政府谕令各主要垦荒省区迅速筹措“招集流亡,垦辟田亩”事宜,并以招垦得力、田赋征解足额者予以破格甄拔,督责不力者从严惩处等措施来加以督促。广德是皖南最早招民垦荒的州之一,官府在境内设立劝垦局多处,推选地方绅士朱礼元等人佐行局事,佃户领田、领牛、领种等事均由其承保,并严防田地抛荒,私自转让,同时制定招垦章程“出示招垦”,推行“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的优惠政策,即凡无主田山、房屋,移民均可自行划分,具册呈报领凭后便为己产。垦荒者“自开垦成熟起,免还钱漕两年,第三年征半,第四年全征”(《广德州志·天赋志》)。对原主出卖的土地,垦民可以优先购买,并规定了熟田每亩600文、荒田每亩300文的较低价格。交纳的地租与过去相比,也有相当程度的降低,足额一般为600文。而且实际垦种的土地面积要大于纳租面积,“往往完租十亩,而实垦=三十亩”(光绪六年四月十六日《申报》)。为宽解民力,两江总督曾国藩于同治三年拨银五千两,次年正月拨银三千两用以购买耕牛、籽种,散给农民开垦荒田,秋季照章缴还,并蠲免从成丰十年(1860)到同治四年(1865)广德民众所欠一切钱粮杂税。如此宽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楚豫各邻省之民络绎来归,坌集境内,垦荒纳税,并入籍与考。”(《广德州志-田赋志》) 德 成为皖南招徕垦荒客民最多的州之一。
             
               从同治四年(1865)到光绪五年(1879),广德县人口从6328人(其中客民1250人)骤增至129548人,其中客民109567人,占了当年总人口的84.6%。江督曾侯出示招徕开垦.客民麇集。”(《广德州志·天赋志》)据《广德州志·职官志》记载,同治、光绪两朝在广德任职的河南、湖北、湖南籍官员有16位,出于乡土观念,他们积极招引同乡前来就垦,如河南固始人李孟荃出任广德知州时期内,河南固始移民蜂拥而至。
                此外,迫于生活的压力,无奈出逃流入广德的民众也有很多,如光绪二十六年(1 900),湖北应山大旱,“秋粮颗粒无收继又瘟疫流行,先后近两千户上万农民离乡背井下江南”,其中以“安徽的宁国、宣城、广德等县为多”。迁入广德的这场移民云动具有鲜明的特点:数量大,持续时间长,来源面广。移民的主要迁出区域包括今河南、湖北、浙江、安徽、湖南、江西、山东等省份。初期移民的总体概况是。湖北居其四,河南居其三,浙江居其一,江北居其一,他省及土著共得其一”。随着人口的繁衍生息,至民国三十年前后,人口的籍贯构成又变为“河南居其六,湖北居其二,江北居其一,他省及土著共得其一”(《广德州志·补正》)。广德也因此而有了“小河南”之称。
          河南人构成了这场移民云动的主体,所迁移民以信阳地区的光山、罗山,商城、固始一带为主,也有远自荥阳地带的。他们人数多,分布广,河男话逐渐成了县内最强的方言。今天几乎各乡都有河男籍移民后代,县境北半部的平阪区和丘陵地带较为集中,如高湖、邱村、彭村、流洞、新杭、砖桥、独山、赵村、下寺、山北、花鼓等乡镇。 由于这些村落交通条件比较优越,因而生产恢复发展和人口繁衍也相对较快。
                迁入广德的移民包括商人、手工业者、私塾教师和各类民间艺人,其中以垦荒农民为主体,“皖南广德州自经兵燹后,人口凋残,所遣孑遗不过什一,外来垦户则居八九。该客民携眷远来自数千里至数百里不等。”(《广德州志·艺文志》)此外,战后遣散下来的游兵散勇也占据一席之地。镇压太平军起一后,清朝统治者即大量裁撤营伍军,“有业可归,有田可耕,有亲戚可依者”返回原籍,无家可归者就地予以安插。同治四年,曾国藩遣散五千余名两湖勇丁迁居广德、建平,他们“不用置产而有田可耕,不用建置而有房可住”光绪八年六月二十日《申报》)。幸存的太平军也或被遣送回籍,或被拆散安置到荒废地区垦辟荒地。“皖浙大吏以归课攸关,招徕客民。其间应募者,非漏网余匪,即遣散游勇。”(光绪四年九月十二日《申报》)当时,苏、浙、皖三省被遣散的太平军有十万人,散落在广德的则有万余人,他们垦荒种田,与客民无异。
                    除移民外,战前就已在广德境内垦荒的“棚民”战后也成为官府招引的主要对象。早在乾隆后期,就有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广德境内垦荒谋生,他们因在山上搭棚居住而被称为“棚民”。战 争期间他们由于远避深山而较少死亡。战后他们纷纷走出深山老林垦田定居,正如《严陵纪略》所称,棚民“昔日无田可耕,而不能不种山}今日有田可种,而能改种山为种田”。

