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 发表于 2012-5-29 09:27:47

[原创] “无字天书”毛爷山大揭秘(连载之五)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国人因此沾沾自喜,“中国威胁论”也一度在国际社会甚嚣尘上,引发了周边一些国家的担忧。然而,一些只相信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思考的外国学者,来到中国内地实地考察后却认为,中国离强大的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因为中国各地随处可见饭店、商店和娱乐消费场所,却很少看到书店,更很少看到中国人在读书。在外国人看来,“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人不能不吃饭,也不能不读书,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吃饭。而我们呢,有多少人敢拍着心坎窝说自己每天看书学习的时间,多于吃饭的时间?不争的事实是,“刘项从来不读书”、滥竽充数之辈充塞于途、不学无术之人不以为耻反而为荣,已然成了我们的社会通病。2012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正式发布,调查显示,50.7%的受访国民承认近年来自己的书刊阅读量是微乎其微。我们当然不能无限放大精神的力量,却也不能否认当前存在严重的“文化短视”行为的人并非少数。如今有很多人从心里看不起读书人,认为“书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钞票花”,“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们身边的一些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反而发了大财的事例比比皆是,让“读书无用论”有了很大的市场,很多人据此认为事实胜于雄辩,书籍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很多时候毕竟没有钞票的魔力更能征服人!“知识就像内裤,看不见但是很重要”,人类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洪荒迈向文明,从贫穷变得富足,无不伴随着优秀的书籍这种无形的精神食粮。国家因读书而富强,民族因读书而兴旺,人生因读书而博大。世界上大凡大有作为之士、对人类有贡献之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喜好读书之人。著名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先生说过:“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与其家里人的往来书信受到后人的追捧,各种版本的《曾国藩家书》近年来已经数度再版。在家书中,曾国藩曾晓谕家人:“唯读书可变化气质。”毛泽东的诗词中则有“一篇读罢头飞雪”的名句,道出了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的沧桑之感。读书的过程,是对人生的自我提升与完善。读书,使人眼界开阔,智慧提升;读书,使人融会贯通,思接千载;读书,使人心胸豁达,视通万里;读书,使人博学多识,学富五车;读书,使人类的思想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心灵绽放出自尊与自信的花蕊……阅读其实是为了生命、为了成长,一个人的思想广博了、自由了,就会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应当学习外国人,将读书作为全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一次,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谈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手里也拿着一本书。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就是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读书即使不太可能给你带来“颜如玉”和“黄金屋”,但你仍然需要读书。对于读书的益处,享誉全国的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人生与家庭问题谈话类节目《今夜不寂寞》的资深主持人张明,在节目中说过的这样一句颇有哲理的大实话,让我过耳不忘:你买一本书读了以后,哪怕觉得书中只有一句话让你记住了、对你管用,这就是值得的。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表明毛爷是否读过书,我却推断毛爷应该是个读书之人,我还可以肯定的是,毛爷就像三国乱世中的英雄豪杰关云长那样深明春秋大义,不然就很难解释他为什么会毅然做出舍身护民的义举。从少不经事的少年,到意气风发的青年,再到饱经沧桑的中年,一次又一次地仰望着毛爷山参禅悟道,我常常思量:“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古今中外颂扬英雄豪杰的精妙词句可谓浩如烟海,用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来形容毛爷其人其精神,似乎都是不为过的,但毛爷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文人骚客们却没有留下关于毛爷的只言片字,这不能不说是毛爷山地区的一大遗憾。当年,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到“美景甲天下”的杭州游览,漫步在“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苏堤上,他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即兴赋诗《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云:
   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很显然,郁达夫的这首诗的诗眼,在“江山也要文人捧”这一句上。这句话可谓是至理名言,笔墨文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某一处原本默默无闻的山水风光一旦被文人用笔墨吟咏唱和,往往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胜佳迹而扬名立万、万古流芳。古往今来,天下名胜莫不是因留下了名家巨擘的足迹和诗赋绝唱而声名远播,文因山作,水因诗名,山水与诗词相得益彰。杭州美景先后经白居易、苏东坡、柳永、林靖和、岳飞、秋瑾等诗词大家的笔墨着色,而文化韵味倍增;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而闻名遐迩;醉翁亭,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传播后,名满天下,吸引着万众登临……这方面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事例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从历代史志到现代典籍的记述中,可以找到的长江、汉水之间的“赤壁”有9个之多,有赤壁在蒲圻、黄州、汉阳、汉川、嘉鱼、武昌、钟祥等说法。当年,大诗人苏轼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多次游览城外的赤鼻矶(“鼻”与“壁”同音),写下了词风豪放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认为,可以确定苏东坡所写的黄州赤鼻矶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发生地赤壁并非一处,因为此地既不在樊江上游,又不在长江之南,与史书记载的赤壁大战的发生地点不符。对此,东坡先生也未作肯定,而是在其作中写下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明确地指出,那旧营垒的西边,据人说那就是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这句话却为赤鼻矶披上了神秘色彩,此地因此被后人誉为“文赤壁”(蒲圻则被称为“武赤壁”),吸引着众多游客蜂拥而至。从前很少有人光顾的黄州赤鼻矶,如果没有大诗人苏东坡来捧,能否成为旅游胜地呢?显然可能性不大。盖因此,清康熙年间,为了纪念为赤鼻矶扬名的苏东坡,黄州知府、画家郭朝祚干脆将赤鼻矶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题写了匾额。   风光如此,人物亦同。鲁迅先生说:“历史下来,往往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即使在当世影响极大,人所共知,如果没有文化人为他们著书立说、树碑立传,那么,他们迟早要被时间的长河所淡化和遗忘。