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 发表于 2012-6-11 21:11:07

[原创] “无字天书”毛爷山大揭秘(连载之六)



            第二章      欲识毛爷真面目



    人类历史的天空,总有一些相似的星辰在交相辉映。
淮河滚滚东流去,岁月的风帆浩荡,烟尘万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翻看中国历史,有多少鸿才大儒、英雄豪杰,皆出自豫南信阳大别山中。
古往今来,信阳这一方热土上群星灿烂,俊杰辈出,书写了无尽的风流,在历史上代不绝书。他们分布在大江南北,全球各地,或入将拜相,或驰骋疆场,或发明创造,或著书立说……
从古代的息夫人、春申君、孙叔敖等等,到现代的李德生、许世友、洪学智、尤太忠、郑维山、万海峰……
    大别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淮滨人、一代名相孙叔敖,兴修水利,厉行法治,施教于民,布政以道,助楚庄王称霸天下;潢川人、楚相春申君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开发东吴,治理水患,被尊为江南一带的人文始祖,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的庆祝演出中,开场就演唱了一曲《告慰春申君》来纪念他;固始人、被乾隆皇帝御封“开漳圣王”的陈元光,率5000弟子开发闽南大地,将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光山人、宋朝宰相司马光,年少时就留下砸缸救人的美谈,继而写就鸿篇巨著《资治通鉴》,被尊为中华史学界之泰斗;信阳市人、一代文豪何景明,系明代“文坛四杰”之一、“前七子”领袖,名播中华文坛;祖籍光州固始的郑成功将军,收复台湾、英勇抗清,建不世之功,成为名满天下的民族英雄;固始人、清代状元吴其浚著有《植物名实图考》,成为一代植物学泰斗;商城县人周祖培,历任吏部、刑部尚书,成为清末重臣……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发生在大别山中的一则陈年往事——
1958年,毛泽东南下视察路过河南信阳地区时,当时担任信阳地委书记的路宪文奉命来到专列上,向毛泽东汇报工作。
路宪文事先让秘书班子准备了大量的工作材料,可以说是成竹在胸,满以为毛泽东问什么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
没想到,见到路宪文之后,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毛泽东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信阳这个地方历史上有位孙叔敖,你知道吗?”
    路宪文却一时语塞,答不上来,他没有想到毛泽东会问他这个问题。
毛泽东告诉路宪文,孙叔敖是信阳淮滨县期思人,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宰相,还是一位治水的专家,是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
信阳在古代名叫“申城”,毛泽东又问路宪文:“申城的历史名人宋士杰,你知道吗?”
路宪文又被问住了,毛泽东接着告诉他:“你没看过《四进士》这出戏吗?这个人是专门为民告状的。”
问来问去,路宪文对信阳的历史是一问三不知,这使毛泽东很不满意,非常失望!
毛泽东为什么要考察路宪文这个地方“一把手”的历史知识呢?他是不是在故意为难人家、显示自己有学问呢?
非也。毛泽东认为,作为领导一方的干部,如果不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怎么能继往开来,管理好此地呢?所以,毛泽东一贯主张领导干部要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才能。
    盘点信阳春秋,数不尽风流人物。
    毛爷即是其中极具风骚的一位。
让人感觉诡秘的是,对于毛爷其人其事,民间却有着内容不尽相同的多种说法。
毛爷其人是去有影来无踪。相传,毛爷及毛爷庙的历史渊源,至少发生在三百多年前,最远似乎可以回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唐朝时期。
毛爷山地区的人们把讲述历史上的人和事,称之为“款古文”。我从小就喜欢听老一辈人“款古文”,从而听到了关于毛爷的多种传说。
近年来,我又走访了毛爷山地区很多位识文断字、善于“款古文”的原住民,详细了解了毛爷及毛爷庙的来龙去脉。
    现在,就让我们来“款古文”,说一说毛爷的那些事。
    毛爷的故事,是一种典型的悲怆的“伤感文学”。

