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 发表于 2018-6-22 11:14:10

老屋的黄金时代

本帖最后由 小英雄 于 2018-6-22 11:18 编辑

老屋的黄金时代
   泥墙泥瓦的三重房屋围成两个错落的小院,是我记忆中第一代老屋。因在山脚循地势而建,左右又有别家屋舍紧邻,房屋并不对称规整,多因地制宜巧取空间。院内石阶磊落、青石铺路,主屋外墙均涂雪白泥灰。院落虽略显局促挤逼,在普通农户家中也算舒适体面。
    大门朝南,门外是大稻场,穿过稻场,就是出村的公路了。进门右侧是大厨房,锅灶上方笔直地伸着粗黑的烟道,直穿过屋顶,露出一截烟囱。烟囱与屋顶的连接处,总有些缝隙,晴天露出星星点点的阳光,雨天则是细细的雨。锅灶紧贴着的墙上,高高地开着一扇四方木格子窗户,小小的,用塑料纸糊着。经年的油燎烟熏,整个窗子都显出亮堂堂的黄黑色来。塑料纸也似乎终年都残破着,风一吹,悉悉索索的声响,像一个巨大的嘴巴呼呼吐气。我总疑心墙外有个巨大的怪物,用小而亮的眼睛窥着、大而黑的嘴巴嗅着,随时会扑下来。因而虽然大门对着宽阔的稻场和公路,我也很难放心一个人留在那里。
    厨房西侧墙角开一扇小门,下两级石阶,是奶奶的卧室。虽与厨房并排,大小一致,卧室门却低且矮。加上进屋又下两级台阶,小小的我不知成年人初次进那样的屋子,是否先撞了额角,又趔趄脚下。因地面低了两级台阶,房梁便显得极高。房梁都是黑黝黝的木头,往下垂着长长短短的铁钩或粗绳,底端或钩或系着奶奶珍视的物件,是为着节省空间,还是为着趋避鼠蚁,我不大清楚。只知许多时候,奶奶会从某一个悬着的小铁桶内,掏出让我们垂涎的冰糖粒或炸春卷,我们便对悬于头顶的物件充满各种香甜的幻想。
    朝着稻场的那面墙上,同样高高地开着小小的木格子窗户。门与窗都小而窄,土墙又黄黑厚重,屋内几乎终年都是阴暗的。这种阴暗,在我们看来却是神秘的,甚至是一种魅惑,引得我们频频捕捉奶奶的身影,毫不犹豫地追着她进进出出。在与奶奶同睡的夜晚,在她被厚重的棉纱帐紧紧围拢着的小床上,是无比心安的,除了铺着厚稻草的床温暖舒适,还有就是她从未使用过钟表,却能准点叫我们起床去上学。
    厨房北墙,有一扇小门,进去有一小段廊檐。廊檐东侧是小小的院子,用低的围墙圈着。西侧并排三间大屋子,一间我们叫它厅房,前后门对开,贯穿另一边的大院子;另两间分别是大伯家的厨房和二伯的卧室。临到夏天,厅房最受欢迎,穿堂而过的凉风,是最好的享受。做完活回来的家人们,总要在檐下的长凳上坐一坐;家里若有需要商议的事情,也都聚到这里来;我们孩子,则手持风车,一趟趟地尖叫着来回跑。
    后面的大院子,与前屋隔着一条窄窄的排水沟。因房屋依山而建,雨季常常盈满混黄的水,平日里也倾倒生活废水。小孩子初学步时,大抵都摔进去过,长到三两岁还不敢独自跨过去的,也有。却似乎从没招人嫌过,仿佛它在那里,和房屋是一样重要的存在,没有很美观,也是自成一体的一部分,谁也不会质疑它的存在,更不会对它说三道四。
    大院子并不宽大,狭长的,西面是三间正屋,中间是堂屋,供奉祖先灵位及各路家神,两侧分别是大伯家及我家卧室。北面两间厢房,一间门口正对着正屋的侧墙,用作柴房,一间门口对着院子,是我家厨房。这两排房屋地势较高,均有四五级石阶,石阶延伸下来,院子被占据,便显狭小。之所以叫它大院子,一是因它南侧的空地上,栽上了葡萄及各种花草。二伯用竹枝和细绳搭了葡萄架,架上绿意盈盈的一大蓬,架下花草丛生,除能结出馋人的葡萄,还让人心怀敞亮,是最最诗情画意的所在。二是院子地面用青石铺平,干净齐整,我们蹦跳嬉闹,甚至摸爬滚打,都不会被大人骂,是我们最中意的乐园。
    许多年后,有年长的人回忆:“那一年,你们姊妹三个小人儿,一人搬个小板凳,喜气洋洋地到新屋去。”我才知道,在老屋几十年的历史中,我见证的不过是最后的十来年,我真正居住的,也只是我最混沌无知三年多。爸爸带着我们从老屋搬出来时,我还不足四岁。所有的记忆都深刻清晰,角角落落仿佛都走过看过。童年大半的记忆,竟是在此。
    后来,老屋被推倒,原址上建了三间两层的楼房,墙根与屋角都无迹可寻了。新房属于小叔,我每每踏进去,总在脑海里搜寻脚下的那寸土地应属于老屋的哪哪间屋子哪哪个角落,愈发觉出了老屋的狭小与逼仄,也愈发珍视脑海里有关童年的记忆。恐怕日积月累的时光冲刷之下,这些记忆也会渐渐暗淡、模糊,直至消失。
    再后来,奶奶去世了,记忆里最温暖的一部分突然被抽离,忧伤如藤蔓一样生长,亲人间因失去奶奶这一个核心,天南海北地定居与漂泊,很少再有机会举家团聚。有关老屋与奶奶的话题,很少再被人提起,直至只字不提,老屋与它的时代彻底消逝。仿佛只有我,还在年年繁盛的春草里,念念不忘老屋的黄金时代。
    那个时代,一家三代二十几口人同吃同住,叔伯姑婶彼此爱护互相扶助,堂兄弟姊妹结伴玩耍心无芥蒂;那个时代,奶奶还健在,还能在每日的炊烟里,拖长了尾音轻唤:“回家吃饭了……”

真友 发表于 2018-6-22 14:11:37

勾起了我记忆中的回忆。

江河王_kMhD4 发表于 2018-6-22 21:36:28

不惜笔墨、大段大段的描写空间与环境不失为一种尝试,窃以为,老屋写的多而“黄金时代”却写的太少。

勇敢的飞赵勇 发表于 2018-6-23 16:15:12

老屋连着童心,老屋连着亲情,老屋连着憧憬,屋虽老,心却透明

小英雄 发表于 2018-6-26 17:09:47

江河王_kMhD4 发表于 2018-6-22 21:36
不惜笔墨、大段大段的描写空间与环境不失为一种尝试,窃以为,老屋写的多而“黄金时代”却写的太少。

确实是的,我自己也意识到了,内容处理的不够好,导致文章有点顾此失彼。只是很想根据记忆把老屋的格局和样子给描述下来,算作一种纪念吧,往后若有感触,再进行修改完善。谢谢先生指导。

小英雄 发表于 2018-6-26 17:14:09

真友 发表于 2018-6-22 14:11
勾起了我记忆中的回忆。


小英雄 发表于 2018-6-26 17:14:49

勇敢的飞赵勇 发表于 2018-6-23 16:15
老屋连着童心,老屋连着亲情,老屋连着憧憬,屋虽老,心却透明

赵老师的文字情真意切,一直在关注,期待更多作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屋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