中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影响深远的大诗人白居易有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火热的生活催生灵性的歌者,光辉的人物希冀不朽的篇章,当今正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更是需要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所以,我想,如果用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文字将毛爷的事迹整理成册,传于后世,挖掘、记载毛爷的历史,归纳毛爷的思想与精神,传承毛爷山的文化财富,既能使各界人士对毛爷其人其事的了解更加清晰、全面、准确,树立毛爷的精神与文化丰碑,也能够填补毛爷山地区的一项历史文化空白。    不过,人一上百,形形色色。有的人却认为我将毛爷如此这般大书特书没有什么必要,更不认同我将毛爷山视为“无字天书”,认为我是在无限拔高、无中生有,“我在毛爷山脚下生活了几十年,也没有看出来毛爷山是什么‘无字天书’呀”、“毛爷山不过是稀松平常的那个样子,没有啥可写的”,还有人不屑一顾地冷嘲热讽曰:“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在这里装什么圣人说三道四,唱什么高调?管那么多闲事干啥?”……在这里,我想借用孟子的话来一番自我表白:“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老夫子这句话是说,我哪里是喜欢和人家争执、抬杠,我只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说两句。我从来都认为自己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在茫茫人海中只是非常卑微渺小的一个分子,自觉才疏学浅,笔力不逮,能力有限,可能没有文豪们的如椽大笔,难以淋漓尽致地诠释毛爷这位大别山的民间英雄的豪情壮志和精、气、神之万一。我创作此书只是抛砖引玉之举,即使不能妙笔生花,捧不了毛爷,也愿意以此作引子和铺垫,诚挚期盼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著书立言,共同挖掘毛爷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彼时,本人定当秉烛夜读,拜读其作,并“学而时习之”。欣赏了很多次现场演出后我发现,中国人观看节目似乎没有鼓掌致谢的习惯,即使演员表演得很用功很精彩,有的人也懒得鼓掌,缺乏最起码的礼节。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观众的文化素养跟不上,阳春白雪的东西自然会曲高和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国人一直以来腼腆、含蓄惯了,抑或是喜欢“玩深沉”,不像外国观众那样热情奔放,喜怒露形于色,在演出中台上台下很容易形成良性互动;再有,有些人已经变得冷漠而麻木,心态不是那么阳光,对美好的事物也无动于衷,就像一个小品里的台词说的那样“我就不鼓掌,憋死你”……总之,现在的观众或者读者的口味,是越来越刁钻古怪了。如此情境下,如今很多作家的心已很难平静下来,为了打开市场销路,就剑走偏锋,千方百计地去“讨好”读者,一味迎合读者和市场的喜好,而放弃了使命感、厚重感和美感,推出快餐式、娱乐式和渲染感官刺激的低俗之作,甚至进行“下半身写作”,使得当下消费主义、恶俗之风极为盛行。一些作者很善于“讨巧”,粗制滥造、快速出炉了一大批以艳情、性爱、猎奇描写为主要特色的读物,虽然很是叫座,吸引了数不清的眼球,但热闹一阵子之后很快就被人遗忘,充其量也只是制造出了一大堆华丽的“文字垃圾”而已。唐穆宗曾问大书法家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先生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要想行其文,必先修其人,人正笔方直。我为什么要要在本书中像有的读者认为的那样,去“唱高调”呢?因为文学担负着构建人类精神世界的神圣职责,文学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她的生命力源于对理想、崇高的描绘与歌颂。一个作家如果放弃了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放弃了对理想的呼唤、美的诉求、爱的礼赞,其作品就必然会缺乏滋润心灵的深远力量。为家乡写东西,我如此毫不讳言地秉笔直书,痛陈时弊,也许会使得有的人不高兴、“不感冒”,但我之所以不去当“好好先生”,诚如民族英雄岳武穆在他的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中所言:“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曾跟我交流说,现在人们普遍重视建设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但是精神大厦的建设有多少人重视呢?比较而言,当前建设精神的大厦比建设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更为重要、更为紧迫!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很多事是只见物质不见文化。不客气地说,要想看懂毛爷山,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有些人一定要坐井观天,狭隘地看问题,怎么也咂摸不出毛爷山的文化味来,我只能用现在网络上常用的语言来说,真是“无语”了。一些人对毛爷和毛爷山的曲解和非议,反而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在本书中着重阐述的当下道德与文化的缺失,已经到了亟待拯救的程度这一不争的事实!    就此机会,我要奉劝某些胸无点墨、心中缺少道德律条之人一句逆耳之言:你怎么臧否我个人、评价我的拙作都可以,这是你的权利。但是,污蔑毛爷却是不可取的,你不尊重毛爷,有损自己的德行操守,于己大不利矣。殊不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对于5000多年来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对于先贤大儒和英雄豪杰,当心存敬畏,宜抱着感念之心、虔诚之意、学习之念头,你若搞不懂敬而远之也就罢了,但也不要去亵渎和污辱,你欲引火烧天,烧不了上天,伤的只能是你自己那只引火的手! 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地域,是缺乏发展底气与进步后劲的;一个不重视文化的地域,是注定要落后的。    对于毛爷山地区的人们来说,毛爷山是一座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山。    普通的是外表,不普通的是其文化底蕴。毛爷山究竟是普通的还是不普通,取决于观察者的修养和境界,观察者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毛爷山,得出的结论就会大相径庭。    毛爷山平静的表象之下,一草一木一石一岭似乎都写满了重重禅机咒语。毛爷山就像是一部深奥的“无字天书”,读懂了它,你就会认识到什么才是真、善、美,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不过,至今我也不敢说就完完全全读懂了这部“无字天书”。在毛爷山面前,我感觉自己仍然只是小学生。“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是一代伟人周恩来青少年时代在天津南开学校就读时,写下的一副自勉联。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天地方是学问最深的巨著。盖因得益于“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从一个风度儒雅的青年才俊,成长为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人民领袖,成了海内外几乎有口皆碑的“超人魅力举世难双”、“近于完美”的人。    遍览豪杰事,昭示后来者。周恩来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书”的经验之谈启迪我们,读书可以养心,关键在于方法对路,有所选择,正如我国西汉时期的大哲学家刘向说的那样“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先生提出的读书观点,其意是说,书就像药物一样,善于读书,可以医治人们的愚蠢等病症,其要旨在于“善读”二字。在人生的匆忙旅程中,我们何不按照先贤的教诲,仿效周公,做个“善读”之人,抽出些许时间,静一静五味杂陈的疲惫心灵,读一读有文字的读物,还有毛爷山这部“无字天书”呢?读懂了毛爷山这部承载着毛爷其人人格魅力和精神财富的“无字天书”,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古代圣贤对话,你就会明白——    一个人的思想能够走多远,他(她)的人生就能够达到多大高度。    有怎样的思想,就有怎样的追求。    有怎样的追求,就有怎样的境界。    有怎样的境界,就有怎样的活法。    文化素养,决定人们看问题的广度。    思想境界,决定每个人思考事物的深度。    人与人之间的生命长短可以相差无几,人生的高度和厚度却是千差万别。    朋友,你将会度过怎样的人生呢?                                  (第一章连载完,欢迎各位老乡和网友提出宝贵意见)