                        唐朝毛将军忠烈千秋

         故事来源:根据毛爷山地区光山县白雀园镇《镇志》的记载整理


    据毛爷山地区民间人士传说,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乱世纷争中,有位忠心报国的毛将军,领兵在光山县白雀园镇鸡冠山东北部的山头——就是如今的毛爷山上,与叛军进行了激烈交锋。

在异常惨烈的战斗中,毛将军被军中奸细出卖并设计生擒,但毛将军宁死也不愿意卖国投敌,被叛军拉到山头上处死了。
毛将军视死如归,从容就义,他死后尸体却挺立在山头上,很长时间也不倒下,令叛军大惊失色,一时间传为奇谈。
消息传到朝廷,当朝皇帝得知后,为失去这位忠臣而痛惜不已。为了表彰这位以身殉国的大将,朝廷下旨追授为国捐躯的毛将军为王爷之职,将其殉难之地方圆数百里的地域赐为他的封地,并将此山赐名为“毛爷山”,命人在毛爷山的山顶上修庙,庙里供奉毛将军的画像,永为纪念。
毛将军的赤胆忠心感动了朝野上下,从此,毛爷山周边地区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自发地前来祭祀毛将军,形成了本地民间的一大庙会习俗。

民间义士毛公义薄云天
    讲述人:雷德晏,毛爷山地区商城县余集镇杨棚村塘洼原住民,博学鸿儒,中共党员,原红四方面军流落回乡人员,已故,享年70岁   蔡大新,毛爷山地区商城县余集镇杨棚村龙潭原住民,乡村识文断字之“土秀才”,已故,享年58岁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闯王”李自成。此人却是残暴至极,所到之处,不分良莠,都是一通血腥的杀戮,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
话说“李闯王”率部来到河南光州境内后,又开始任意滥杀无辜。毛爷山地区有一位姓毛的老年人,他心地善良,德高望重,常常伸张正义,打抱不平。毛公对起义军随意杀人十分愤慨,觉得自己一个七老八十的人死不足惜,为了使黎民免遭涂炭,使子孙后代不至于断了烟火,他决定挺身而出,千方百计设法制止。
一番冥思苦想之后,毛公计上心来——他打造了一只长约九尺的巨型铁鞋,安放在毛爷山脚下一条比较宽阔的土路旁,预计起义军很可能要从此经过,以引起“李闯王”的关注。
“李闯王”率部来到毛爷山地区,经过一番例行的血洗过后,此地阖境十室九空,哀鸿遍野,白骨杂陈,了无人烟。可是,路过毛爷山脚下时,有兵丁来报,说是发现路旁遗落有一只巨大的铁鞋,没想到世间竟然有穿这么大号的鞋的人,看来此地可能藏有非常了不起的高人,前方吉凶难料,请示“李闯王”是否继续进军。
李自成闻讯后也上前去观看,不禁吓了一大跳,吩咐左右马上分头寻找此地的大脚之人,带来问问其摆出此物,究竟是何用意。
可是,要想在当地找个大活人问话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居民都几乎被杀光了,个别侥幸逃脱的也都远远地躲藏起来了。到了入夜时分,天地之间呈现出“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景象。
四处搜寻无果、正准备失望而归的一群兵丁突然发现,毛爷山附近的一处茅庵里,还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光。
兵丁们按图索骥,进入这户人家,发现屋里只有一对老年夫妇坐对孤灯发呆。一问,屋内的主人姓毛,在道旁安放大铁鞋正是他所为。
毛公夫妇马上被绳捆索绑,带到李自成面前。“李闯王”责问毛公这样做是何道理,毛公就直言相告,苦口婆心地规劝李自成做人不可违背天道人伦,更不能胡乱杀生,不然就会遭到上天的神灵报应,说得很多起义军将士频频点头。
不可一世的李自成哪里听得进这番逆耳忠言,他不由得勃然大怒,吩咐兵丁立即将两位老人斩首示众,以绝后患,免得他们再说下去动摇了军心。
毛公夫妇当即就被砍下了脑袋,但奇怪的事情接踵而至——后人称之为“毛奶奶”的毛公的老伴,被杀后尸体倒伏于地,毛公的无头尸身却直挺挺地立在地上,并没有倒下去。
这番异象使众多起义军兵丁吓得面面相觑,认为此人一定是神灵附体,以此对李自成滥杀无辜表示强烈的不满。
此情此景也令李自成大惊失色,这才意识到自己杀人太多有些做过头了,惹得天怒人怨。他只得鞠躬祭拜毛公,许诺再也不敢杀害平民百姓了。
为了表示悔罪之意,李自成传令让手下人就地取材,在毛爷山上建了一座简陋的小庙,取名“毛爷庙”,用来祭奠毛爷的亡灵,让毛爷夫妇安眠。
事后,毛爷山周围幸存下来的百姓念念不忘毛公的大恩大德。到了每年的正月十六日,群众纷纷到毛爷山上拜祭毛爷和毛奶奶,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毛爷山庙会的习俗。                               (未完待续,欢迎各位老乡和网友提出宝贵意见)










