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秀才 发表于 2007-12-3 11:32:32

冠石山问佛(我爱商城征文)

冠石山问佛


      “圣地烟霞千古,寺殿灵感万年。”
   
       短短一十二字,虽然只是冠石山上白云寺的一幅门联,但说的也是佛家千百年的兴衰事。本来无心向佛,也不信佛,只因久慕白云寺泽永先生善名,无由会晤,今日偶得空闲,方偕二三友人,始得登临。友人无他,唯志中老师、树德先生而已。
   
       冠石山地处豫南边陲的商城县长竹园乡,山势高峻,危峰兀立,非攀援木石不能上。白云寺在山顶南侧向阳的下坡处,脚踏危岩,背依峭崖,红墙绿瓦,木门石窗。木瓦结构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九脊歇山顶式,四角飞檐,两簇燕尾,雍容而不华贵,素朴而又大方。推开厚重的山门,暖暖的冬阳正巧落在众佛的身上,氤氲的紫气里,顿时幻化出百般的佛家景象来。外看古色古香,内里却没有一点点深山古寺的寂寞荒凉,相反地,所能见者,却是一些极其考究的室内装璜了。新吊了淡青色的天花板不说,单是三面的高墙上,偌大的佛龛内新塑了大大小小二十一尊佛像,皆敷以彩绘,施以丹唇,一脸的庄严法相,一律的清眉细目。外面罩以高大的木格橱窗,加之刚刚粉饰不久,又未遭到过多的烟火侵蚀,一尊一尊的我佛色泽鲜艳,俊朗不凡。
   
       也有莲花台,须弥座,还有祥云朵朵。正在沐手焚香的泽永先生回头说,当初释迦牟尼修行得道极乐成佛时,东西南北各走四步而步步生莲,自那以后,佛祖便天天打座在高高的须弥台上,远离众僧,只日日接受一些徒子徒孙们的顶礼膜拜。稍次者,有须弥座;再次者,脚踏祥云即可;而对于罗汉和无常之类,则大概只有蒲团垫背的份儿了……从来不曾想,一向教人内养五德外修六和的佛门居然也和俗世一样有着极深的门第观念和等级之分。泽永先生指说,东头最末的一位就是无常,赤足披发,手握钢鞭将打。不管是白无常还是黑无常,他们的职责都是专门锁拿人间的妖魔和佞贼,往来阴阳两界,出入白天黑夜,而这位却又偏偏露出巨齿獠牙来,模样确实可怕。众佛前的供桌上有博山香炉一座,有一木鱼,有一青灯,也有尘封的古琴。两侧各有一句颂语,是:“紫气东来万古晨昏迎素月,碧云西去千秋烟火连朝霞。”文字简洁,寓意深沉。
   
       白云寺前,有一清泉,俗称东海眼。山泉的出口处就在巨岩下五丈深的裂隙里,涝不溢,旱不泄,水流稳定,色清味甘。白云寺西侧有清幽阁,有凌云楼,楼阁连为一体,上下三层,大小七间。几位俗家弟子日日收拣,倒也清爽洁净。立于楼上,手抚木栏,可俯视,可斜睨,可鸟瞰,山川景物历历在目,脚下习习生风。泽永先生自撰一联题于楼上:“神器难去红旗飘展日月辉,贤能续来沧桑根除古今愁。”可以看出来,试图依据佛家的教义来点化尚在蒙昧中的乡民似乎是泽永先生久而有之的心愿了……楼上的清幽阁,即是泽永先生潜心学佛一心事佛的佳处。
   
       泽永先生只能称作白云寺的主持而不宜叫作住持,因为先生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削发剃度出家,也没有做到完全意义上的戒斋吃素,所以,先生并不是和尚,顶多只是一个在家修行的居士而已。漠漠红尘,七情六欲,一把相思泪,万千烦恼丝,不是说丢就丢得下的。况且,泽永居士说得好,学佛修行的目的不在于修身而在修心,不在于肉身的毕恭毕敬,而要做到内心的晶莹碧透。
   
