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在商城|商城县论坛——河南省商城县人的网络家园(商城县门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012|回复: 16

[奇闻趣事] 揭秘:为什么40万人都挖不动武则天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1-10-7 10:46
  • 签到天数: 160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4-19 22: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这事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唐时的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昭令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要他们为皇上选址风水宝地。二人分别遍游九州,回来后交旨都说选在了好畤县,,今乾县,,的梁山上。武则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顶,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订下一枚铁钉。刨开土,李的铁钉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铜方孔中,在场的人无不拍手惊奇。于是,武则天便把陵址选在了梁山,即现在的乾陵。单从风水来说,乾陵就超过了唐朝所有帝陵。


    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至于里面的宝贝,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样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没消停过。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历代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中,他的反动程度仅次于明末的张献忠。这位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了,,其实当时的唐朝皇帝正纠集力量准备反击呢,,。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300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由此可见,没文化的人千万不能成暴发户,因为钱也好,兵也好,在他们手里不是造福一方的资源,而是劳民伤财、祸害天下的毒药。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和黄巢一样,他也兴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此绝了念头。乾陵至此逃过第二劫。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这次出动的不是40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枪大炮。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带领部下,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七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发一声喊跑了出来。据说,孙将军的一个团生还者寥寥。当地人流传“因武则天是山西人,他最恨老家的人来掘她的墓,所以那七个山西兵必死无疑。”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


    到了建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农民发现了乾陵的墓道。1960年,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武则天是一个善于用时间打败一切的人。她14岁入宫,先是用18年时间当上了皇后,然后又用35年时间当上了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中央批准发掘乾陵。可以说武则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历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0 01: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孙连仲,是个不错的将领。死守台儿庄的就是他。 部队打残,徐州会战后,孙集结信阳淮河一线。参加武汉会战。俺们商城的小界岭阻击日军,也是他打的。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3-26 08:07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0-4-20 08: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从吃人不吐骨头的黄巢,到掘墓高手温韫,再到孙殿英第二的孙连仲,几次大的行动居然无功而返,足见武氏墓独特的防盗设计。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2-26 14:35
  • 签到天数: 14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4-20 08: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9-8 10:14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4-20 08: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浦东新区
    一代女皇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7 08:32
  • 签到天数: 416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0-4-20 09: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浦东新区
    武则天生前死后都不简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0 09: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再流B 不还是over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11-25 09:1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4-20 09: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武则天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是书法家,政治家,文学家,死后在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大家知道她为什么要立无字碑?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2-10-28 01:01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4-20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武则天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是书法家,政治家,文学家,死后在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大家知道她为什么要立 ...
    断桥残雪 发表于 2010-4-20 09:11



        关于“无字碑”传说和推论非常多,就看你想相信哪种类型的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7-23 17:30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4-20 15: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那么多人都是喝开水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1-11-25 09:1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4-20 15: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我看《这里是北京》栏目讲的是,据说武则天自己的文学很不错的,记忆也非常的好,碑文都是死后,别人刻上去的,她怕别人不能理解她生前的所做所为,刻不出她自己的心声。自己呢又不好意思自己刻上去,所以干脆就啥也不要写了,让世人去评说。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2-10-28 01:01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4-20 15: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中央批准发掘乾陵。

    他就是念念不忘,他想在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见《兰亭序》,为了一己私利,利用中科院院长的身份,想鼓动政府挖坟!幸亏周总理英明!不然也没有今天的乾陵了!

    挖人祖坟,是中国人最痛恨的事情!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出于很多目的,都在挖自己老祖宗的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2-2 19:3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4-20 15: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厦门市
    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中央批准发掘乾陵。

    他就是念念不忘,他想在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见《 ...
    人在边缘 发表于 2010-4-20 15:28



        不只是干得出来,而且是热衷于挖自己的祖坟!

    若不骂骂,恐怕连黄帝陵都敢动。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2-4 09:23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4-20 15: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考古专家是最大的盗墓者,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公开挖掘。只要他们打定主意,相信有一天会挖动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2-10-28 01:01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4-21 13: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据西安日报报道,在“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有关人士透露,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已经着手工作,准备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陵域的文物遗迹。而是否挖掘乾陵也在考古界再次引起争执。

    专家推测,若能打开,乾陵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乾陵地宫里到底有多少文物呢?一位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说,最少有500吨!这还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造型各异、刻有文字的条石。

    然而,曾主持西安半坡遗址挖掘的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石兴邦先生,坚决主张发掘乾陵。他表示,乾陵是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极具考古价值。而近40多年来,考古界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业水平和现代科技水平完全能够胜任对乾陵的发掘工作。虽然出土后也有烂的可能,但与其这些东西放在墓坑里也会烂,还不如挖掘出来呢!专家称现有条件不挖更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认为,世界考古界的普遍观点是,在科学技术条件还有局限的情况下,不挖掘要比挖掘好,因为相对而言,地下一千多年的微环境还是稳定的。据介绍,关于乾陵挖掘的申请,陕西省曾几次向国务院申报,国务院专门组织专家研讨,最后未予同意。(摘)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2-10-28 01:01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4-21 13: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苏州市
    应该记住周总理对有人建议挖掘乾陵时所作的批示:“地下埋着比我们地上保存还好,给子孙留点活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2 11: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信阳市
    “地下埋着比我们地上保存还好,给子孙留点活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商城县论坛 ( 豫ICP备1903966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2402000165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hwxwb@126.com 举报电话:037161530168

    GMT+8, 2024-6-26 11:24 , Processed in 0.221473 second(s), 2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