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工 发表于 2008-6-17 14:26:33

回复 20# 的帖子

商城哪有那么多人住房子啊!!!都是炒作。。。谁住啊!!!!都跑外面去了,有几个想回家地,回家了又没有啥好的工作,就业形势也不好。开发商你使劲的盖啊。。。到时候卖不出去免费送。。

七十米深蓝 发表于 2008-6-17 18:21:49

商城的房价降价空间不会太大.供需关系也没有太大的差距,虽说商城人在外地的很多,但是因为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大多都在家乡购置了房产.就以我的老家为例,我将近10个堂姐妹兄弟,虽然都在外面发展,但是基本上全部在城关购置了房子不准备再回乡下了.......

雪月枫火 发表于 2008-6-17 19:08:04

美好愿望罢了。物价不会大幅下降,房价能降多少?想买房还是钱存够了就买,等等可能又涨了。存款只能让财富负增长。

大中原 发表于 2008-6-17 23:18:20

【南方报业网】浙江丽水:一个楼市危机样本

2008-06-12 16:57:07来源: 南方周末作者: 韦黎兵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zmzg/200806120098_155221.JPG
  图:去年底每平方米房价还普遍在万元的丽水,今年房价就只剩到每平方米六七千元
  
  在不断收紧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以及越来越不利的房市大势下,主要依赖民间融资的浙江丽水房地产商陷入了民间资金抽逃、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危险境地。
  眼下的境况,与去年该地每平方米房价过万的盛况,堪称冰火两重天
  炎夏将至,浙江丽水市的房市却透出丝丝寒意。
  4月23日,丽水政府拍卖四幅共140亩土地,竟有三幅流拍,这与去年7月间数十家房地产公司抢着拿地形成鲜明对比。惟一成交的酿造厂地块,被当地的正达房地产公司拿下,但每平方米楼板价却仅为7500元,不到去年该地块第一次被拍卖时价格的一半。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地产市场的变冷已经体现在最近几个月节节下滑的房价上。去年年末当地的商品房最高的每平方米卖到一万三四,普遍的也在万元左右,但现在价格已经大大落下来了。
  5月开盘的万锦花苑,均价降到了七千多,起价只有六千多。当地的元正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赵伟龙,也将在5月开盘的碧湖镇别墅项目“瓯江花苑”均价定在了七千多元。
  对当地老百姓来说,房地产市场的变冷,让他们喜忧参半,甚至是忧多于喜。房价的下降固然可以让他们买到更便宜的房子,但对于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到房地产公司集资中去的丽水百姓来说,房价的下跌,又意味着高利放贷给房地产公司的钱有可能收不回来。
  市场上不断传来哪家哪家房地产公司资金吃紧的消息,加重了这种担心。其实,不用看别的,只要看看最近市场上利息不断上扬的情况,就能明白开发商有多需要钱,也有多缺钱。眼下,房地产公司向当地百姓募集资金的价格已经上扬到每月2%利息。
  对于这个人口仅在二十多万、经济在浙江省排名最后的山区地级市来说,即将到来的夏天,将因为一年来小城房地产市场的剧变,而显得异常难熬。
  
