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奔 发表于 2009-9-10 16:18:15

刘德武的大写人生

    刘德伍出生在大别山区贫困农家,曾经是城市建筑工地一个不起眼的小工。然而他通过自己的不懈打拼,最终走出了贫困的阴影,走进了五彩缤纷的城市,扎根、开花、结果。山里人为他骄傲,城里人为他喝彩。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华兴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伍曾经也是这样的农民工。然而,他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通过拼搏,他在城市创下了辉煌的事业,拥有了惬意的生活。并且,他用实际行动帮助更多的人改变命运,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

    1971年9月,刘德伍出生在大别山区北麓——商城县鲇鱼山乡匡店村西洼组,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可是就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村子里,人们却没有丝毫幸福感。匡店村有4000多口人,大都住的都是草房。村里没有电,照明点的是松油。家境稍微好一点的,才能点煤油灯。村里的路坑坑洼洼、千疮百孔,行走起来跌跌撞撞,板栗、茶叶、面粉等农产品因没有路难以运出去,村民们都在贫困线上挣扎。

    刘德伍家,仅四间草房。一家四口人,经常是食不果腹。夏天买不起凉鞋,他就赤着脚。冬天,只能穿母亲做的布鞋。“那时候,我几乎没怎么花过钱,几个月难吃上一次肉。”刘德伍回忆说。

    初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刘德伍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学业扛起锄头、成为一名地道的农民,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村里,出门打工成了村民致富的最好路子。晚上,刘德伍就睡在板床上思绪万千,家里这么穷,要是自己能出门挣钱,改善家境,替父母分忧,那该多好啊!

    “爹,我也和他们一起去外面打工吧!”坐在柴垛边,德伍小声说,忍不住偷看一眼父亲。父亲坐在灶前,看着单瘦的儿子,皱着眉头,长吸一口烟。

    “他爹,你就让孩子到外面去看看吧!天天在家修地球有啥出息?”母亲一边剁草,一边向丈夫建议。

    1988年,17岁的刘德伍,跟着村里的建筑包工头,踏上了打工的道路。“当时,我腰包里没有一分钱,连路费都是老板垫的。可是,我仍然很兴奋,那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见火车,第一次坐火车啊!”刘德伍说。

    由于是生手,没有技术,刘德伍只能在工地做小工,干一些抬钢筋、递石头,浇水泥、搬瓷砖等之类的杂活。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中午不休息,天黑了才下班。刘德伍仍然感觉很好,比家乡好多了,干起来很卖力。“出门太晚了,外面比家里吃的好、看得多,管吃管住,每月还能拿到50—100元工资,真是好极了”。

    刘德伍说:“那时候,我没有多大理想,就是想多挣钱,回家孝敬父母、建房找个好媳妇。刘德伍一边踏实干活,一边主动虚心学习建筑施工技术。他一有时间就逛书店,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购买建筑类书籍,挑灯夜读,如饥似渴的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年半后,刘德伍因老实、勤快,懂技术,刘德伍被提拔为工地技术员。接到升职通知的那一晚,他激动得辗转难眠。想到一个月能拿100元工资,还能“当领导”,管理工人,监督工程质量,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随着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管理经验的累积,刘德伍决定出远门闯一闯。1993年,他只身来到上海浦东新区。在上海五建公司、中建七局等工地从基层的小工干起,不久就被提拔为项目工长,负责工地的人事调动、人事管理,监督工程的安全、质量,指导工程的施工技术。

    1996年,名声在外的刘德伍,被河南大别山建筑公司聘为副总经理,负责工程的全面施工。在此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土建、管理、组织、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总经理贺新华是他的良师益友,两人经常促膝长谈,分享忧愁与快乐,分享经验与成果。“可以说贺新华对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个是他的精神财富,一个是他的专业技能、领导能力。他原本有稳定的工作,但他自己主动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他时常说,人要有勇于冒险、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工作中他毫无保留地教我施工技术、领导方法、用人策略、为人处事,使我醍醐灌顶,受益终生。”刘德伍感恩的说。

    在自己的积极进取和朋友们的协助下,上世纪90年代的刘德伍,已经是一个意气风发、顶天立地的建筑企业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999年时,刘德伍已经掌握了炉火纯青的施工技术,储备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积攒了一定的资金,树立了个人良好形象,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此时,成立属于自己的建筑队,用刘德伍的话说是“水到渠成”。刘德伍回忆说:“当时,和我一起干的民工,都希望我单干。有些人甚至开玩笑说,你不单干的话,今后就不跟你了。