乡恋大别山 发表于 2012-5-29 09:43:29

说了这么多,有什么用???老子一个月工资就那丁点,吃饭、交房租、水电费、电话费、路费、买不起鞋钉鞋后掌.......然后就所剩无几,房子----需求层析里边最最基础的需求都得不到保障,医疗得不到保障,安保得不到保障,忘却一切,上网图个自在,还被脑残骂是“连书都不看@#¥%&%&&&*”。真的很烦人呐!

乡恋大别山 发表于 2012-5-29 09:50:06

还大谈特谈看书的重要性,老大,您以为这什么年代了。您还真以为现实环境跟书里边说的一样,不看书的人就是大白痴,或者不看书的人没修养,不看书的人就是不想看.........??????拜托,该到现实世界生活一段时间了。别腐儒一样的大谈特谈书籍有多重要了,都是废话。有本事应该探究一下,如何让生活压力沉重,生活节奏快或紊乱的人能够看得上书。

¤枣树秋 发表于 2012-5-29 13:43:31

太长了啊,没耐心看下去了

新人老夏 发表于 2012-5-29 14:42:02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谁还会去书店买书看呢,书卖不掉,并不是没有人看,其实大家都是在网上看了。

剑客 发表于 2012-6-8 10:53:57

本帖最后由 剑客 于 2012-6-8 10:56 编辑

乡恋大别山 发表于 2012-5-29 09:43 http://www.deey.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了这么多,有什么用???老子一个月工资就那丁点,吃饭、交房租、水电费、电话费、路费、买不起鞋钉鞋后 ...