  房市,高涨的房市
  
  当时间进入2007年时,浙江丽水的百姓发现,当地房市裹胁着2006年的余威,正在以空前的热潮开场。在这个时候,只要是房子,就有人买;甚至房子还没开工,图纸刚出来,房子就会被人预定一空。热销之中,年中时,丽水房价直冲七八千。
  在外地人看来,这是非常不可理解的。2007年全市人均GDP还不到1.7万、主城区人口仅仅二十多万的小城,房价何以如此离谱?
  政府和当地房地产商并不这么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主城区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狭小盆地之中,经过2000年以来的快速城市化,丽水盆地的土地几乎被城区全部覆盖,但城区人口在撤地设市的5年内,却激增了三分之一,并还在继续增长。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在缺地大山中无法发展的丽水人,携亲带友外出经商,已经成为传统。
  按照丽水驻京办2004年的调查,仅在北京创业的丽水人就达到了4万人,筹资23.55亿元,仅超市就创办了2400多家,还有服装加工批发企业200多家,以及建材、装潢、贸易以及食用菌等的批发零售。
  这都是九牛一毛。在丽水下属的只有48万人口的青田县,从明末就开始外出经商谋生的青田人,至今形成了约22万多青田华侨,主要分布在欧洲。最近几年,仅通过正规渠道,这些华侨每年从境外汇入的外汇,就达到10亿美元。乡土观念浓厚的丽水人和青田华侨,在发财之后衣锦还乡,买房置业成为个人和家族成功的标志。
  这为地产商提供了最大的需求。在青田县城,房价至今平均比丽水市区还要高30%以上。2006年后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青田华侨进一步到当地的房价洼地丽水大量买房。“青田华侨在丽水经常是一买就是一个单元房。”与华侨和房地商接触颇多的丽水国土局副局长张康说。在2007年政府的摸排中,建设局发现,2007年上半年,丽水的房子40%卖给了丽水本地人,其余32%是青田华侨,28%是丽水下属各县的人。
  经商的传统还给丽水人带来了一个巨额财富增值通道:集资。受近邻温州的影响,1980年代以来,丽水人在兴办大量小水电厂的过程中,就形成了通过高息民间集资募集商业投资的习惯。
  2002年之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包括青田华侨,大量民间资本开始以集资投资的方式涌入房市。一开始,这些集资的月息就有0.8%—1%,其后利率迅速上升到1.5%—1.8%。
  在2007年上半年高涨的房价和还没有上市就被抢购的市场面前,开发商开始飘飘然了。
  
  没有人听他的
  
  2007年7月初,丽水同心集团推出了一个影响丽水房市大局的“划时代”大盘:城北水木清华苑的几百套房子。
  当时,先期于5月开盘的水木清华二期小高层均价7000多元,开盘当日就卖出70多套,回款2900万元,形势一片大好。
  同心董事局主席陈王斌请杭州一家专业公司专门策划这个楼盘,结果策划方对丽水市场也非常看好,建议继续提价。性格好强并屡次引导丽水房市提价潮流的陈王斌决定,将水木清华苑新开楼盘底价提到9000多,均价达到约11000。
  陈王斌的决定看上去有其合理性。7月底,政府将推出5幅地块,水木清华这个代表性大盘的最新价格,必将推高未来的地价,而这个地价一方面可以帮助同心将小房地产商挡在拿地门外,另一方面还将为同心未来要推出的水木清华南苑奠定更高价格基础,形成更大的盈利空间。
  这个价格一出来,就在丽水马上炸开了锅。当同心按规定把水木清华新盘销售情况向建设局备案时,建设局不敢批。房价在半年多的时间翻番,政府无论如何认为不妥,政府希望同心的房价不要定得这么高,但陈王斌坚持己见。
  私下里,面对迟迟不备案的建设局,同心的领导甚至开玩笑说,我要告你们建设局“不作为”。
  丽水建设局不敢私自决定,他们召集国土局,请丽水市领导参加,专门开会研究。最后的结论是:还是让市场本身来检验吧。
  市场还没来得及充分检验,丽水市2007年初以来集中推出的五幅地块将要在7月31日集中拍卖。拍卖前夕,国土局主管土地拍卖的副局长张康就发现气氛不对。5幅400多亩土地,参加拍卖的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却有40多家。
  “地价要大涨!”对地产市场研究多年的张康预感到其中的风险,他向领导做了汇报,但政府也没法强制房地产公司不报名。
  临到拍卖前夕,张康发现参与者实在太多,原定的土地储备中心拍卖大厅根本坐不下,于是临时将拍卖现场换到丽水国际大酒店7楼多功能厅。
  在介绍完地块情况、拍卖师开拍前,不安的张康与国土局局长商议后,还是决定先上台讲话,给参加拍卖的房地产商大泼冷水。他透露给开发商两大不利地价的消息:政府已经决定将当年供地规模从600多亩增加到1000亩,年底前还将推出500多亩土地。“大家一定要理智。”张康苦口婆心的规劝大家。
  在政府和国土局看来,地价导致房价大起大落肯定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这是历史的教训。而几年来,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对丽水市级税收过半的贡献,更使得政府只能求稳。
  但是,在这个热潮之中,没有人听他的。这次拍卖中最抢眼的就是丽水房地产业的新人、小弟弟万松房地产。老板潘万松花1.72亿,拍到了丽水历史上最高的楼板价:16000,直追杭州、上海当时拍卖的最高地价。
  大房地产公司同样内心狂热。丽水最大的房地产商金龙房地产,此时也理性不起来。对政府推出的一幅92亩底价3.5亿的地块,金龙一下将价格抬到7.5亿,但金龙还是没能吓住其他人。有人敢与他继续拼。最后,这块起拍楼板价只有3900的地块,被金龙以超过10亿的高价拿下。而政府此次全部5宗地的卖价,达到了22亿,大大高于上年全年地价。
  