    三、融合与冲突
          太平天国战争后,涌入广德的移民来源广、成分杂,他们的到来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广德县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发展的格局。
    首先,移民的大量迁入推动丁战后广德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战争结束时,广德“田地全荒”,且“通境所有民数,土民不过十分之一”,劳动力严重短缺极大地制约了荒田的垦辟,大批移民的到来则及时地满足了对劳动力的迫切需要。在土客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广德县境内荒芜多年的土地逐渐得到了开垦。到光绪五年(1879),熟田开垦数累计为4517.5顷,占原额田地的72%,到光绪中后期,荒田“已尽辟垦”,而这“悉赖该县客民等远来开垦之力”(《广德州志·艺文志》)。移民迁入广德的同时还带来了其家乡的生产技术和农副业品种,从而促进了广德境内各地区间生产经验的交流和传播及社会生产的发展。河南、湖北移民从原籍带来了白花菜、胡萝卜、空心菜等蔬菜品种,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湖北移民还引入甘蔗,在广德县广泛种植,到清朝末年,广德县已成为安徽省甘蔗生产的重要基地,所产甘蔗行销邻近各府县。经移民引进的河南、洋籼稻等水稻品种也得到推广,清末民初,“广德以米为大宗,出口至泗安.杭越仰给焉”。战前就为棚民所种植的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逐渐成为广德县粮食中的重头戏,民国二十一年,广德县番薯产量达52万担,产值26万元。同期,蚕桑等经济作物也得到广泛种植。光绪十九年(1893),袁昶出任徽宁池太广道后,“自捐廉赴浙采买桑秧数十万株,分发各属遍行种植”,并捐刻《农桑辑要》、《广蚕桑说》等农书,劝导农民种植(《芜湖县志·名宦志》)。至民国九年(1920),广德已有养蚕户900家,产春蚕茧l 300石,产丝2 200斤。经过数年的辛勤努力,大量的移民“就地置有田产庐墓,入册输粮,并与土民通好联姻,无殊土著”(《广德卅I志·艺文忐》)。广德残破的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商人、手工业者的迁入推动了广德工商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一时期,徽卅、泾县等地来广德经商者日增,他们经营的店铺主要集中在县城及誓节、柏垫、卢村等较大集镇,逐渐形成了以城镇为中心的商业贸易网络。本县所产山货以竹、木、柴、炭为大宗,多由私商经营运销外地,时盛名的“泗安竹篾,戴埠毛竹,水东土纸”就大多产自广德,以致有“推不完的广德,堆不满的泗安”之说。
            手工业方面,同治年间,州人吴国基在州城笔架山开办织布机坊,拥有本机120台,光绪年间增至200余台,机匠300余名,外地来的技术工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广德山多地少,盛产毛竹,可用来腌麻做表芯纸及千古纸原料,光绪三年(1877),裼泰源纸坊在南部山区开办,年产纸330担,所用工人也多为外地移民,民国时人钱文选指出,“吾广德以嫩毛竹制表芯纸,产额甚巨,资生活者不下十余万人,工人以江西富阳人为多。”(《广德县志稿·物产》)
          其次,移民的迁入丰富了战后广德的文化生活。
          人口的移动就是文化本身的移动。各地移民迁居广德的同时,也带来了原籍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土客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吐故纳新。战前,广德“州境向来考试文章千有余人”,但“兵燹以来,寥寥无几,序难期兴起,民风无自转移”(《广德州志·艺文志》)。社会逐渐安定后,移民开始培养教育下一代。河南商城人程洁荪移居广德后,应在广德垦荒乡人之聘,在北乡百龙、九斗间设立私塾,收徒授业,“不数年,风气丕变,文学大兴,及门弟子皆无白丁⋯ .余乡土囊多不务学,至是亦日起有功。”(《广德县志稿》)客民子弟造就成才者日众。地方乡绅张光藻等人请求允许客民子弟入籍应考,并于光绪十一年(1885)得到批准,此后“庶地方渐泯争,学校亦征起色”,有力地推动了本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伴随着移民的大量迁入,各地方言涌了进来,改变了广德原有的语言格局,出现方言混杂的局面。经过长期的发展融合。各方言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河南话成了该县势力最强的方言,湖北话紧随其后,再加上其他几支势头不弱的方言,老广德话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卢村乡的甘溪沟,桃山乡的小余里、大洪堡,杨滩乡的大月、樱桃冲、裘村及同溪乡的宋陈、高庙等地。
            移民带入的歌舞戏曲等民问曲艺既充实了 广德本土民俗文化的内容,又丰富了广德人民的文化生活。清末由安庆移民传入的秧草歌就以其委婉悠扬的曲调、活泼欢快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打秧草”是耘草的俗称,人们把这一关系收成的重要农活改编成民歌形式,让人们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精神有所放松。歌词多据实际情景自编,“耘草时,随着耘草的节奏歌唱”,比较贴近生活,抒发劳动者的乐观情趣。由河南、湖北民间艺人传入的皮影戏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同治年间,河南罗JJJ县皮影戏艺人张雁斌、汪金生等人在广德河南移民区靠表演皮影戏过活。该剧种的艺术特点是唱腔宏大奔放,富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容以“封神戏”为主,常用来企求丰年,消灾祛祸,逐渐受到广德人民的喜爱。后来,光山县皮影戏艺人余雁堂、肖轩元等人也先后迁至广德,当地土著开始向其拜师学艺,进一步扩大了皮影戏的流传范围。与河南皮影戏相比,湖北皮影戏则稍显逊色,无自己的唱腔,演唱内容也较狭窄,影响范围相对来说较小。
          
