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 发表于 2013-12-7 14:40:16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共守“七条底线”铸造健康网络环境

本帖最后由 雍和 于 2013-12-7 14:48 编辑

                                                            2014年国考面试热点:共守“七条底线”铸造健康网络环境


热点概述  “七条底线”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今天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自觉抵制违背“七条底线”的行为,积极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信阳华图
  相关评论  @“秦火火”案件更加佐证了“七条底线”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七条底线”不仅是名人共识,也是社会共识,是所有在互联网平台上活动的网民都必须恪守的“bottom line”,破了“底”就是踩了“线”——既是“边界线”,也是“高压线”。1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出席论坛,并在座谈讨论中对网络名人提出六点希望:1、网络名人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因为他们的网上一言一行影响更多的人。2、网络名人应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积极发挥凝聚正能量作用,鼓舞更多网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3、网络名人应自觉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美德。4、网络名人应带头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努力成为法治和道德的倡导者。5、网络名人应积极倡导社会诚信,为社会诚信建设做出贡献。6、网络名人应带头维护公民个人合法权益,自觉抵制一切有损他人名誉和利益的行为。  @主流新闻网站和重点商业网站带头汇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并不是说从此之后网络媒体就不能有批评监督的负面声音,也不是说互联网就必须“一片和谐”,而是指网络媒体应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多做有益于国家民族社会进步的客观报道。在贬的同时,更要有扬;在曝光阴暗面的同时,更注意多给人以鼓励、温暖和阳光。毕竟,后者才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的精神食粮。  @“七条底线”为包括网络名人在内的每一个网民框定了清晰边界、划定了明确红线。共守“七条底线”是每一个网民的责任,也是最终确保互联网成为一个充满真实、互信、包容、健康的平台的有效保证。  @廖玒说,“我希望上网的人都能珍惜自己的麦克风,少一些戾气,多一些包容。我觉得互联网既是化解民怨的一个减压阀,又是国民心态的减压石。大家应该多发掘草根中的真善美,多传递一些正能量,来重振我们的诚信。”  模拟题  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提出:“共守‘七条底线’,铸造健康网络环境。”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今很多人都会选择在网络上查看新闻了解时事,但与此同时,纷繁复杂的网络新闻也出现了问题。同时随着“秦火火”、“立二拆四”、周禄宝等案件调查情况的深入,一个个谣言都不攻自破,涉嫌造谣传谣或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浮出水面,令众多网民在震惊之余,不禁“大呼上当”。  因此,在最近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提出:“共守‘七条底线’,铸造健康网络环境。”尤其是网络名人,他们作为网络世界的“风云人物”,微博“大V”的确比普通网民更要讲社会责任。他们作为“力量强、能力大”的特殊网民,他们不但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广泛认知度,而且还拥有数以万计的“粉丝”。他们在微博上发布的每一条信息、评论的每一件事情,都会立即且同时被大量的网民收听,如果再加上相互间的转发和传播,其影响力、覆盖面更大得惊人。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真正做到守住这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  这七条底线并不是一个条框,也并不是个别网民口中所说的“要求很严、没有自由”,而这些其实只不过是一些上网基本常识,是每一个普通网民上网的必备前提,共守“七条底线”是包括网络名人在内的所有网民的基本责任。  法律法规底线,对于我们依法治国的国家来说,这是每一个公民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无论是线上活动还是线下活动都不应触碰这条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遵守的原则;国家利益底线,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没有国家利益,何来个人前途;公民合法权益底线,这是关乎公众权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也是每个网民实实在在的利益表达;社会公共秩序底线,这是关系我们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没有底线保底,哪来公序良俗?道德风尚底线,这是我们道德操守的体现,失去底线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惩处;信息真实性底线,则是相对互联网传播属性而言,真实同样也是网络媒体的生命。  无底线就无规矩、无秩序,更无未来。因此,无论是从维护自身权益出发,还是保护互联网环境的健康发展,我们都必须齐心共守“七条底线”,只有达到共识,才会形成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识善恶的网络正能量,也才会有万众一心、同心同德的圆梦驱动力。当然,我们也要将其上升到制度层面,细化操作守则,完善相关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与监督相关联,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共同努力,共谋网络生态改善和信息时代的社会有序发展。

雍和 发表于 2013-12-7 14:54:30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小学“去英语化”会否孤掌难鸣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小学“去英语化”会否孤掌难鸣

【导读】近日,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透露,明年起北京市小学一、二年级将不开设英语课,调整至小学三年级零起点教学;整体降低中高考英语难度,严格执行考试大纲要求,中考试题难度不超过课标五级标准,高考试题难度不超过课标七级标准。

                                                                                                                        ——信阳华图


    近日,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透露,明年起北京市小学一、二年级将不开设英语课,调整至小学三年级零起点教学;整体降低中高考英语难度,严格执行考试大纲要求,中考试题难度不超过课标五级标准,高考试题难度不超过课标七级标准。  今天的中国,在《大学语文》屡屡被贬为选修的时候,四六级却依然热得一塌糊涂。这种风习,早有低龄化的趋势。一边是教育部减负版“国十条”铿锵而出,一边是少儿英语班、英语兴趣组、口语培训等热火朝天。正视过度英语化的基础教育、矫正全民英语癫狂,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事情。  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依然有代表委员在鼓呼,说中国的英语教学陷入怪圈,学英语使中国教育质量遭“毁灭性打击”,中国应该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此后,9月8日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话虽感性,却也引发不少网友的附议。有一点是肯定的,基础英语教育回归工具属性,实践素质教育的多元取向,必须从孩子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的做法深孚民意,有利于相关领域的纠偏与均衡。  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尽管地方教育部门从课程设置、考试评价等角度为小学英语降温创设了制度环境,能否取得实效,恐怕还有待多方面的考验。譬如校外培训机构对小学教育“去英语化”的反应就很耐人寻味--低年级取消英语是利好。因为有调研结果显示,约80%的家长认为小学一至二年级取消英语不会影响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道理不复杂,反正迟早要学、迟早要考、迟早要面对“九九八十一难”,与其前面歇着,不如笨鸟先飞。何况,中国的家长向来就有一种莫名的“起跑线情结”:学校里不让偷跑,架不住回家去卧薪尝胆吧?最坏的结果,就是把廉价的学校英语教育,推给高贵的语言培训市场。这对财力有限的家长来说,反倒是更纠结的事。  当然,小学“去英语化”是迟早的事情,这本身并非否定外语教育的地位或功用,只是一种理性归位的趋势而已。但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从课程设置或考试评价上来看,显然还不够,起码还需要两个层面的配合与努力:一是社会对英语教育祛魅,不能继续搞证书崇拜。如果什么岗位都要四六级证书、什么晋升或荣誉通道都对英语情有独钟,小学阶段的努力很可能前功尽弃。二是让汉语言文学教育真正实现从娃娃抓起,发挥母语教育的奠基作用,以此矫治语言教育上的失衡。中文的固本正源,不能只靠《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来实现。  小学“去英语化”不是不学英语,而是给虚热的基础教育降火扶正。如何让这样的良善初衷兑现为基础教育的美好愿景,还须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毕竟,教育的走向,不单单是制度与禁令能解决的命题。

变形金刚4 发表于 2013-12-7 14:55:36

关注下。

抬头微笑 发表于 2013-12-7 15:16:36

{:soso_e1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共守“七条底线”铸造健康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