  危机逼近丽水地王
  
  此时,拿到最高地价的潘万松处在亢奋之中。虽然质疑的人很多,也有同行警告他千万不能再拿地,潘万松还是于8月份再次花3.6亿,拍得丽水经济开发区73亩的水阁商业中心地块。
  当同行中与潘万松走的近的人提醒他严峻的资金压力,问他“你凭什么拿地”时,潘万松自我感觉还是相当不错。潘向同行解释,他手中还有超过2亿的现金,马上就要开盘的万松花苑5.4万平方米的房子,至少可以卖五亿。
  但当同行问他你这5亿什么时候能收得回来时,心里没底的潘万松说:“那怎么说得清。”
  在同行看来,潘万松与2006年丽水“小姑娘”杜益敏集资诈骗有本质的不同。潘确实是个想干事的人,也有实际的项目在运作。2006年万松房产成立后,潘甚至拿贷款买了宝马和奔驰车,也不愿动集资的钱。潘最大的问题,是他“不懂得财务运筹”。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万松筹到的集资款,都是半年期,而这些钱在手里可能还没有捂热,也没有派上任何用场,就得还给借款人,还得赔上高额利息,全都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此刻,“不懂得财务运筹”的潘万松开始对自己的资金回收速度心里没有底。而在丽水,即便他集资顺利,年息至少也在20%以上。如果万松的回款速度慢10个月,5亿的盘子,仅资金成本就是1个亿。
  但是,潘万松显然对此没有充分估计。
  2007年9月底,万松花苑即将开盘。潘万松与同行议论万松新盘定价,心中犹豫不决。实际上,万松花苑2006年拿地时,每平米的土地成本就超过5600,再加上建筑和集资的财务成本,每平米的成本已达9200左右。
  同行建议,为了尽快收回成本,加快资金流动,万松花苑每平米可定价在9500—9800,略低于水木清华,排屋则可定价在11000—12000,这样会迅速收回成本,也会降低年利超过20%的集资财务成本。
  但是,潘万松认定自己的楼盘品质不低于水木清华,对水木清华上万高价带来的销售不畅,也没有充分的警觉。麻痹潘万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万松花苑还没有开盘,房子已被客户以每套二三十万定金预定完了——潘似乎觉得,虽然还没开盘,自己的房子已经卖完了。
  10月开盘的时候,万松将公寓的价格定在了11000,排屋的价格超过了13000。崩溃的是,万松遇到了与水木清华同样的命运。
  水木清华推出后,这第一个万元楼盘完全出乎陈王斌的预料。幻想中一开盘就被青田华侨抢空的购房场面没有出现。在水木清华映衬之下,原先均价达到8700,已经推出四五个月,但还没卖出几套房子的皇都房产文昌苑,兀然显得物美价廉,一下子销售一空;比水木清华位置稍好的银泰温馨园,也以稍低但也上万的均价销售一空。唯独水木清华,在略差的位置上,以更高的价格,销售不畅。
  此时,不少人才想起,从2006年以来,每年可以赚几百万欧元的青田华侨,在中欧贸易上已每况愈下,很多人开始赔钱,他们手里的钱也并不是用之不竭的。即便手里有钱的青田华侨,也精明异常,当他们发现丽水有大盘销售不畅风向不对时,立刻持币观望了。
  这真是潘万松死也没有想到的局面。万松很多预定客户,看到如此之高的房价,又看到水木清华的房子走不动,隐约感到盲目跟风的风险,转而要求万松退房。
  别人一开盘就开始大量回款,但潘万松却被客户一下子提走了很多预定款。但这还仅仅是万松悲剧的开始,也是仅仅是丽水房地产业逆转的开始。  
  