千寻 发表于 2012-6-12 11:32:08

知道庙会的由来了

午夜心桥 发表于 2012-6-13 07:52:49

我所知道的毛爷山的来历:民国初年,白朗起义,杀遍鄂豫皖三省,当杀到余集白雀和观庙三地交界处杨棚村龙潭组时,人们为了避乱都跑到毛爷山上寨子里,当时是毛公当寨主。白朗打到这里没看到 人 ,就觉奇怪,后来听说人都跑到寨子里去了,就下令攻打寨子,由于此山易守难攻,攻打很长时间也没攻下,就下令死守,认为总有一天寨子里会弹尽粮绝,围堵3个多月,眼看寨子里无粮草了,怎么办?这时毛公想出一个计策:把寨子里仅有的三升米煮成饭喂了一头猪,然后把这头吃饱喝足的猪推下山去,这头摔死的猪被白朗军发现后,拿回刨吃,开膛后发现猪胃里全是米饭,他们认为这毛爷山上连猪都吃的是粮食,说明山上粮草丰足,就下令撤兵。毛公以此策救了寨里的百姓。当白朗军撤走到与观庙交界的双河街时听说毛公此策,感觉上当受骗了,一声令下杀回毛爷山,给毛公杀个措手不及,很快就攻下寨子,把毛公五花大绑,砍下他的人头,可是毛公的人头落地后,身体没倒,吓坏了白朗军,认为他是神,就赶紧撤兵走了。后来老百姓认为:一是毛公为他们而死,二是多次搭救当地老百姓的命,三是死后尸体不倒是神。为了感激这位寨主,就在毛爷山上为其抓像修庙以示纪念。后来形成惯例,每年正月十六人们都去朝拜毛公。在文革时代,为了破四旧立四新,红卫兵砸烧了山上 的庙,当地大洼沟的一余姓村民得到消息后,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连夜把毛公的像偷偷的抱回家中埋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再次为毛公建庙,他才把毛公的像起出来,送到新建的庙中,直到现在。

剑客 发表于 2012-6-13 08:59:43

午夜心桥 发表于 2012-6-13 07: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所知道的毛爷山的来历:民国初年,白朗起义,杀遍鄂豫皖三省,当杀到余集白雀和观庙三地交界处杨棚村龙潭 ...

             有此一说,我们年少时也听老年人“款古文”说过这一段故事,老乡看来也是毛爷山地区的人吧?

大别山摄影 发表于 2012-6-13 09:52:51

关注....

freewind20 发表于 2012-6-13 11:12:44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我顶啊。接着顶

剑客 发表于 2012-6-14 21:39:54

本帖最后由 剑客 于 2012-6-14 21:41 编辑

大别山摄影 发表于 2012-6-13 09:52 http://bbs.deey.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注....

            呵呵,余先生能够有兴趣关注,我举双手欢迎啊!
    《“无字天书”毛爷山大揭秘》连载之一中,配发了一幅“2012年正月十六日毛爷山上的盛况”的照片,就是余先生拍摄的作品,这是链接http://bbs.deey.cn/thread-167155-1-2.html,不知道余先生看到没有?
    余先生是老作家了,不要仅仅关注,还请对拙作多提宝贵意见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无字天书”毛爷山大揭秘(连载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