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 发表于 2012-5-17 18:21:52

[原创] “无字天书”毛爷山大揭秘(连载之四)

本帖最后由 剑客 于 2012-5-17 18:25 编辑

四    常言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如果将毛爷庙的始建时代从大明朝而非从相关历史证据明显不足的唐代算起,毛爷山至少经历了300多年的光阴流转,岁岁年年前来毛爷山上参拜的芸芸众生何止百万千万?
然而,能够真正读懂毛爷山,悟透毛爷其人、其事、其精神实质者,不知能有几人?
      我们常常怀着一颗私心去祭拜毛爷,许下N个愿望,希望毛爷保佑我们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平安无事……
可是,不知道有多少拜谒者是来朝圣的,是怀着见贤思齐,品味、学习毛爷大公无私的品德的愿望而登上毛爷山,在仰视毛爷所作所为的同时,去虔诚地祭奠他高洁的灵魂的。
虽然我不能也不必苛求人们都要思虑那么多那么远,但我敢肯定地说,相当多的一部分年年都要上毛爷山的人,对于毛爷只是一知半解。
不仅是毛爷山,对于生活中诸多再也熟悉不过的事物,很多人往往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的人过日子都非常现实,认为作为人只要“能赚钱、会花钱”就行了,关注自身利益尚且犹顾不暇,其他的就不用去管也不愿去想那么多了,更不会有多少精神层面的追求。
当今世界西风东渐,光怪陆离,现代人创造了表象辉煌的物质文明,却再也难以享受精神世界的从容与安适。
我们已经逐渐远离了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脾气却越来越暴躁、心情越来越复杂。
我觉得当下很多人都是“心理残疾”的人。
这样说绝不是无稽之谈,或者是危言耸听。有学者认为,当前精神贫乏的人,要远远多于物质贫穷的人。
2011年11月26日,在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秘书长、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总督导徐凯文教授作报告指出,我国约有2.48亿人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和矫正治疗,绝大部分是各种抑郁、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
据统计,中国人的精神障碍发病率在1986年是1.09%,1993年是1.12%,到2005年则上升到17.74%。从1993年到2005年的十多年间,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和心境障碍(如抑郁症)等主要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呈现大幅增加趋势。
徐教授认为,我国精神障碍发病率从1986年到2005年的增长曲线,与我国这20年来的GDP总量增长曲线一致,这与社会处于转型期不无关系。经济的快速发展,理想、信仰的缺失,绝对“自由主义”、“重商主义”价值观的横行等,使人们的心理变得越来越脆弱。为了满足无底洞般的欲望,越来越多的人疲于奔命,变得焦虑、自恋、偏执,变成了“病人”。
       诚哉斯言!
在现代社会,精神生活贫乏的人并不在少数。君不见,时常有人感叹“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一声叹息的背后,折射出精神世界的无聊与空虚。
当下,人们大都注重外在的东西,用金钱来衡量一切,跟着感觉走,却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幸福,“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幸福指数”普遍不高。
钱原本只是货币,现在却被很多人赋予了无穷多的意义,古人尚且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很多现代人却是“穷得只剩下钱了”,将物质作为人生的全部意义之所在去追求,推崇极端享乐主义、过度消费主义,暴殄天物,挥霍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还自鸣得意地以为这就是“享福”,就是一个完整的、没有白活的人生。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真实的“我”,展示在外部世界的,则是另外一个经过包装的“我”。是非曲直善恶对错,灵魂深处的真实的“我”是有一杆秤进行衡量的,没有哪一个心智发育健全的正常人,能够逃得开心灵的自检、良知的拷问。
很多人纸醉金迷,内心塞满了利和欲,否定人性的存在,“大脑不发达,小脑发达”,认为刁钻狡诈是精明,小小年纪就变得少年老成,说瞎话张口就来,连草稿都不用打,经常将良心扔在犄角旮旯的垃圾堆里,让流浪的野狗给叼走吃了。他们的灵与肉已经分崩离析,搞得人格分裂,精神迷乱,灵魂缺失,心灵扭曲,内心和精神世界充满了虚无感,几乎没有了“真我”,说是一套做是另一套,折磨着自已的良心,只剩下动物存活的原始本能,脑满肠肥之后,唯有疯狂地追求无穷无尽的物欲带来的短暂刺激与片刻满足。
如果没有健全的灵魂,即使拥有强健的体魄、富足的生活,也只能是行尸走肉,精神方面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尽管社会风气已是岌岌可危,假、大、空泛滥成灾,对道德的渴望、对善良的呼唤,却蛰伏在普罗大众的心中,构成了社会舆论的主流,道理很简单——即使是穷凶极恶之人,也不想出门问路,就碰到一个故意让你南辕北辙的坏小子。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在思想多元、人心浮躁的当下,大多数人对主流价值观的彰显更加渴望,对道德、信仰等精神世界的构建期盼更加迫切,对中华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传统美德,依然心向往之。
这个时代太需要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说人话、动真情、办实事的人了!
毛爷的崇高品格,恰恰契合了当今社会的心理诉求。
毛爷山本身,就像是一座诠释了为人处事之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人中豪杰的精神丰碑,足以令高山仰止,江河动容!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生生灭灭,总是循规蹈矩,遵循着一定的轨迹,按照一定的法则有序地运行。