  集资大战,地产商资金链抽紧  
  由于“7·31”拍地产生的二十多亿的巨额土地款的压力,政府宏观调控在下半年越来越严厉并完全传导到丽水,房地产公司开始新一轮集资大战开始。
  当时,丽水最大的房地产商金龙给的月利率只有1.25%,在“7·31”拍地中拍得一块价值10亿地块的丽水另一业界大佬同心集团为了吸引资金,突然将月利率提高到1.8%。
  从9月16日到10月8日,金龙的集资款开始迅速流出,一下子走了9800万。金龙坐卧难安,立马加息到月息2%。一下子,丽水市的房地产资金出现了大搬家——大家更愿意把钱放在利率更高、心理感觉更安全的当地龙头企业金龙公司。
  始作俑者同心集团开始紧张。大家一方面同时提升集资利率,一方面马上联合其他同行向政府告金龙违法集资。为了不犯众怒,金龙只好明里暂停大规模的高息集资。
  再有两个月左右就年底了,政府还没有忘记今年的土地供应任务。对于政府来说,压力也是巨大的。上万元的楼盘让丽水当地老百姓民怨沸腾,外地媒体的报道也说三道四。丽水政府必须进一步供地,通过扩大供应来平缓房价升幅。
  吸取上次“7·31”拍地经验,蜂拥的小房地产商的恶性竞争,是地价不断升高的原因之一。丽水政府在这次推地前,对房地产商的资质和实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拥有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还要求缴纳4亿的巨额保证金。
  为了这个目标,丽水政府甚至一度与绿城接触,试图把绿城这个杭州最大的地产商引入丽水。但是,丽水的房价和地价把在其他地方敢于疯狂拿地的绿城吓走了。而丽水本地其他大的地产商经过“7·31”已经元气大伤,资金紧张,没有能力再参与竞争了。
  最终,政府此次推出的火车站旁边的水东AB地块,只剩下了金龙一家买家,不足拍卖要求的至少三家公司,这个地块流拍,改为挂牌出售给金龙。
  可是,金龙手头也没有那么多的流动资金。金龙在11月间继续启动了新一轮大规模集资,月息2%。仅三天时间,1.5亿资金涌向金龙,最终,金龙为水东地块集资约5亿。其他企业小企业只能继续抬高利息,从两分升到两分二,到两分五,甚至是三分。
  不幸的是,在这场资金和实力对抗中,万松又一次倒了霉。潘万松是丽水房地产的“好孩子”。七八月拍得两块5亿多的地后,其他房地产商按兵不动,万松却主动给政府缴纳了累计上亿的购地款。资金大搬家中,万松的集资款又走了8000万。
  12月上旬,眼看万松花苑回款无望、资金不断外流,资金链面临断裂,慌了神的潘万松开始以三分、五分的月利率借钱,虽然筹到3500万,但多数人对万松已经失去信心,潘万松回天无望。
  12月下旬,万松房产资金链真正断裂。无奈之中的潘万松开始向同行求助,但看到他截至2007年6月底的4.5亿的借款余额和每月4000多万的利息支出,无人再去接盘。
  2008年1月,万松房产危机正式爆发,数百参与集资的民众聚众上访,政府进退皆难。
  但这依然是危机的序幕——金龙水东AB地块已将丽水地价再次改写:楼板价只有5000元,但在“7·31”拍地中,其他地产商所拿地块,几乎全部是以万元为参照值的。离水东地块不远处,庆龙房地产公司拿到的奚度地块,地价就超过了一万。
  “7·31”拍到土地的开发商就又都去找政府吵着退地。但是,政府不傻。政府根据“7·31”拍地所得,已经制定了诸如动迁和城市建设等众多支出,当然不能允许这种违约行为。
  那五块地买主只好承担违约责任。据业内的说法,仅此一项,损失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就得付出上亿的代价,所有“7·31”拍得土地的房地产公司因此元气大伤。  
  
