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在商城|商城县论坛——河南省商城县人的网络家园(商城县门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2084|回复: 5

光绪帝一后二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1-15 09: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否 于 2022-11-15 09:43 编辑

              光绪帝一后二妃

              关于珍妃之死(资料节选)

   关于珍妃之死.史书、文人笔记及民间传说的有十来个版本.我个人比较相信如下的说法。

   这是在民国时期,一个叫荣子的宫女的回忆.书名是《宫女谈往录》,

   宫女荣子陪着慈禧出逃西安.她亲耳听到当事人崔玉贵亲口述说赐死珍妃的过程

   全文发表在三十年前北京出版的一份《紫禁城》杂志上.摘录下一段您瞅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5 09: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光绪帝一后二妃       
光绪 珍妃 照片.jpg

隆裕皇后,是光绪的正妻,她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也是光绪的大表姐,她性格内向,佝偻着背,容貌丑陋,光绪 ...

隆裕皇后,是光绪的正妻,她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也是光绪的大表姐,她性格内向,佝偻着背,容貌丑陋,光绪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5 09: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光绪帝一后二妃
瑾  妃.png
珍 妃.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5 1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否 于 2022-11-15 10:07 编辑


             珍妃被处死时,有一个细节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连史学家都怀疑不已
                                        山川文社  2021-06-13

        妃的一生仅有短短的二十五年,令人不由得喟叹红颜薄命。她虽然被一国之君宠爱,但却身陷政治、宫斗、阴谋的漩涡中无法脱身,最终被自己的婆婆残忍地杀害在水井中香消玉殒。可以说,当今热播的宫斗剧中的悲情角色,几乎身上都存在珍妃的影子。
       或许,在那个内忧外患交织的年代,珍妃这样的女人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角色。但是,不论是她的生前还是死后,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都足以映射出那个荒唐的年代。
       其实,目前流传的文献上,包括珍妃死因在内,关于珍妃的记载大多是历史学家推敲出来的结果,在没有找到历史证物之前,尚无定论。

       在我国故宫博物院贞顺门中,有一处用于取水的水井,虽然水源已经干涸,但每天来到此地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相传,这就是淹死了珍妃的那口水井,也就是坊间传言中的珍妃井。每个来到此地游览的游客,都能在这口水井旁看到一块标牌,上面清楚地写着:
      “珍妃是光绪皇帝的爱妃,她同情皇帝的境遇并支持皇帝的政治主张。在慈禧扼杀了变法活动之后,皇帝被软禁在瀛台,而珍妃则被羁押于冷宫。八国联军进京时期,太后与皇帝西狩,在出发之前慈禧命令太监将珍妃处死于这口井中。”
      不过,被记录下来的内容未必是真的,被人丢到井里淹死,只是史学界猜测的珍妃死因之一。只不过,因为这一死因的可信度最高且最广为人知,所以绝大多数历史书和文献才采用了这种说法。关于珍妃其人,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她为数不多的生前经历。

       在《清史稿》、《清皇室四谱》等满清文献中,关于珍妃的记载虽然不多,但如出一辙:“珍妃,镶红旗,满洲,他他拉氏。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日,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
      1889年,珍妃和她的姐姐得以被选召入宫。年仅十三岁的她被封为珍嫔,而她的姐姐被封为瑾嫔。我们知道,在满清后妃的级别中,“嫔”的地位并不高,在其上有妃、贵妃、皇贵妃、皇后。直到五年后,因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她与姐姐才得以荣升为“妃”。
       光绪的人生比较短暂,他这辈子仅册封了一个皇后和两个妃子。由于光绪的身份比较特别,所以他的皇后是老佛爷钦点的“政治婚姻”,也就是慈禧的亲侄女隆裕。至于光绪与隆裕之间的夫妻感情如何,许多史料都曾做过披露,总的来说光绪对这位皇后的态度十分淡漠,甚至到了厌烦的程度。
       那么,光绪最喜欢的女人是谁呢?
       根据文献的记载,他生平最爱的就是性格单纯的珍妃。由于光绪性格比较孤僻,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爱憎分明的他将所有热情都投入到珍妃身上,以至于一度冷落了隆裕,这也让目睹这一切的慈禧非常不快。人生难得一知己,珍妃对西方文化略知一二,所以她自然明白变法对大清国的利弊,对丈夫的变法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众所周知,晚清变法的最大阻碍源于慈禧,身为守旧派的她自然不会容忍后宫中有这样一位支持“革新”的女人存在。或许,当珍妃明确表示出支持变法的意向时,慈禧便已经开始策划将其杀之而后快了。虽然各类史料中关于珍妃之死语焉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珍妃死于八国联军入城的这一天。