    刘德伍“单飞”后承建的第一个工程,是河南建业房地产有限公司两幢12层的住宅楼。在建设该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的周转。当时,刘德伍交了1万质保金后,已经是囊中羞涩。然而,工程才刚刚开始,材料费、生活费、工人工资等纷至沓来。在这种迫在眉睫的困境下,刘德伍的亲友慷慨资助,下面的工人埋头苦干。直到一年后工程结束,亲友没有催过债,员工没有讨要过一分钱工资。\果不其然。取到河南建业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工程款后,刘德伍主动把钱如数送到亲友和员工的手上,并且送礼物、请吃饭。直到今天,刘德伍仍常常念叨着说:“我是亲友们把我扶起来的,当然不会忘记他们。”由于第一个工程形象可观、质量可靠,不断有人给刘德伍介绍新的业务。

    2002年底,刘德伍承接郑州二七塔南侧的友谊国际大厦。100多米的高楼,25层,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既是郑州的重点商贸工程,也是郑州的形象工程。

    为了确保安全,刘德伍安排专人站在街上执勤,防止过往行人误走禁区。在工地,他叮嘱民工戴好安全帽,劳作井然有序。他反复教育管理人员,即使不挣钱,也要抓好安全工作,树立建筑队的良好形象;为了确保工期,不耽误政府工作,不影响商家营业,工人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干;2003年遇到“非典”,为了确保员工身体健康,工人每一次进工地,都要进行体温测试。并且安排专业医疗队随时预防处理突发安全卫生事故;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刘德伍每个星期安排管理人员开会,要求他们汇报工作进度和工作计划。每月三次巡检,监督执行力度。他常常对员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责任和良知,将心比心,保证工程形象与品质的完美统一。不要出现媒体报道的豆腐渣工程,既深深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又严重影响了建设者的形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4年上半年,郑州二七塔南侧的友谊国际大厦如期完工。不仅质量优质形象美观,获得“省优质工程”荣誉,现在的友谊国际大厦,高耸入云,玉树临风,品牌齐聚,商贸发达,人流如织,成为郑州二七商圈标志性建筑之一。

    随后,刘德伍一边用心开展建筑业务,一边到平顶山建筑学校“充电”。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上不断夯实的理论基础,使他的“野心”足部扩张。2004年底,他注册资金158万,正式成立河南华兴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他的建筑“游击队”也正式化蛹成蝶,成为河南建筑业的“王牌军”,在郑州建筑领域竖起一面旗帜。而刘德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建筑队“包工2头”,正式荣升为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一匹黑马横空出世!

    20005年刘德伍又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河南华兴建筑设备租赁公司,公司的成立,既满足了河南华兴建筑劳务公司的设备需要,又开拓了新的租赁业务,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随着华兴建筑公司的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刘德伍接手的建筑项目越来越多。2006年,华兴公司承建南阳理工学院教学楼和宿舍楼,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在教育界崭露头角;2007年,华兴公司承建新郑龙湖纺织厂厂房,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在工业领域绽放异彩;2008年,华兴公司承建郑州二七区小李庄改造工程,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展现雄风。短短几年间,华兴公司发展步履稳健,散发出勃勃生机,综合实力日益雄。

    刘德伍的“麾下”有4000多农民工。其实,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公司管理人员,曾经都是农民工。为此,刘德伍深知农民工心里想的是什么,工作缺乏什么,生活需要什么。“民以为食为天,我们以农民工为天。公司的发展就是靠农民工支撑起来的,公司的管理人员就是农民工的服务员”,刘德伍深有感触的说。在华兴建筑公司发展征程中,他极力践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是因为这样,公司至今没有发生过一例劳务纠纷。

   “分工不同,人格平等。农民工背井离乡不容易,无非是想到城里挣钱养家。我们理应做到以人为本,远离官架子。第一,我们保证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发放,博得农民工对公司的信任。第二,我们去用心去对待工人,关心工人的生活健康,分享劳动成果,营造一种温暖和谐的氛围。这样有利于细水长流。第三,我们当好‘伯乐’,积极寻找‘千里马’,然后一步步的把他提拔上来,提升福利待遇,建立公司稳定可靠人才梯队。培养自己的核心队伍,在关键时刻就能起到关键作用。第四,我们做到实是求是随机应变,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刘德伍侃侃而谈。

    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绝大部分四川籍农民工想回家看看。尽管担子重,工期紧张,刘德伍二话不说就批准假期,除把他们的工资结清外,还每人发放200元慰问金。

    那么,刘德伍是怎么当好“伯乐”呢?