  风声鹤唳,丽水地产业何去何从
  现在,丽水所有人都陷于尴尬的境地。
  同心房产2007年7月开盘的水木清华万元楼,在帮了他人之后,至今绝大部分无法回款,而每月集资的利息损失就达800万左右——但是,同心还不能降低房价,降价后改变了大家的预期,就更没有人买。2008年5月万锦花苑开盘时,同心再次引领房价跳水,均价降到了7000多,起价只有6000多。
  元正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赵伟龙,则将在5月开盘的碧湖镇别墅项目“瓯江花苑”均价定在7000多元。在拿地高潮中,规模还不大的元正没有拿到一块地,但现在,这成了他的幸事。
  现在,丽水房地产界一种普遍的声音,认为丽水房市,包括房价和地价重新回到了2007年7月31日的拍地之前。
  但是,显然,这只是表象。“现在丽水房地产的未来握在丽水老百姓手中,他们持币观望不买房,就是丽水房地产最大的问题。”张康说。
  但是,更大的问题是房地产企业严重紧张的资金链。据赵伟龙观察,丽水人在全国有不下200家的房地产公司,带动的投资至少超过百亿,他们都以丽水为“信用基地”,通过在丽水的民间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在丽水当地,还有七十多家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按业内说法,他们从银行贷款一般只占融资比例的30%,其余全靠自我积累和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占当地房企资金来源的比例,据业内经验数据,在将近一半。
  但是,在央行日益严峻的紧缩政策和部分地方房地产价格剧烈的下降中,房地产业是风声鹤唳。
  早在2007年10月之后的集资大战中,一些对房地产行业风险敏感的老百姓,在业内亲友人士指点下,已经开始将资金撤出房市,转入更为安全的行业。
  6月初,记者在丽水采访时,一位四十多岁的出租司机忧心忡忡地说,他有三四十万放在当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现在房地产风险太大,他想在年底到期后,就把钱拿出来,不再投入房地产。记者接触到的许多丽水老百姓有同样的打算。但眼下,他们还在观望。
  资金的紧张直接反映在利率上。即便是老百姓想象中信用最好的房地产企业金龙,开出的借钱利率也从2007年9月前的1.25%,上涨到2%的底线。
  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公司有资金紧张的流言传出。但在业内可以确定的是,2007年5月丽水房展会之后,原先财大气粗的房地产公司,几乎没人及时给当地媒体付广告费了。
  房地产企业开始抱团,三三两两地相互进行短期的融资支持。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都明白,任何一家公司垮下,都会影响到集资民众对整个行业的信心,他们必须共荣共生。
  政府更为尴尬。
  2007年政府原先应有的45亿土地收入,有一半因为“7·31”获得土地的公司违约而泡汤。
  2008年1月,政府拍卖3幅土地,仅一幅130多亩被金龙以4.5亿拿走,楼板价不到3000;4月政府再次推出4幅土地,只一幅成交,金额只有8120万。根据这个进度和市场行情,市政府年初定下的土地拍卖所得20亿的指标,要完成似乎很难,2007年定下连续供地1000亩的指标,也将难以完成。
  但是,比这个指标更重要的是丽水的经济社会稳定。在几乎家家都参与集资的丽水,一旦房地产公司资金断裂,成片倒下,将势必影响到当地百姓在房地产公司中的投资。而如果市场继续低迷,丽水税收的一半多将受到巨大影响,丽水的经济稳定也成问题。
  现在,被房地产绑架的丽水人和丽水经济社会,正在焦虑中等待房地产的复苏。  
  