       居士的家就在冠石山下的武畈村,俗姓张,清瘦,白发,短须,渐近花甲。很小的时候即钟情于白云寺的雕梁画栋,暮鼓晨钟,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渐渐忘却世俗杂念,佛性一日一日渐浓,后来索性搬到山上,做了寺院的主持。年岁不大,陋习颇多,非为他,个性使然也。比如读经,若偶然觅得一篇好的经文,不说沐手焚香,红衣秉烛,但漱口净手是必须的,再寻一张干净桌椅,悄悄搬至西窗下坐定,春日的毛尖一杯,新烧的开水一瓶,紧闭房门,碎花的青布窗帘拉开一点,隐约只露冰山一角,便敛心屏息,逐字逐句,逐行逐篇,字斟句酌,细嚼慢咽。不问日之夕矣,不问月出东山,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随兴之所至,放马由缰而已……泽永先生学佛如此,主持佛事,也是如此。坦诚,率真,向来是先生固有的秉性。
   
       泽永居士读书学佛的案头,即有一篇极美极佳的自题:“心静云从衣上住,窗虚月在酒中行。”讲究清静无为,旷达自然的佛家弟子却喝酒,放在古人的眼里,应该是很超脱的;而对泽永先生来说,就不应该感到奇怪了。泽永先生说:“佛家弟子的修行不应是一件过于苛求、强人所难的事,应该是而且只能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的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和做法加以适时的修正而已。强人所难,违人意愿,那就不是我佛本来的意思了……”泽永居士在对佛学理论的实践上自始至终只讲求一个“悟”字。先生本人并没有师从名家,也没有游历过名山异域,但是,他却秉承了一颗纯朴端正的良心来一心事佛,潜心学佛。几十年的风霜雨雪和人世坎坷,先生从未间断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涵养温厚、善良、恭慎、节俭、忍让五德而外修六和,始终保持着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的六和原则,勤学三福,一心称念,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自信尽此一生,必生净土。
   
       天台山寒岩寺的寒山和尚曾经问过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者,如何处置乎?”被视为文殊转世的拾得和尚说:“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瞧他!”虽然说的是寒山和尚,其实若理解为赞喻我们的泽永居士,也未尝不可。
   
       在泽永先生的指点下,钻过乱石堆叠的空隙,我寻到了“仙人足”,那是一块硕大的灰岩上留下的色泽鲜润的“左足”。屈指量一量,长一尺七寸,曲线自然,比例恰当,不只是哪位丈二和尚羽化时留下的仙迹。之后,赤脚爬上最高处的观音岩,盘腿打座,双掌合十,也学我佛心无杂念,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只作普渡众生状。
   
       临辞别时,跟从志中老师、树德先生入乡随俗,对着白云寺里二十三尊大小泥塑依次鞠躬如仪。泽永先生“叮”的一声罄响,礼毕。再抬头,余音袅袅中,修眉细目的佛祖依然衣褶深深,端坐入定……拈花一笑的顿悟,一时片刻是寻不到的。

过眼烟云 发表于 2007-12-3 16:03:38

掂花一笑...

风行无路 发表于 2007-12-3 18:00:44

秀才老师好文章,娓娓道来,淳真感人,佩服,

七十米深蓝 发表于 2007-12-3 20:25:14

感受楼主的美文..感受冠石山..感受高深的佛家意境...

回到最初 发表于 2007-12-3 21:46:28

秀才文笔娴熟,精练,好文章,欣赏!

秋水 发表于 2007-12-4 11:22:21

回复 1# 的帖子

冠石山上白云寺
寺里住着泽永师
秀才粗得弘祖传
拈花一笑启人智

踏遍山水 发表于 2007-12-4 19:16:17

好文笔

樱桃红了 发表于 2007-12-6 21:38:45

心静云从衣上住,窗虚月在酒中行。
佛的自然,佛的清静,佛的博大精深,尽在无言中。

灌河秀才 发表于 2007-12-7 10:48:55

净化心灵,完美人生。

玉琮 发表于 2007-12-7 23:55:01

有大家风范。

乐天 发表于 2007-12-8 11:01:22

确实是个好秀才!

汤家汇 发表于 2019-7-28 22:05:47

好文笔。
请问楼主:您所说的冠石山,是否也叫观阵山?

汤家汇 发表于 2019-7-28 22:09:13

观阵山上确实有一古庙。是否就是白云寺?

汤家汇 发表于 2019-7-28 22:13:28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七十六·光州·山川》上记载说:在商城县南八十里有冠石山。
可惜,在下查看百度地图,这里只有“观阵山”。气我。

泰来 发表于 2019-7-28 22:36:31

红尘无染有慧根,
妙笔生花绽白云。
久居白云身无碍,
守得灵台自清明。

二杆子 发表于 2019-8-5 15:25:50

楼主好散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冠石山问佛(我爱商城征文)