           移民迁入广德后,将原地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带来。先前广德居民的饮食结构与风味受吴文化影响较大,喜甜、淡,而较少咸、辣,而今天的广德人却偏咸喜辣,这种饮食风味的转变主要是受到喜辛辣品,⋯无椒荠不下箸”的两湖及河南移民的影响。入冬后,广德人一般都要加工或购买糍粑、年糕,大量腌制咸菜,如辣菜、雪菜、萝h干、豆角、辣椒等蔬菜品种,以及留待过春节食用的成鸭、咸鹅、咸鱼、腊肉等肉食品,也都是外来移民的生活习俗逐渐熏染的结果。
    移民的流动有利于打破文化的疆界,然而,外来的异质文化要为本土文化所接受,达到互相交融的程度,却需要较长时间,因为“文化的差异以及所具有的封闭性、排他性又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发生困难”。所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在冲突中进行的”。风俗习惯的差异以及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土客矛盾成为广德战后较长时期内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移民中多为穷苦农民,谋生的主要手段是垦种荒田,“他们刚来到这地方时,在占领无主土地这问题上,官方没有什么明确布置.法律上也没有明文规定,无主产业,谁先占就属于谁,于是人们互相争夺土地,地方上大不安宁。湖北人不能独占这方土地,因为极少散几个本地人早已住在这里了。还有别处来的人,长江以北的几户人家也先后来到这里。谁都要保住或攫取那最好的一份。从此,彼此相骂、打架,甚至正式动武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由于土地等利益之争时常发生冲突,同治十二年(1873),广德长塘保客民与新桥保客民争夺夏家坝之水,双方僵持了几个月,各不退让,中间发生了数次械斗,最后经官府 调解才平息冲突。广德境内战事结束后,逃亡在外的本地人陆续返回,他们“稽查田亩、指认屋宇”,这遭到了移民的强烈反对。“予等来时,蔓草荒烟,绝无人迹,田尽草莱,屋皆荆棘,予等既费其财,又劳其力,开垦多田,始得田皆成熟。尔本籍民人今日归来,即坐享其成,天下无此易事也。”(同治九年四月五日《上海新报》)土客之间的冲突也不断升级。
             