  丽水五年土地经营史 
  
  对于工业非常薄弱又不能发债的地方政府来说,土地收益几乎成了惟一的指望。在2001年到2005年的五年中,丽水政府共获得29.58亿元的土地收益。但与此同时,政府收储土地的代价也越来越高,房价和地价也在直线上升
    
  自2000年撤地设市开始,丽水房地产市场就开始了缓慢的回升过程。但直到2003年,丽水的房价每平方米还只有2000多元,当时的楼板价每平方米也只在1000元左右。
  即便如此,2004年开始加码的宏观调控依然打断了这个相对缓慢的进程。2004年3月“两会”之后,政府推出的土地开始流拍。当时,负责国有土地拍卖的丽水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康开始出招应对。
  张康调研测算,按照丽水快速增加的人口和城区扩展情况,丽水每年需要投放500亩土地。“实际上,我们采取了基本满足需求并略紧的土地供应政策。”张康对记者说。
  为了维持地价,2004年丽水政府将土地供应大幅减少至240亩,同时采取了增加小地块供应、减少大地块供应的土地供应策略,以图激活土地市场。
  对于丽水这个小城来说,政府作为惟一的“地主”,对地价的影响举足轻重,供地的减少一定会影响到当时和未来的地价。2005年下半年,与上海杭州等地房地产市场普遍出现不同程度回落的走势迥异,丽水房地产市场开始明显回升,地价也开始一路走高。以2005年年中丽水行政中心S06地块为例,这块地当时的楼板价就到了每平方米近3000元的水平,房价则在下半年直接上了每平方米4000元。
  看到市场好转,政府见机行事。负责土地拍卖的张康,将当年的土地供应增加到528.4亩,但仍然按照“略紧”的思路,将供应控制在年初计划的600亩任务数之内。地价上涨,给政府带来了巨大收益,2005年当年,丽水市级财政从土地出让中获得超过13亿元的收入。
  2006年,地价继续迅速上升。年初,在政府出让的地块中,地价折合为楼板价后普遍跃上3000元大关,房价则开始超过5000元。年末,天金房产拍得的大洋路西侧地块和中山街东侧地块,楼板价已经超过了5000元,市区房价开始冲破6000。
  政府自然是最大的获益者。2006年这一年,丽水市级政府住宅和商用地土地出让640多亩,但收入却激增到近20亿。
  从土地获得建设资金,是丽水这个浙江工业不发达的地级政府不得已的选择。
  2003年以来的5年,丽水市级财政完成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1亿元,但直到2006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仅81555万元的预算内财政收入,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才能基本维持平衡,完全是吃饭财政,根本没有余力投入基本建设。
  2005年,丽水财政部门专门调研发现,全市2004年底主要因地方建设形成的67亿巨额政府债务,每年光付息就需要5亿元,还不包括近三年还本所需的35亿元。
  对于工业非常薄弱、不能发债的地方政府而言,土地收益几乎成了惟一的指望。但是,前些年的地价和相应的土地收入,还是不能应对庞大的地方建设支出。2000年建地级市时,丽水土地出让收入总共只有3723万元。于是,设法不断提高土地收益,几乎是地方政府惟一可能的应对办法。
  在撤地设市至2005年的五年中,经土地储备部门的运作,丽水市政府共出让和划拨土地1.04万亩,获得土地出让金收入36.91亿元,而支付出让地块收储成本仅7.33亿元,共产生土地收益29.58亿元。
  但是,为了获得市中心值钱地块,政府的代价也越来越高。撤地设市至今,丽水市本级拆迁的规模超过了100万平米。如同其他地方一样,征地拆迁往往引发许多矛盾,也使得证地成本越抬越高,这又促成了房价和地价的直线上升。
  设地级市的前五年,为了收储1.39万亩土地,土地储备部门累计筹集资金24.92亿元,共支付收储成本19.58亿元。如此算来,相对36.91亿的土地收入,政府从土地中获得净收益,其实也并不容易。