呵呵,老乡言之有理,不过这里面原因复杂,涉及体制问题等诸多因素,却不是我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写东西必须有个主题,否则就是写“跑题”了。

乡恋大别山 发表于 2012-6-8 11:01:12

剑客 发表于 2012-6-8 1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老乡言之有理,不过这里面原因复杂,涉及体制问题等诸多因素,却不是我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写东西 ...

抱歉,本人讲话确实过分了,但本人发誓绝不针对您。您的文章我已经完整拜读,如果允许,我想借用一下投稿在我们单位的内部报刊上。

剑客 发表于 2012-6-8 11:07:20

乡恋大别山 发表于 2012-5-29 09: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大谈特谈看书的重要性,老大,您以为这什么年代了。您还真以为现实环境跟书里边说的一样,不看书的人就是 ...

      您的这个观点我倒是不敢苟同,不管是在什么年代,读书都很重要,正是因为现实环境如此这般,我们更有必要多读书,这同您说的问题是两码子事,不可混为一谈。读书本无错也无罪,只是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乡恋大别山 发表于 2012-6-8 11:16:54

剑客 发表于 2012-6-8 11: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的这个观点我倒是不敢苟同,不管是在什么年代,读书都很重要,正是因为现实环境如此这般,我们 ...

我不是说读书不重要,这种说法,您真的认为我能说的出口吗?
我的意思是,现在更多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引导人们看书,而不是一味重复“读书重要”,读书有多重要,说实在,不识字的大妈都知道。
但就像我这样的,心态十分浮躁,工作强度比较大,往往跟到心累、心烦,有什么办法能够引导像我这样的人来重新拿起书本,这才是最迫切的。

剑客 发表于 2012-6-8 11:17:04

乡恋大别山 发表于 2012-6-8 1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抱歉,本人讲话确实过分了,但本人发誓绝不针对您。您的文章我已经完整拜读,如果允许,我想借用一下投稿 ...

   老乡客气了,不必抱歉,交流就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嘛。拙文可以在贵单位的内部报刊上刊发,只是请惠寄几份给我留个纪念吧。

乡恋大别山 发表于 2012-6-8 11:21:44

剑客 发表于 2012-6-8 1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乡客气了,不必抱歉,交流就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嘛。拙文可以在贵单位的内部报刊上刊发 ...

说实在的,我们单位负责内刊的就一个人,比我还浮躁,口味尤其偏重“短、平、快”的东西,一个月就出一期,他只负责排版,剩下时间不分黑夜与白天的只顾玩什么网络游戏。哎!没办法,人家是东北师大毕业的,来我们企业时间也很久了,谁也拿他没办法。

剑客 发表于 2012-6-8 12:09:54

乡恋大别山 发表于 2012-6-8 1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实在的,我们单位负责内刊的就一个人,比我还浮躁,口味尤其偏重“短、平、快”的东西,一个月就出一期 ...

         哎,哪儿都有不公存在,你们公司的内刊在网上能看到吗?

乡恋大别山 发表于 2012-6-8 12:22:09

剑客 发表于 2012-6-8 1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哎,哪儿都有不公存在,你们公司的内刊在网上能看到吗?

不能。

幻梦湮灭 发表于 2012-6-8 13:19:56

这几年有些人的道德沦陷,也许缺少的就是这种知识的精神食粮

不蔓不枝 发表于 2012-6-9 11:09:05

   “江山也要文人捧”但愿你的大作把我们商城的锦绣山川给捧红了。

剑客 发表于 2012-6-9 12:23:38

不蔓不枝 发表于 2012-6-9 1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江山也要文人捧”但愿你的大作把我们商城的锦绣山川给捧红了。

    呵呵,我只是抛砖引玉,即使不能妙笔生花,也愿意以此作引子和铺垫,为挖掘家乡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尽一己之力。

不蔓不枝 发表于 2012-6-9 19:20:42

剑客 发表于 2012-6-9 12: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我只是抛砖引玉,即使不能妙笔生花,也愿意以此作引子和铺垫,为挖掘家乡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 ...

    不愧家乡对你的养育,佩服。

剑客 发表于 2012-6-9 20:05:44

本帖最后由 剑客 于 2012-6-9 20:07 编辑

不蔓不枝 发表于 2012-6-9 19:20 http://bbs.deey.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愧家乡对你的养育,佩服。

   您过誉了,谢谢您的鼓励,我将此视为对我的鞭策,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不蔓不枝 发表于 2012-6-9 20:36:08

剑客 发表于 2012-6-9 2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过誉了,谢谢您的鼓励,我将此视为对我的鞭策,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难得你的文才,也难得你的社会责任心,更难得你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无字天书”毛爷山大揭秘(连载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