    “我认为,选人才首先看人品,然后看能力。人品差的能力再强也不要。至于用人,基于一个原则,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我相信一个员工,就会放权给这个员工,而不是独揽大权。这样,他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公司的主人翁,而不打工仔。”刘德伍总结说。

    林正国是河南华兴建筑劳务公司的副总经理,分管投标、中标,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工作,业绩十分突出。现在,他在公司一年可以挣20-30万,已买房买车,孩子于2003年来到郑州,在郑州读小学二年级。鲜为人知的是,林正国曾经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

   林正国在信阳老家开过拖机,劳苦奔波,一身邋遢,风餐风宿露。在城市建筑工地打过小工,做过搅拌混凝土、木工等活。有一次,他的右手食指不小心被锯伤,至今仍然畸形。那些辛苦的年月,他一年能挣几千块钱就感不错了。2002年底,他来到刘德伍承建的友谊国际大厦工地务工,慢慢和刘德伍有了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刘德伍发现,林正国虽然文化不高,但是他人品好、技术过硬,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刘德伍就慢慢把他提拔上来。刘德伍还经常提醒林正国不要忘记自己曾经的身份,要善待公司底层的农民工。“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刘总功不可没。”林正国不无感慨,“刘总对员工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2008年他一次性购买15套新房,分给员工居住。2006年,我准备买车可是少五万元钱,是他给我解燃眉之急。2008年我准备买房,刘总二话没说,借4.7万元给我付了首付……我之所以一直和他一起干,就是因为他有领导能力、为人处事周到。”

    如今在河南华兴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任项目经理的刘诗银,已经和刘德伍相处了十年,对他的了解可谓如数家珍。

    刘诗银皮肤黝黑,着装朴素,但干起事来却毫不马虎。在刘德伍的创业过程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2008年12月9日,由他负责的新郑龙湖纺织厂项目顺利完工。“1999年,我在郑州认识了刘总。他耐心的教我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关心我的生活问题,一步步把我提拔上来。算起来,我是和他一起时间最长的员工。现在,我在公司一个月可以挣五万元左右。如果效益好的话,还可以拿更多的提成。2007年,刘总一下借给我十多万元,并帮我办好购房手续。现在,我老婆在郑州新家做家务,孩子在郑州上学,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刘诗银说。他表示今后还要和刘德伍一起干,因为刘德伍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者。

    据了解自1999年以来,跟着刘德伍一起干的员工基本人没有离开。

    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创业之初的刘德伍,没有忘记曾经供自己血肉、衣食的家族,没有忘记供自己知识、智慧的家乡,也没有忘记供他发家致富的社会土壤。他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着家族、家乡和社会。他时常说:“做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爱心。

    创业成功后,刘德伍把自己的家族带到郑州,让他们过上小康生活,让他们享受到城市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他发动家乡的剩余劳动力出门务工。他手下4000多农民工,信阳人就占了80%。如今,随他创业的老乡,上百万、千万的就有十多个,在郑州买房买车,娶妻生子。而老家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鲇鱼山乡匡店村,平房林立,电灯电话,家具齐备,腰包殷实,信息发达,农具更新,物产丰硕。

    匡店村至三里坪乡三教洞旅游区的公路,是刘德伍小时候经常走的路,全长有3.5公里,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想到过去,他就心酸。他多次向鲇鱼山乡党委政府、商城县政府反映村里的交通状况,并发动在外务工致富的老乡,一起捐款四十多万元,修建一条宽5.5米、商城县乡级公路最宽的水泥路,解决了近万名山区群众的行路难问题,活跃了两地经济。2008年5月31日上午,匡店村至三教洞旅游路开通庆典仪式隆重举行,当地领导眉开眼笑,群众敲锣打鼓,鞭炮声响彻山谷……

    2001年以来,刘德伍帮助20位孤寡老人。每年过春节,都要为他们没人送去200元生活费。给患了白血病的小黄冠送上5000元慰问金。

    “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企业的蓬勃发展。现在国家需要我们,灾区需要我们。我们怎么能够推卸责任?”刘德伍对自己的员工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今天的河南华兴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拥有管理人员100余人,劳务人员四千余人,在河南承建的项目遍地开花,年产值2亿多元,年上交税收500余万元,为打造河南建筑强企、缓解河南就业压力、加快河南城市化进程、服务河南公共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作者:李志平 陈征帆   文章来源:中新河南网

春醉蓬莱 发表于 2009-9-10 20:08:37

这样的人,这样的帖,必须顶!!!

雪月枫火 发表于 2009-9-10 20:32:11

刘德伍,好样的!

千寻 发表于 2009-9-10 22:03:09

为你坚起大拇指!

赤城遊子 发表于 2009-9-11 09:00:44

米奇 发表于 2009-9-11 12:42:59

記住了,劉德武。

塞外飞哥 发表于 2009-9-11 12:57:30

致富不忘家乡!
厚道啊

风清扬 发表于 2009-9-11 20:39:49

听过此人,筐店那边做建筑的老板很多,像他这样的少有

水草 发表于 2009-9-14 10:42:13

好样的~!

雁过水无痕 发表于 2009-9-14 11:13:00

榜样

千寻 发表于 2009-9-14 12:11:02

听过此人,筐店那边做建筑的老板很多,像他这样的少有
风清扬 发表于 2009-9-11 20:39 http://bbs.deey.cn/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大部分是黑心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德武的大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