大中原 发表于 2008-6-17 23:21:33

关于丽水楼市,最近一期(6月12日)出版的《南方周末》的报道,简单明了。很容易看清楚楼市的运作流程或者游戏规则。

对有意于“经营城市”的地方领导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米奇 发表于 2008-6-18 08:28:47

商城的房價目前不會走低,但兩年后,一定會見分曉。大家好好看看,商城蓋了多少房子,真正有多少人住在那里,都是跟風買。

天强 发表于 2008-6-20 10:12:52

做梦的时候还梦自己住花园洋房呢商城的房价应该不会降现在的成本这么高一块地 政府赚了一半开发商不会做赔本生意 到最后还是买房者买单

天强 发表于 2008-6-20 10:19:44

 中国的很多经济问题很多是政治问题。股市是,楼市也是。楼价太高,老百姓不高兴,政府要把它打压下来。本来,楼价偏低甚至楼市崩盘,都不是政治问题。但是,如果其他的经济面形势不妙,短期可能出现通缩的问题,而恰恰此时,很多房地产商特别是很多大的房地产商都可能出现资金链的断裂, 那就是政治问题了。

天强 发表于 2008-6-20 10:21:14

  据说前段时间,政府有关部门紧急进行了房地产公司资金状况的调查。这的确是聪明和有作为政府的做法。数据统计,较有代表性的四家龙头性的地产公司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值。万科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1.52元,招商地产为-4.74元,金地集团为-7.52元,保利为-7.65元,这些数据也是各公司5年来的最低值。如果这些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商都出现这么严重的资金问题,而且其他的融资渠道都基本堵塞住(如恒大),很多公司只好卖地,可最后的买主只能是银行。如此之多的房地产公司破产,最后只能是银行买单。同时,房屋的供应量跟着就会是极大的萎缩,最后楼价又会出现新的暴涨......

周工 发表于 2008-6-20 12:13:59

回复 26# 的帖子

盖的却是很多,估计都是闲置,商城没有那么多的需求量,而且大多人员都往外走,本地消耗不了。。

飘~ 发表于 2008-6-20 14:58:23

商城本地据我了解想买房的人还是非常多的,特别是乡下人到城市买房的很多,因为现在在乡下盖一栋房子的成本也在15-20多万,跟城市的商品房差不多,我们商城人相信目前投入最大的还是住房,我虽然在外地工作,可还是希望在家乡能早些买下房子,这是大多数在外地的人的想法.

雪月枫火 发表于 2008-6-20 16:39:43

回复 31# 的帖子

情况确实是这样的,而且商城的房价和大中城市相比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不会有大幅的下降。我们只希望不要增长过快就好了。

快乐人氏 发表于 2008-6-21 01:56:34

原帖由 fgj 于 2008-6-16 12:51 发表 http://bbs.deey.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们商城房价定会降到1000元以内

朋友,那是不可能的!

请你首先考虑一下房子几十年地租的因素,

其次考虑一下建筑成本的因素,

然后才是房子消费年限的因素。

死心彻底 发表于 2008-6-22 20:30:30

期望楼主会预言成真吧!!

林间小溪 发表于 2008-7-22 09:13:19

房价可能涨可能落,但地价只会涨了.

米奇 发表于 2008-7-22 09:19:26

商城的商品房現在已經賣不動了,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嗎?

塞外飞哥 发表于 2008-7-22 11:26:22

原帖由 米奇 于 2008-7-22 09:19 发表 http://bbs.deey.cn/images/common/back.gif
商城的商品房現在已經賣不動了,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嗎?
对俺来说当然是个好现象,或许有生之年能去县城住住!要是有个网友聚会啥的,不要太方便!呵呵!

默鱼 发表于 2008-7-22 13:53:53

回复 32# 的帖子
还跟大中城市比呢?我记得在报纸上看过商城是国家级贫困县阿

雪月枫火 发表于 2008-7-22 15:43:41

是的,商城确实是国家级贫困县,而且近期不会摘掉这顶帽子。

小瓶子 发表于 2008-7-22 17:05:30

房价上涨其实也可以看出咱商城的经济会越来越好.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商城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