       根据《清列朝后妃传稿》的记载,珍妃的死因是“帝西狩,妃仓猝不能从,于宫中殉焉”。这种说法比较微妙,从表面上看来珍妃不是被任何人害死的,而是因为不愿西狩,宁愿以死守在禁宫中,所以才自尽身亡。很难想象一个思想开明的女人会在这种特殊时期选择寻短见,或许此间还存在其他不为人知的隐情。
       或许是为了掩人耳目,在慈禧活着的时候,任何关于珍妃的官方记载皆如前文所述。哪怕是在太后和皇帝从西安归来时,慈禧仍坚持自己的口风,甚至还封已故的珍妃为贵妃,“以示哀恤”。随着慈禧和光绪相继暴毙,清史上的记录出现了变化,从珍妃殉国自杀,变成了被崔玉贵推入井里溺亡。
       之所以清史会出现这样的改动,是因为摄政的载沣亲眼目睹了珍妃的结局,出于某种原因他在慈禧死后将这段被歪曲的历史重新规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陵管委会主任于善浦发表了一则名为《珍妃与珍妃之印》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披露了珍妃被杀的细节:
       关于珍妃的死,各类史料中都有不同的记载,一些史料称处死珍妃的凶手是慈禧的贴身红人李莲英,还有些史料称凶手是当时地位仅次于李莲英的太监总管崔玉贵。
       当时八国联军已经打到了城外,隐约能听到外国人的枪炮声,整个皇宫人心惶惶。老佛爷在准备逃跑的过程中,不忘吩咐人杀掉珍妃。结果,一众太监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当这个凶手。推来搡去,最终只有崔玉贵站了出来,称众太监都是怂人,由他来完成老佛爷的吩咐。
       紧接着,崔玉贵鬼使神差地来到冷宫,将珍妃连哄带骗带到井口。见到这口深邃的水井后,珍妃也明白了来人的来意,于是她便跪在地上请求崔能允许自己见慈禧一面。崔玉贵见事情败露,露出了凶恶的嘴脸,对珍妃说道:“别说这些有的没的!”说罢,立即将妃子踹进水井里。为防止徒生事端,他还找来几块大石头丢入井口,彻底断绝了珍妃的生路,扬长而去。
       可以说,这段记载比其他史料披露的细节更加权威。
       在一些史料中称,在崔玉贵(或李莲英)杀死珍妃时,慈禧就在旁边看完了整个过程,笔者认为这纯属子虚乌有。当时八国联军即将攻入紫禁城,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紧要关头,慈禧连逃命的时间都不够,怎么有闲心观摩珍妃之死呢?

       1929年的《故宫周刊》专门用了一期讲述珍妃,负责这一期的编辑特地找上了伺候过珍妃的太监,向他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八国联军即将进京,慈禧召见了珍妃,珍妃请安后,慈禧不苟言笑地说道:“现在这世道真不像话,不但义和团捣乱,连外国人都要进京,这还成何体统。”慈禧念叨了一会,声音越来越小,突然大声说道:“要不我们一块跳井自杀吧!”
       珍妃闻言大惊,连忙跪在地上哭求慈禧,说自己并没有犯错。慈禧冷笑着说道:“别管你犯没犯错,难道让我们遭受洋人的侮辱吗?你先跳下去,我也会跳下去!”说罢,慈禧叫来崔玉贵,命令他带着珍妃投井、
       崔玉贵将珍妃带到水井旁,谁知珍妃跪在井旁大哭不止。崔玉贵说道:“还是请主子遵旨吧。”珍妃哭道:“你为什么要逼着我死呢?”崔玉贵说道:“主子您就跳下去吧,我还得陪你跳下去呢!”听闻此言,珍妃大怒道:“你不配跳下去!”随即,崔玉贵一把将珍妃推下了井。

       在这个版本里,出现了珍妃与慈禧之间的一段对白,更像是戏台上的桥段而不像真实发生过的情况。所以,这一折在小说和文学作品中多有引用。虽然这个版本的珍妃之死细节比较多,但由于这些都是唐太监的一家之言,所以招致了不少史学家的质疑。
       且不论这些说法是真是假,珍妃死于八国联军进城那一天,死亡的地点是贞顺门的水井,这两点是毋庸置疑的。
       总而言之,在井里不得超生的珍妃,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始终未见天日。这时的慈禧正忙着躲避洋人的枪炮,她连祖宗传下来的紫禁城都守不住,又怎么会顾得上被丢下井里的妃子呢?至于珍妃之死给慈禧带来的梦魇,及珍妃在两宫回銮后被打捞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5 10: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本帖最后由 似曾相识否 于 2022-11-15 10:32 编辑


                   《宫女谈往录  》

                     珍妃死在西行前

      ..........