中华文化虽然思想各异流派不同,但基本上都宗法自然,主张天人合一,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一切皆有定数”,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类应当对上苍对天地对生命存有敬畏、感恩之心。
现代高科技也证明古人的这一观点言之不谬。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从滋生、发芽、长枝、吐绿,到开花、结果、枯萎、消失,都要遵循其种子中蕴藏着的程序密码;动物从怀胎、成形、出世,到生长、旺盛、衰老、死亡,也是按照其先天既定的信息密码有序演化的。
气象学家能够“先知先觉”,准确地预报天气,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云层飘动的轨迹。天上的云彩看似四处游荡、随波逐流,实际上也有它们的运行轨迹。
慨而言之一句话,茫茫宇宙,天地洪微之间,大至风云流布,云行雨施,时空的转换,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天体的运行,小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微的原子、电子,都有运行轨迹。
换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每过一天,就是向人生的终点走近了一步,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生命的衰落和终结这个注定推不开、逃不过去的大结局。
有道是“浮生若梦”,人生一世如同草木一秋,上自达官显贵下至布衣百姓,人人都是人生舞台上的演员和看客。人生没有彩排,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需要我们认真负责地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
面对弥足珍贵的生命旅程,我们的先贤曾发出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感叹,在不满百岁的有生之年,心怀千年的忧患,不仅意义深远,而且难能可贵。
古往今来,苦苦追问人活着的终极意义,思量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思考如何让个体生命的存在变得有价值有意义,让自己死而无憾,是无数博学鸿儒们穷其一生都在研究的课题。
当越来越多的有思想的人肚里有了油水、兜里有了钞票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像大思想家康德那样,抬起头来,仰望未来的星空,在扪心自问:我的精神家园在何方?
每个个体生命也是有运行轨迹的,那么,人生的轨迹是由谁来设计、掌控的呢?
不是他人,不是父母,也并非毛爷这尊神灵,而是我们自己!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活得是否充实、有没有白活,归根结底,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可是,我们常常挥霍时光、自我折腾、游戏人生——我们经年累月地在网络和QQ上“泡蘑菇”,有一搭没一搭地发出无关痛痒的闲言和梦呓;我们被电视肥皂剧情牵着鼻子,皮笑肉不笑地消磨掉了大段大段的美好光阴;我们在追赶所谓时尚的路上,逐渐地失去了个性和自我;我们在“快餐文化”的消费过程中,慢慢地变成了温水里煮着的那只青蛙,人云亦云地迟钝了思考能力;我们沉醉在光怪陆离的流行色里不能自拔,拿无聊当有趣,把肉麻当时尚,吃着祖宗饭造着子孙孽……
我们正在追求的东西,也许并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所以有人说,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追求了太多错误的东西。
“现在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微博,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情况,是不是比古人更强大呢?”被称之为“以一支笔、两条腿写百卷书、行万里路”的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所了解的东西,其实99.999%和你一点关系也没有,而且很快就会忘记,精力放在这里,是对生命的一种非常大的消耗。人们很多时候都在干一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事,留给自己和自然交融、对灵魂进行剖析的时间却太少了。他寄语大家,不要在现代社会五光十色的色彩中,忘记了生命的独立尊严,有时间可以去用脚踏遍青山,感受我们如画的江山,与自然对话,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这个精神贫血的时代,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积极向上的力量,已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一道考题,很多人都有必要放缓匆忙行走的步履,等等良知,拷问道德,净化心灵,寻找自己的灵魂当安放在何处。                      (未完待续,欢迎各位老乡和网友提出宝贵意见)

千寻 发表于 2012-5-24 11:36:47

很好,无意见。

剑客 发表于 2012-5-24 11:59:49

千寻 发表于 2012-5-24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好,无意见。

谢谢老乡的意见!

不蔓不枝 发表于 2012-6-9 20:53:50

      在这个精神贫血的时代,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积极向上的力量,已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一道考题,很多人都有必要放缓匆忙行走的步履,等等良知,拷问道德,净化心灵,寻找自己的灵魂当安放在何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无字天书”毛爷山大揭秘(连载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