            光绪初年,广德土著绅士张光藻鼓动“原业主”不要按官府规定办理产权转移手续,或者将肥沃土地指为祭田、学田,甚至唆使土著乡人捣毁垦务人员的房屋。地方官吏和土著地主也时常欺诈移民,“往往垦民甫经办有眉目,即有自称原主,半同局董书差,具结领回。垦民空费经营,转致为人作嫁。”(光绪七年四月十九日《申报》)移民为自身共同利益常结为一体共同对外。为了遏制土客之间愈演愈烈的冲突,同治九年(1870年),广德州候补知府李孟荃办理广德、建平垦务,查丈有主无主熟田,“有主归主,无主归官,田既归官,即由官卖,以田价充地方公用。定价熟田每亩六百文,荒田每亩三百文,听原垦户承买,给发田凭,永远管业,俾得土客相安。”次年,两江总督曾国藩等人对前段的招垦工作进行整顿,“清查现垦之田,分别有主无主,认粮认租,严禁侵占”,设立保甲将土客一律编册,随着田权关系明朗化,土客间由此种原因形成的矛盾逐渐减弱。
            
            由于移民成分复杂,其中难免良莠不齐,“宁广所属以及滁泗一带兵燹后.尤属土旷人稀,凡外来开垦客民,良莠不齐,尤易涸迹。其莠民挑唆词讼,强卖妇女,以及藏盗匿匪,聚众抗官者,种种皆有,加以宣城、宁国、孝丰、安吉、建平、长兴等处四面皆有匪徒,彼此互相勾结,⋯⋯藉端渔利,滋生事端。”(《广德州志·艺文志》)由此造成“土客积不相能,已如水火”的局面。同治九年(1870),“广德等州县,客民麇集,劫夺频闻,强占田宅,并造有会馆,私藏军器,动辄聚众。”(《清穆宗实录》)清政府不得不谕令曾国藩、张之万等东南各省督抚派员弹压。光绪十一年(1885)四月,二百余人在广德州城内明目张胆地四处抢劫,打死打伤兵丁数十人,洗劫了数十家。土与客、客与客之间的冲突乃至械斗的时有发生,对当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广德县战后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结语
            太平天国战争对广德的近代社会发展历程起着双面作用:一方面,它把广德推向灾难的深渊,人口锐减,经济衰败,打断了其正常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它叉以其不能为人称道的方式给广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各方移民云集广德。互相交流,充实改善了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把广德推向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由于土客文化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互相交融的程度,土客之间的冲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战后广德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土与客、客与客在冲突中不断寻找结合点,最终达到双方的共存,土客文化的共融共生丰富了近代广德社会经济文化的内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6 16: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
    (作者高顺艳   浙江大学厉史系),

    你这好像有个错别字:lol:lol: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5 10:3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21: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cappuccino 发表于 2015-1-26 16:52
    (作者高顺艳   浙江大学厉史系),

    你这好像有个错别字

    直接转的,很多错别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商城县论坛 ( 豫ICP备1903966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2402000165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hwxwb@126.com 举报电话:037161530168

    GMT+8, 2024-3-29 23:50 , Processed in 0.128442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