     老刘平常绝不让我跟男人说话,更不许我上街,也不许我走亲戚串街坊。我就像在盒子里生活一样,只有崔玉贵来了,我们能坐在一起谈谈话。一来是他知道我们底细,二来老刘佩服他。我们俩都尊敬地管他叫崔大叔,他也大马金刀地管我叫侄媳妇。就这样,我们谈起了老太后出走前后的事。

    “他愤愤地把鼻烟壶往桌子上一拍,说:”老太后亏心。那时候累得我脚不沾地。外头闹二毛子,第一件事是把护卫内宫的事交给我了。我黑夜白天得不到觉睡,万一有了疏忽,我是掉脑袋的罪。第二件事,我是内廷回事的头儿,外头又乱糟糟,一天叫起(召见大臣)不知有多少遍。外头军机处的事,我要奏上去,里头的话我要传出去,我又是老太后的耳朵,又是老太后的嘴,里里外外地跑,一件事砸了锅,脑袋就得搬家,越忙越得沉住气,一个人能多大的精气神?
     七月二十日那天中午,我想乘着老太后传膳的机会,传完膳老太后有片刻嗽口吸烟的时间,就在这时候请膳牌子最合适(膳牌子是在太后或皇上吃饭时,军机处的牌子上写好请求进见的人名,由内廷总管用盘子盛好呈上,听凭太后、皇上安排见谁不见谁)。牌子是薄薄的竹片,约五寸多长,三分之一用绿漆漆了顶部,三分之二用粉涂白了,写上请求进见的官职。也俗称绿头牌子。这是我细心的地方,当着老太后的面把膳牌请走,心明眼亮,免得有麻烦。这是我份内的差事,我特别小心。就在这时候,老太后吩咐我,说要在未正时刻召见珍妃,让她在颐和轩候驾,派我去传旨。‘说到这,崔玉贵激动起来了,高喉咙大嗓门地嚷着。“‘我就犯嘀咕了,召见妃子例来是两个人的差事,单独一个人不能领妃子出宫,这是宫廷的规矩。我想应该找一个人陪着,免得出错。
     乐寿堂这片地方,派差事的事归陈全福管,我虽然奉了懿旨,但水大也不能漫过船去,我应该找陈全福商量一下。陈全福毕竟是个老当差的,有经验,他对我说:这差事既然吩咐您一个人办,您就不要敲锣打鼓,但又不能没规矩,现在在颐和轩管事的是王德环,您可以约他一块去,名正言顺,因为老太后点了颐和轩的名了,将来也有话说。我想他说的在理。

    “‘景祺阁北头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名东北三所,正门一直关着。上边有内务府的十字封条,人进出走西边的腰子门。我们去的时候,门也关着,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我们敲开了门,告诉守门的一个老太监,请珍小主接旨。
    “‘这里就是所谓的冷宫。我是第一次到这里来,也是这辈子最末一回。后来我跟多年的老太监打听,东北三所和南三所,这都是明朝奶母养老的地方。奶母有了功,老了,不忍打发出去,就在这些地方住,并不荒凉。珍妃住北房三间最西头的屋子,屋门由外倒锁着,窗户有一扇是活的,吃饭、洗脸都是由下人从窗户递进去,同下人不许交谈。没人交谈,这是最苦闷的事。吃的是普通下人的饭。一天有两次倒马桶。由两个老太监轮流监视,这两个老太监无疑都是老太后的人。
     最苦的是遇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监还要奉旨申斥,这是由老太监代表老太后,列数珍妃的罪过,指着鼻子、脸申斥,让珍妃跪在地下敬听,指定申斥是在吃午饭的时间举行。申斥完了以后,珍妃必须向上叩首谢恩。这是最严厉的家法了。别人都在愉快地过节日,而她却在受折磨。试想,在吃饭以前,跪着听完申斥,还要磕头谢恩,这能吃得下饭吗?



     珍妃在接旨以前,是不愿意蓬头垢面见我们的,必须给她留下一段梳理工夫。由东北三所出来,经一段路才能到颐和轩。我在前边引路,王德环在后边伺候。我们伺候主子向例不许走甬路中间,一前一后在甬路旁边走。小主一个人走在甬路中间,一张清水脸儿,头上两把头摘去了两边的络子,淡青色的绸子长旗袍,脚底下是普通的墨绿色的缎鞋(不许穿莲花底),这是一幅戴罪的妃嫔的装束。她始终一言不发,大概她也很清楚,等待她的不会是什么幸运的事
     “‘到了颐和轩,老太后已经端坐在那里了。我进前请跪安复旨,说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颐和轩里一个侍女也没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个人坐在那里,我很奇怪。
     “‘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这时屋子静得掉地下一根针都能听得清楚。
     “‘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话说得很坚决。老太后下巴扬着,眼连瞧也不瞧珍妃,静等回话。
     “‘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
     “‘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就这几句话戳了老太后的心窝子了,老太后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说:”我没有应死的罪!“
     “‘老太后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
     “‘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头去。来人哪!“


     “‘就这样,我和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推,把珍妃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珍妃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我敢说,这是老太后深思熟虑要除掉珍妃,并不是在逃跑前,心慌意乱,匆匆忙忙,一生气,下令把她推下井的。
    “‘我不会忘掉那一段事,那是我一生经历的最惨的一段往事。回想过去,很佩服25岁的珍妃,说出话来比刀子都锋利,死在临头,一点也不打颤——”我罪不该死!“”皇上没让我死!“”你们爱逃跑不逃跑,但皇帝不应该跑!“——这三句话说得多在理,噎得老太后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只能耍蛮。在冷宫里待了三年之久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了不起。


    “‘你们知道,我是提前由西安回来的。把老太后迎回宫里来,不到三天,老太后就把我撵出宫来了。老太后说,她当时并没有把珍妃推到井里的心,只在气头上说,不听话就把她扔到井里去,是崔玉贵逞能硬把珍妃扔下去的,所以看见崔就生气、伤心。因此她把我硬撵出宫来。后来桂公爷说,哪个庙里没有屈死鬼呢!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自从西安回来后,老太后对洋人就变了脾气了,不是当初见了洋人,让洋人硬磕头的时候了,而是学会了见了洋人的公使夫人笑着脸,拉拉手了。把珍妃推到井里的事,洋人是都知道的,为了转转面子,就将罪扣在我的头上了。这就是老太后亏心的地方。


    说她亏心并没有说她对我狠心,到底还留我一条小命,如果要拿我抵偿,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想起来,我也后怕。自从离开宫以后,再也不敢沾宫的边,我怕把小命搭上。听桂公爷说,撵我出宫,是荣寿公主给出的主意,这个主更不好惹。’崔玉贵的话就说到这儿。
     慈禧接见外国公使夫人“在逃亡的路上,我看到了光绪,眼睛像死羊一样,呆呆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5 1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珠海市
   
       宫女荣子13岁进宫,分在储秀宫里当差,伺候慈禧,专职是敬烟。18岁由慈禧指婚,赐给一个姓刘的太监,老刘是李莲英的干儿子,是一个专职给光绪三十剃头的太监.


       宫女荣子被慈禧指婚给这个太监老刘,並送了八副抬儿作嫁妆 珍 宝衣物,一应俱全。这样,就把她活生生地送到火坑里了。


       婚后不到一年,她因思念老太后,请求回宫当差,得到慈禧的特殊恩准。这在清宫里是件罕见的事。清宫惯例,宫女离宫后,不许再返回当差,何况已经出嫁了的,怎能又回到老太后身边呢?不是太后特别喜爱,是绝对办不到的,其实是慈禧把她赐给太监,问心有愧,才给点小恩小惠罢了


       庚子跟太后西奔,临出发前,亲身经历了珍妃惨死的一幕。辛丑回銮后,因年龄过大(清宫惯例,宫女在25岁前离宫择配),离宫回北池子居住。她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商城县论坛 ( 豫ICP备1903966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52402000165号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hwxwb@126.com 举报电话:037161530168

GMT+8, 2024-6-4 14:38 , Processed in 0.098284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